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我爱林妹妹》第6章


众人都笑道:“这是什么道理?”宝玉道:“我的这个玉,号称通灵。灵,通林 ,妹妹姓林。林妹妹是最聪明灵秀的人,我的玉借林妹妹的光沾沾灵气,连带着我也沾光,去去自己这一身呆气。说不定将来学林姑父也考个探花回来呢!”
诸人大笑。
贾母笑道:“就是这样吧。林丫头,你可要用心做,要什么金线银线,要哪个姊妹丫头帮忙,只管说。要是有一点不用心,我可是不依的。”
林黛玉笑着应是。
宝玉搂着贾母的手臂,偷偷冲黛玉眨眼睛。黛玉只装看不见。
宝玉早就发现,凡是前世看原著时喜欢的人物,自己一见了就自然而然的生出亲近感,毫无违和。
尤其是贾母,在她面前,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候的姥姥家,缠着姥姥撒娇,温馨又暖心。
眼前这位老祖母,童年记忆里慈祥善良的姥姥,两个形象极其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好像她们本来就应该是同一个人似的。
再者,宝玉也逐渐适应和接受了原主留在这个身体里的记忆、习惯以至于喜恶、情感诸如种种。故所作所为皆是自然自在。
面对着王夫人和贾政,尤其是贾政,就生疏得多,反而是敬重更多一些。
姊妹们归了座,史湘云笑向贾母道:“老祖宗猜猜看,二哥哥睡了这许多天,是做什么去了?”
贾母奇道:“这是怎么说?”
湘云拍手道:“二哥哥,还不说?”
宝玉笑道:“也没什么,就是做了很长、很长、很长的一个梦。有些事情还记得,有些就忘了。”
遂把前话又说了一遍,吃茶润润嗓子,又接着忽悠。
斟酌着组织了一下语言,把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和汽车轮船飞机描述了一遍。
不说众姊妹连连称奇道异,贾母王夫人等听得出神,一并连屋里屋外服侍的丫头婆子都静悄悄的鸦雀不闻。
宝玉边说边心中暗暗赞叹原版宝玉脸皮够厚,当着那么多人侃侃而谈,脸不红心不跳。这要换了前世的自己说什么也做不到的。
因又笑道:“要说最最奇妙的,还不是这些。”言罢从丫头手中接了茶来吃,一面观察众人反应,假装无意看了迎春一眼。
众人尚未从几十丈高的楼房一层一层住满了人、铁造的大鸟在天上飞、铁皮铸就的大鱼在水底游且大鸟大鱼肚子里可以装人,等等一应奇异怪事里回过神来,一听还有后文,一个个两眼放光,眼巴巴都看着宝玉。
外间丫头媳妇们俱竖起耳朵,屏气敛声。
宝玉也不待人催,笑道:“在那里,女孩子们从七八岁起,都是和男孩子一样的入学堂读书,将来一样的考科举,做官。
女子们和男人一样的从军从政经商,好多女子比男人还聪明能干。
而且他们历代推崇一夫一妻。男人纳妾是犯法,要做牢的。
更妙的是,夫妻过不下去了,可以通过官府退婚,叫作“离婚”。
我认识一个姐姐叫李桂花的。他相公爱吃酒,吃醉了就撒疯打老婆孩子。
可巧这李桂花性子懦弱,又要顾孩子,只是忍气吞声。后来邻居看不下去,给她的娘家送了信。
娘家兄弟们赶来把那混账东西打了一顿,告到官府,离了婚。孩子也归李桂花养,还把那男的下了监,关了一年才算。
后来那李桂花又嫁了一个相公,对她母子很好,没几年又生了一儿一女,听得说小日子过的很不错。”
说完对众人笑道:“就是这样了。”
众人表情不一。
贾母点头若有所思。。
王夫人微笑不语。
其余或惊讶或羡慕或不屑,种种不同。
宝玉低头吃茶,眼角余光一一扫过,面上不动声色。
听得凤姐笑道:“宝兄弟,我怎么觉着你病这一场,跟换了个人似的呢。”
这个问题宝玉早有准备。但想起前世的老公和儿子小帅,还是心头一阵酸涩挂念,不由怔怔发起呆来。
幸而这宝玉原主本就有个呆名,众人早习以为常 ,所以都不深究。
一时贾母凤姐都想着,既然在那个所在住了十几年,娶妻生子也是有的。看他情形就觉得猜对了。
姊妹们也有猜到一二的,自然不好意思说出来。
凤姐忙拿别话岔开话题,引着大家说笑一回揭过去不提。。
一时传饭。
王夫人和薛姨妈引着李纨凤姐告退 。丫头婆子摆上饭来,姊妹们陪着贾母用饭。
宝玉苦大愁深的带着丫头婆子回怡红院吃病号饭。
第9章 贾环下落,精简怡红院
话说宝玉因贾母吩咐好生静养,故一连几天每天上午给贾母王夫人请过安,就安心待在怡红院看书写字。
忽然会写毛笔字了,写得还挺不错,又新奇又开心,每天至少写三两个时辰过瘾。
再读一读四书、诗经,乐此不疲。
这天临摹了一张字帖,端详一回,甚是得意。
一旁袭人倒了一碗茶来,笑道:“用功读书自然好,二爷也该注意身体,别太劳乏了。”
宝玉一笑,吃茶不语。
袭人又道:“才刚三姑娘来了,听说二爷在写字就回去了,茶也不肯吃。”
宝玉早留意到探春有意无意的躲着自己,偶尔眼神对上也是躲躲闪闪的。猜想大概是因为赵姨娘的缘故,想着过一段时间淡了就好了,也没太经心。
一会儿晴雯送了一本书进来道是探春打发侍书送来的。
看时是一本名家字帖,一看就不是凡品。
宝玉略一思忖,拿了刚写的字到外间,亲手交给侍书带回去,道:“你回去告诉三妹妹说谢谢她,我正缺这个。这是我才写的字,请她务必批评批评。赶明儿我还要上门讨教呢。”
侍书高高兴兴的去了。
宝玉因又想起一件事来,问道:“这些天怎么不见环儿?”
袭人叹道:“二爷问他做什么。”
晴雯哼了一声道:“还不是赵姨娘做的孽。黑了心害二爷,反而把自己害了,连亲生儿子也害苦了。”
原来赵姨娘事发后,贾府上下忙乱成一锅粥,谁也没留意到贾环。
还是后来贾环的两个小厮来报贾政说贾环不见了。
贾政命人找了一整夜未果。还是探春在一个假山山洞里面找到了,摔破了头晕死在那里。
救醒后就变得呆呆傻傻的,人也不认识了。
后来伤养好了脑子却坏掉了,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智商。
贾政把他交给周姨娘暂时照管。
周姨娘因素日与赵姨娘走的近些,眼见赵姨娘自作孽不可活,不免兔死狐悲。自怜贾环年幼失母,遂求了贾政认作儿子。
贾政允了。回过贾母、王夫人,只说“知道了”,哪里放在心上。
宝玉前世看原著时就不喜贾环。环字去掉一横就是坏,贾环此人确实对得起这个名字。
现在这个情况,只要贾府不倒,贾环虽傻了,衣食无忧还是可以保证的。
倒是周姨娘人不坏,安稳识趣心地善良。如今名下有了儿子,虽是傻子,以贾政的性子毕定不会太过亏待于她,。便是探春,也定会另眼相待,多加关照。
想了一回便丢过一旁。
复回书房翻看了一回新得的字帖,兴致勃勃的临摹起来。
袭人在一旁做针线。
又写了一张,站起来扭扭脖子活动活动手腕,伸个懒腰,随收捻颗蜜饯送入口中。
低头看到胸前的玉,想起黛玉来,一边伸展手臂一边走出书房。
外间晴雯麝月两个做针线聊天。
宝玉因问前儿凤姐送的茶叶放哪了,麝月说收起来了。
宝玉命晴雯送去给黛玉,顺便瞧瞧黛玉做什么呢。又嘱咐她转告黛玉,络子不急着用,慢慢做,切勿劳乏了。
不久晴雯回来说:“林姑娘打络子呢,快好了。我看了看,真真精巧好看,跟二爷的玉很衬呢。我传了二爷的话,林姑娘说知道了。”
一旁袭人叹道:“真真是患难见真情,林姑娘面上冷,素日爱使小性子,心里待人却真。”
宝玉听如此说倒是意外。因为原著中袭人是薛宝钗的忠实粉丝,对黛玉颇有微词。
听得袭人道:“就拿这次二爷生病说吧,林姑娘每天都来,风雨无阻。守着二爷说话,念书,一呆就是半天。有时候待一整天。常常说着说着就掉下泪来,又强自忍住。”
麝月道:“有一次听紫鹃说林姑娘一有空就翻看医书。那日有一本书上说有一种病叫做什么活死人,又叫离魂。说是有的人得了一辈子好不了的。
林姑娘急的吃不下饭,梦里哭醒好几次呢。
紫鹃说,二爷再不好,林姑娘眼看病倒了。,急的念佛。”
正说着,二门上婆子来回 ,说贾政的小厮来传贾政的话,明日去拜谒北静王府,嘱咐宝玉准备好出门的衣服。
宝玉是知道的,明日是贾政休沐的日子,而北静王府的拜帖是几日前就投了的,也不甚在意。
因说乏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