《花袭》第446章


台下众人愣了一下,很快就激动起来。忙离开桌位呼呼啦啦跪在走道里。呼喊万岁。平民之家的学生们依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有样学样。
“都回到座位上吧。”皇上在台边坐下,朗声道:“朕听闻,你们之中,已经有人学习的很不错了?明珠,你替朕介绍一番。”
“是。”孟如嫣从未想过,承启帝会亲临这里。
但一想到她自己是怎么得到到这里来的,也就觉得。承启帝会来,是应该的。
她躬身行礼。再次走上台,开口介绍道:“……一号到十五号学员,身负举人和秀才功名,天资聪颖,半日之功,已经能领会这套注音之法……”
读过书的,再回来领会这一套方法,虽然有些别扭,但进展都很快,哪怕读书天分一般的,有这十天的时间也都是学会了的。但那从未识字的,却是不一样。
一个字,会读不行,还要会认,知道字形字意,才算是真的学会了。
“八十号,你上来,默写一遍所有的声部和韵部。”孟如嫣点了名。
她点到的,是一个小姑娘。她是这里面年纪最小的,个头也矮,才七岁多,不到八岁。被点名之后,小姑娘也没有怯,反而很兴奋,脆声应了一声,就上了台,在墙上挂着的黑板上,拿着粉笔认真地默写起来,一边默写,还能听到她口中在小声地嘀咕着。
“这个小姑娘天资很不错。”花袭人微笑着对承启帝道:“她是差不多是所有不识字的孩子中学的最快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非常不错,是个好苗子。”
承启帝点点头,没有开口置评,反而对那黑板和粉笔感兴趣,道:“这两样东西很不错……官学办起来后,能省许多笔墨钱。成本高么?”
“很低。”宋景轩道:“一张大块的黑板,也不过是十几文,能用三五年;粉笔属于消耗品,石灰石掺了其他东西制成的,也很便宜。这八十人一十天的消耗,大约也就是几十文。”
“那真不错。”承启帝神态十分愉悦。
真正看过之后,他对于兴办官学就有了大信心,已经想好了名字,就叫“承启蒙学”。恩,启万民之蒙,如此功绩,想想就让人兴奋不已!
台上的小姑娘已经默完了被要求的内容,束手行礼,站在了一边,一脸骄傲兴奋。
孟如嫣确定了她所书正确之后,赞了一句,而后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梁国泰民安”这几个字,问小姑娘道:“这几个字,你识得几个?”
“回先生,我只认得一个‘大’字”。小姑娘十分坦荡,并不因此而觉得自卑羞怯。
不过十来天的学习,他们这些孩子接触的大字并不多。也才有几十个日常字,显然不包括这几个较难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孟如嫣随即在这六个大字上面标注了拼音,道:“现在,你试着念一下。”
承启帝的视线也投了过来。
那小姑娘嘴唇动了动,片刻之后,真的正确地读了出来。初读还有些不确定,再读就清晰了这几个字的意思,高兴地喊道:“大梁国泰民安!”
随着她的呼喊,下面在座的其他孩子们也都认出来,并同台上的小姑娘一起喊了起来。几十把年轻的声音齐齐出声,十分洪亮,震动了外面瓦楞上的积雪扑簌簌地落下来,让人心生激荡。
承启帝也不禁站了起来。
他赞赏地看了孟如嫣一眼,走到讲台中间,微微抬起手臂,道:“将来,你们一定会因为今日在场而感到骄傲!”
“这注音之法,不仅仅是让蒙童更快地识字并且能够通过工具书自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普及开后,整个大梁将能够用一种语言交流!而不会再有山南人说话山北人听不懂的状况!这才是朕最看重的意义所在!”
之前也有官话。
但官话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
若这注音之法推行开,字典订立出来,大梁官话,就有了清晰的标准!
这将给大梁带来无数正面的影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
承启帝终于决定再不能由花袭人这般随意而为,背手花袭人道:“朕将从翰林院和国子监请几位饱学大儒前来,编撰常用字典和大字典。明珠,你与他们协同。”
“非是朕要剥夺你这一项荣誉,实在是国之大事,不得不慎。”
花袭人插画道:“民众日常用字也不过几千个,常用的释义也不过那么几条……陛下,您有您的国典,我们也需要一本便于携带的,价格便宜的,但足够使用查阅的小字典。大字典我们资历不够,但小字典还是能编的出来的。”
承启帝有些沉吟。
花袭人又道:“皇上,小字典可是最迟明年夏天就要用到了……您认为这短短几月时间,足够出一本考校详尽内容浩瀚的大字典么?”
按照这些饱学大儒的较真劲儿,这样的大字典,怎么也要耗时数年。而且,估计有数册,重数斤……如何能方便日常使用?
“你说的有道理。”承启帝点头道:“如此,这常用小字典依旧由你们编写。但必须经过翰林校正。”
“多谢皇上。”花袭人满意地笑了起来。
若是不能给孟如嫣扬名,若是不能给这些年轻的举子,甚至还有几位闺阁才女们扬名……将来大梁女儿家的地位,什么时候,才能有些改变?不能稍有变化,她干脆教导她的女儿孙女们“女学、女训”,让她们无论怎样都安于内宅好了,又何必费这些劲儿?
她百花郡主的日子已经足够如意洒脱了!
而且,花袭人认为,孟如嫣和这其中几人,足够胜任这项工作。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在做了。进度还十分不错。
所以,她才非要争取这一下。
花袭人开口的时候,孟如嫣的心提了起来。她紧紧握拳,垂首侍立,难以言语。当承启帝答应下来的那一刻,孟如嫣娇躯微颤,眼前一片模糊。
她孟如嫣的人生,终于不一样了!
承启帝很快离去,翰林院也很快来了人。为首的,竟然就是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郭大学士。大约是被承启帝训过话了,这些饱学之士进入百花园,静听这拼音之法的时候神色都很平静。融汇之后,又考校了几个“蒙童”,最后目露赞赏之意,点了两个举人回去协助互通,就离开了。
京城之中的大人们依旧在忙着自家府上和姻亲故旧府上的人口和土地,想到这次被迫让出来的利益之后,难免心痛不已。因而,除了参与进来的这几家,竟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有这么一本字典正在编撰,有十所不大的院子正在京城东、西、南三城兴建起来。
时间很快就进了腊月里,新年一日日地临近了。(未完待续。。)
411 蒙学
无论上面的大人们怎么想,承启元年这一整年,对于老百姓们来说,都是让人觉得格外满意的一年——
先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免了一年的赋税,这切切实实的好处,直接让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谁不欢喜;而后又有银行新路,不仅仅是商人们比往年赚的多了,百姓们也发现,市面上许多东西的价格都便宜了许多,原本绝对舍不得买的,如今咬咬牙也能享用一番了;而后又有太上皇微服私房一路惩治贪官污吏的事情,简直就是大快人心,百姓们谁不在感念皇上圣明!
一年里全都是好事儿,连老天爷都赏脸,风调雨顺的。因而,承启元年的腊八粥,仿佛都要比往年香甜许多,这热腾腾的的香味儿满满地堵在了京城上空,闻着都让人心里都是热腾腾的的缓和劲儿。
“今年年景真好啊!”
一年的忙碌到此也差不多够了,京城里讨生活老百姓们终于有空坐下来,在冬天难得的好太阳中晒着太阳说着闲话。
“是啊,今年这一年真不错。之前年年都只能混过温饱,过年也不敢多买什么,寒酸的很。”说话之人笑的一脸幸福,道:“今年我和大儿子去了路上帮工,省了平日里的伙食不说,这工钱也拿了不少。我是做够了半年的,临走之时,路上给了三十斤米三是斤面不说,这牛羊猪肉各有十斤!而且还帮送到了家!家里老婆子见到还骂我费钱,后来知道是白给的。怎么也不信!”
“然后大儿也回来了,也带了东西,她才真肯信了。欢喜的一整夜都没睡好!”说话的老丈大约四十多不到五十岁,长期室外劳作,皮肤又黑又粗糙,但看着身子骨很结实,壮实的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