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第458章


在幕府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机关里,领头的自然是藤堂高虎和土岐俊丰,两人当初联手,为的就是至高权柄,现在终于到手了,为了避免联盟出现破裂,重蹈当初天草时秀的覆辙,所以二人都压制了对独裁的渴望,暗自做了约定,军事上土岐俊丰支持藤堂高虎的决定,政务上藤堂高虎支持土岐俊丰的决定,外交上二人先行碰头,如果意见不统一,则由五人共同拟票,谁也不可对结果表示异议。牢不可破的攻守同盟面前,才从地方调往中央,尚不敢随便开口的真田幸村,洞若观火,自为官以来就扶摇直上的竹中重门,阿倍秀明的亲传弟子,亲身经历无数次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安东隆盛,三人立刻明白了这所谓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三人老老实实,跟着藤堂高虎和土岐俊丰的脚步,维护着两人的权力。
1624年(太平六年)七月,幕府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机关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等着它出洋相的情况下,漂亮的解决了东西两面的大问题,赢得了满堂的喝彩,虽然多数是投其所好,看文惠王高兴,跟着附和的,但还是毋庸置疑的奠定了军机府的政治地位,打着皇帝智囊团的旗号,实际上成为了政务决策人的身份。先说西面,琉球国斩使沉船,为了当年的誓约,要保护岛津氏子嗣到底,不惜和幕府为敌,军机府做出应对,浅井井赖率海军西日本海防务舰队出发,封锁琉球岛和南方诸岛之间的联系,在不动用陆军,不涉及指挥人员才高官小,扰乱军中官阶的情况下,对琉球国完成了经济封锁,没有了大明朝的米面,南方诸岛国的天然资源,甚至本国赖以生存的各类海货,琉球国上下在一个月内就暴乱频发,尚丰王当年作为岛津氏的人质,在萨摩藩生活过一段时间,学的一身九州蛮子的执拗,如此情况下,还是要求全力抗日(我勒个去),结果被重臣软禁,直到尚丰王同意交出岛津氏岛津家久后人,才被释放。
浅井井赖在大洋上斩了岛津氏残余十一人祭旗之后,包围依旧不撤,要求尚丰王和属下对斩使沉船作出解释和赔偿,不然日本国颜面无存,早先迫于萨摩藩的压力,为了寻求帮助,其实已经成为大明朝属国的琉球,无奈之下,只能上书大明朝廷求救,可惜三拨使者都被浅井井赖拦下,这位身体里流淌着浅井长政血液的聪明人,对被俘使者礼遇有加,款待后分别送回琉球,本来尚丰王还期待浅井井赖能学他一样,斩杀琉球使者,自己就可以宣称扯平,如果再不撤围,琉球国上下也不会怪责他,而是怪责日本人不守信用,那时候就可以一战了,哪知道人家根本不和你动这种小家子气,出手大方,款待后送还,明摆着告诉你,要的是你吐血伤本的赔偿,1624年(太平六年)六月十八日,尚丰王下令,割让琉球国北部的大岛,鬼界,度姑,永良部,由论五岛,赔偿日本,浅井井赖这才满意的收兵,未费一兵一卒,取得五处海港完备的海岛,为日本国和整个东亚诸国的经济往来提供了最为便利的中转枢纽,文惠王接到奏报后大喜,加封浅井井赖为世子少师,同大司马事,领中书掌印大臣,继续担任幕府海防总督察办(海军总司令),依然留在海上,军机府这才松了口气,照旨加封。
东面一方,费劲就多一些,毕竟阿伊努人的战斗力和人数并不是琉球能比的,他们茹毛饮血,穿越山林泥沼好似飞腾一般,虽然生产力低下,无文化底蕴,羞于和生人接触,但是一旦拿起石矛,石斧,还有长弓来,这些人各个都是合格的战士,所谓全民皆兵,估计就是这个意思,当年孟昭德征伐虾夷,调动近卫军精锐一万五千人,钦点安东隆盛为前锋大将,田中续继辅佐,死伤了一千余人,才拿下了虾夷的西南部,设立札幌县,可撤兵不到一个月,就被蛮族吓得官员逃回东北,孟昭德命令斩首弃城官员后,深思熟虑,就并不在理会札幌了,连如此神武的兴庆王都拿虾夷没办法,更何况文惠王呢,所以慎重起见,军机府在处理东北问题上,首先派出了治部省的官员,和欲南逃的部落接洽,同意他们搬迁,不过必须抽调三百精壮从军,按照四比一的比例,从这一千多人中扣下人质,再派出兵部省的官员,和与这支部落有血海深仇的强大部族沟通,用帮助该部落镇压其他敌对势力的条件,换取和南逃部落的冰释前嫌。
最后双方达成共识,强大部落的首领安佳巴。苏吉向幕府称臣,被封为虾夷伯,札幌城主,幕府同期派兵出征,协助他们剿灭仇恨最深的北方,东南方,东北方三个过万人的部族,由于事关重大,军机府决议,还是由曾经远征虾夷,经验丰富的安东隆盛挂帅,亲自前往征缴,可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作为军机参赞之一的安东隆盛,既有决策权在手,现在又成了旨意的执行者,如果他在前线发现了和旨意不同的取胜道路,作为执行者的他是应该义无反顾的照章办事,还是行使同为决策者的权力,反驳旨意,上书抗辩?军机参赞成立的最初目标就是快速反应,协调八省,对重大和紧急要务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如果现在安东隆盛到了东北,甚至虾夷之后,才和王旨产生分歧,那互相交换意见起来,甚至比当初八省吵架要耗费的时间还要多,这就把军机参赞的存在意义抹杀了,就白白浪费了藤堂高虎和土岐俊丰的一片苦心,于是乎,两人商议后做出应对,在幕府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机关内加设名誉封号,领班军机大臣,所谓领班者,便是单数日,王爵择一人领班,双数日,王爵再择一人领班,领头和值班的意思。作为领班军机大臣,除非王旨亲自调用,不然不得离开军机府,剩下未被提名的军机参赞,日常职权不变,但在离开军机府外出勤务之时,需遵从领班军机大臣调遣,所谓特事专办权,可封还旨意不办权,暂时失效,待返回京师后,权力自动恢复,并可事后抗辩,交由王爵直接审理。这样做,进一步完善了幕府军事机密要务参赞府机关的运转机制,增强了王爵的参与感和存在感(kuso。。。),提高了王爵的安心程度,两全其美。
于是乎,安东隆盛以军机参赞身份,领兵部省正官,挂帅出征,1624年(太平六年)七月十九日,只用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完成任务,虾夷问题解决,安佳巴。苏吉的儿子阿图鲁。苏吉随同作为人质前往京师,一时间群臣纷纷上表歌功颂德,说的都是文惠王怎么英明神武,赶超先王,一举平定东西两大巨变,武功治世兴国安邦,文惠王虽然儒弱,可还明白事理,知道这都是师父他们决策的结果,于是下旨嘉奖五位军机参赞,当初为了防止军机参赞利用特事专办权为祸王室,所以定军机参赞为正四位,现在文惠王下旨,五位大人皆正四位领县侯薪俸,皆大欢喜。
如此后,似乎一切都平静了,没有左邻右舍打扰,没有家里的小字辈们骚动,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也各自洁身自好起来,好像争权夺利是一件很下流的事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王贤臣正,日子一天天过去,很美好的过去,文惠王和他的军机参赞,左右两府,八省正官们一起,丰收年就减免赋税,灾荒年就开仓济民,没事练练兵,闲了出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作为孟昭德的子孙,在1626年(太平八年)正月初一,二公子孟庆华代表孟氏幕府,文惠王,第一次踏上了大明的国土,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祭祀了孟氏宗祠,见到了传说中的太监是个什么样子,和魏公公吃了个饭,并把孟昭德的牌位供奉入了山西祖宗祠堂之内,一切的一切,非常的美好。
两年,弹指一挥间,过去了,日本发生了许多小事,都不值一提,其中写入史书,将来准备载入文惠王本纪的只有寥寥几页,比如九州人民在虎神军严酷统治之下,造反无望,转而寻求其他解决之道,切支丹这个名字传入人们的耳中,切支丹教导大家,一切要看开,人世间的好与坏,都是一个标准,一个衡量你往生的标准,你是个好人,你死后就要到美好的地方去,你是个坏人,你死后就要被烈火焚身,其实还有许多更高深的教义,不过这几句话最深入人心,所以被记录下来,许多人加入成为切支丹教徒,一时间达到七八万之多,军机参赞真田幸村巡视九州,下达旨意,传令天野长兴规劝,天野长兴规劝无效,只能换一个方法,用烈火夺走了数百人的生命,“既然你们都是好人,死后不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