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舅子》第747章


柳木问道:“新罗人与百济人呢?”
李世民眼神之中多了一丝凌厉:“百济人也是奴隶,与高句丽人同等。新罗人与倭人同等,只选其优秀的成为唐民,以夷治夷。用优秀的唐中异族来控制各族,下等人若是要造反,这些异族唐民就会首先不允许,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实际利益。”
“二哥高明,虽然有些残忍。”
“残忍吗?哈哈哈!”李世民不认为这是残忍,西突厥那些不断造反的部落已经有不少了三十万人成为了奴隶,相反那些早早归顺的部落却成为了上人上。
西域丝绸之路,对于大唐来说是一条拥有重大利润的线路。
为大唐守护这条财富之路的各族各部落,依然变的富足,强盛。
柳木说道:“二哥,若是将北上的铁路只修到并州呢?”
李世民的手指轻轻的在桌上敲击着,过了很久才说道:“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设想,但就需要在黄河上修一座桥,这座桥可不容易。”
“后世在晋西,吕梁一带有一座桥,长约一里,河面桥长度一百六十步,宽二丈三尺。这是一座在后世很小的桥,但眼下对于大唐来说却足够大了。”
李世民起身翻看了一份记录:“李春修的双层渭水大桥总长四百步,动用了民夫三万八千人,修了一年零三个月,或是给他足够的材料,以及十万民夫,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可以修好。”
柳木说道:“问问!”
李世民点点头:“来人,传工部李春。”
侍从领命,立即就去找李春过来。
工部就在皇城内,李春正在研究风凌渡大桥的可行性以及设计图,听到大唐皇帝召见,立即换上了朝服跟着侍从官进入太极宫内。
没等李春施礼,李世民就问道:“在晋西吕梁一带,柳驸马认为可以修一座桥,全长也就是一里,以供火车通行,你以为如何?”
“回圣人的话,臣从兰州坐船顺黄河而下,历时一年时间,实测黄河上可修桥的位置四十多处,晋西确实有一处河道平稳,连两侧辅桥也只要一里左右的短桥,但工部与户部讨论过,那里修桥可以解决河东与河西的交通问题,但却无重大用处。”
“继续。”李世民那怕听到反对意见,也会让臣子说完。
第1014节 动员的意义
李春继续汇报:“圣人,臣以为,黄河第一座大桥有三个地点选择。分别是风凌渡、洛阳、郑州。特别是郑州,未来十年内工部计划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铁路,从燕州到广州,那么郑州大桥为黄河第一桥。”
“好计划,天堑呢?”
“回圣人知,臣还在研究,相信五年后臣定能在长江上选一处造一座钢铁大桥,眼下臣无能。”
李春有信心,也有野心。
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一座赵州桥让他原以为就是他造桥生涯的巅峰。
钢筋混凝土的出现让他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门,征服长江,那怕埋骨江边也此生无憾了。
“这样说吧,朕希望停止一切铁路的修建,将所有的人力、资源全部投入到长安到燕州的铁路建设上,朕希望在一年内,完成这项工程。四十五万壮劳,一千万石精钢,一万万石水泥给你备足了。”
“臣请圣人,风凌渡!”李春卟通一下跪倒,整个人伏在地上。
柳木闭着眼睛缓缓的说了一句:“风凌渡,难。”
李世民贴近柳木低声问道:“有多难?”
“全长五里,桥高至少要五丈,桥桩深入河底至少在二十丈,没有三年时间不可能修成。大唐不能不在乎工匠们的死活,这桥不能用人命去填。”
柳木的声音没有刻意压低,跪伏在地上的李春已经泪流满面。
李世民说道:“起来吧,你的心意朕了解了,风凌渡大桥确实重要,连接京兆、洛阳、晋南的要地,那里不止商贸,战略意义重大。朕也知道,当年的赵州桥死了桥工上百人,但泾河桥只意外死亡两人,伤七人。”
“天佑我大唐……
“修铁路,长安到华原的铁路早已经完工,华原到轩辕帝陵的铁路正在收尾,轩辕帝陵到鄜州(富县)的已经完成了路基,铁轨也有近百里,将西行铁路的资源往北运,一直修下去,然后从吕梁过黄河入晋阳城,一路向北,修到燕州。”
李世民作了决断,李春高呼:“臣领命。”
“两年后,朕准你修风凌渡,长江大桥朕等你的上表。”
“谢圣人,臣万死不辞。”李春高呼着,眼泪汪汪的被人扶着离开。
柳木为李世民倒了一杯茶:“二哥,多好的大臣。这样的人多一些,大唐怎么可能不盛世呢。”
李世民冷冷一笑之后到书案前,提笔写了两道圣旨。
“来人!”
侍从入内,李世民将一道圣旨放在盒内:“送去尚书省,朕要发起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动员令。”
“第二道,送去闻月阁,对高句丽半岛施行封疆。”
“得令!”
看着侍从离开,并且关上门,柳木问道:“二哥,小小高句丽,值当动员全国动员令吗?”
“值,这是一次演练,二哥要让天下人看到我大唐的底蕴。一年内长安到燕州火车通车,长安到洛阳火车通车。然后让天下人看到,高句丽的奴隶用火车一车又一车的往长安运,然后再运到洛阳去。”
柳木倒是懂了:“国威,国强,国人心强。”
大唐与现代不同,现代人追求可能只剩下钱了。
大唐还需要一个全民的凝聚力,李世民想借这次机会,提升大唐的国民凝聚力。无非就是消耗大量的粮食,钱币之类。
相比是粮食、钱币。国民凝聚力与国家动员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弱。
李世民也补充了一句:“正好借这个机会,天下间还有不服的,不甘心身为唐民的,以及想作乱的小邦也一并收拾了。”
柳木的眼睛里闪出一串小星星。
不愧是霸气十足的千古一帝,不愧是自立国到灭亡年年都对外开战的大唐。
霸气。
大唐对外宣称的是,全民动员修建铁路,并且开始所有州府普及铁路的知识。
电报入县,每个县至少有政用、军用两部电台,有些的极富的县最高配到的十五部,华亭州配了四十多部,慈溪县因为有军用与码头的部分,配到二十多部。
仅这些电台,就消耗大唐七十万贯的财富。
每个县的电台总通讯官,虽然是女子,也是领从七品官职与俸禄。
一个半月后,中南半岛原蒙舍诏王庭。
打下六诏最强的,也是最南边的蒙舍诏,这是唐军一次战略性的大胜,以崔君肃、萧瑀、唐俭为首,特别请了秦琼参与,军方以程咬金等人为首,一次盛大的庆功宴正在举行。
这时,一名来自长安的信使到。
“兵部令……
没等这位信使将兵部的命令书交给程咬金,护卫们带着另一人入内,这位拿是闻月阁加急密令,而且是最高等级。
依唐律,同时接到数条命令,先观等级高的,若命令有冲突,优先等级高的。
“西翼王,这里有一份是圣人给您的信。这里有给崔尚书、萧阁老……
可以说,在场的重臣每人都有一封亲笔信。
秦琼的信中只有一句话:速归,为朕之先锋,灭高句丽。
程咬金的有两句话:六诏之战带来卿辛苦,新年后归来任神策青龙卫上将军,为朕兵发高句丽,一血前耻。
哇!
程咬金一声怪叫,他兴奋,他狂喜。
怪叫之后提起一瓶酒仰头一饮而尽。
喜色不仅是程咬金脸上,崔君肃等文臣也是喜形于色,牛进达等参与过前隋对高句丽战战争的大将军们更是喜极而泣。
爱德华…凯德一直在秦琼身旁,不但学习武艺、武德,同时也在学习大唐的文化,也带着他的亲随部下愿意在西翼州建一处家园。
看到众人的狂喜,爱德华…凯德问秦琼:“亲王殿下,这是怎么了。”
秦琼只犹豫了数秒,信任是相互的,他选择对爱德华的信任。
“是这样的,二十多年前,那时中原还不是我大唐执掌天下,那个时代叫隋。当年三征高句丽,因为隋皇指挥不当,加上中了敌军的阴谋,战败也就罢了,高句丽人用战败的士兵人头摆起了座京观,这是耻,大耻。许多将军都是参与过对高句丽战争的,他们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