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真相》第32章


见张哲和仝铁海都点头,凯威儿接着说道:“说到汇率,我们就要先讨论一下汇率到底是什么,其实质又代表着什么。”顿了顿,凯威儿接着说道:“货币总是在一定的市场内流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货币是社会固定财富的代表。社会固定财富的多少,常常是由货币来衡量的,当然,这还牵扯到货币购买力的问题。”
“货币购买力就是在一定的市场内一定量的货币,平均能够购买的商品的多少。货币平均购买的商品越多,则说明货币的购买力越高,相对应的商品的平均价格则越低,货币就‘越值钱’;而货币平均购买的商品越少,则说明货币的购买力相对较低,相对应的商品的平均价格则越高,货币就‘越不值钱’。因此,可以看出,货币的购买力相对应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两者呈现某种程度的负相关。”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变化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对比来进行,分别是纵向的对比和横向的对比。从纵向的对比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购买力因为种种的原因逐渐发生变化。在一个经济正常发展的市场里,货币的购买力通常是逐渐下降的,这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的不断发生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一般是很难避免的。”
“恩,”张哲点头,“前面说过,货币的购买力或者是商品的价格又与市场中的通胀或通缩有关。发生通货膨胀则常常商品的平均价格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发生通货紧缩则常常商品的平均价格下降,货币的购买力上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三者描述的是同一种事物或现象。这样,通胀或通缩就是这件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外在表现,而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或上涨则是它的实质,商品价格的变化则是最终造成的结果。”
“恩,”凯威儿点头,“前面说过,在正常发展的市场中,通胀通常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对于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的市场来说,如果市场的发展有较高的增长率,那么,通常市场的通胀率也会相对较高。其实,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市场里,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速度会相对较快。只是,通常情况下,只要将这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速度,控制的一定的范围之内,通常并不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有时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当然,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速度,使货币的购买力迅速大幅度的下降,这通常会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这样,就有很大的风险使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情况,甚至有可能引发某种经济或社会危机。事实上,如果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速度过快,对于那些用诚实劳动获得流动财富的个人或群体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相当于他们的财富被大量的蒸发了,应当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事实上,在一个正常发展的经济社会里,通常我们并不需要刻意的规定货币具体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通常是在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在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自然形成(书)和确认的。而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也主要是市场在供求关系作用下的不断作用的结果。当然,如果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化的速度过快,市场自身难以对这种变化及时作出有力的调节,使其恢复至正常的水平。这时候,通常就需要国家通过宏观或微观调控,来促使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恢复至相对正常的水平,稳定市场。”
“恩,”张哲点头,“这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货币和市场中的供给商品。看起来,通常对后者的调控更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对后者的调控更容易一些,比较不容易引起其它的未知变化或反应,更直观,更直接,更有针对性,也相对更好把握。”
“对,”仝铁海点头,“货币就更不容易控制一些。毕竟,经济社会中总的货币量,要比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多很多,容易引发其它的变化或风险。或者说,就是因为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只是经济社会中总货币量的一部分。这样,就使得对后者的调控,看起来,似乎比对前者的调控更直接一些。而且,对货币的调控多是从整体方面的调控,缺少相应的针对性。相对来说,就成了更不直观,更不直接,更没有针对性,也相对更不好把握。”说着,仝铁海自己哈哈笑了起来。
凯威儿也笑了,说:“各有各的用处嘛。只要运用的好,运用的恰当,都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到相应的作用的。”顿了顿,凯威儿接着说道:“下面我们从横向的角度再来讨论一下,横向的角度就是不同货币之间的比较。当流通有不同货币的市场之间发生交易时,就牵扯到货币的兑换问题。”
“例如,A市场和B市场发生交易,A市场的a货币在B市场中并不是法定的流通货币,a货币在B市场中是不能流通的,不能直接使用。要想交易顺利的进行,A市场必须先把自己的a货币,通过一定的方式兑换为B市场的b货币,然后,再用兑换到的b货币购买B市场中的商品,从而完成交易。”
“这时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a货币与b货币进行兑换,应该以怎样的比例来进行?即一定数量的a货币兑换成b货币,应该兑换到同样数量的b货币,还是多一些,或者是少一些?要来确定这个比例,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标准,通过这个标准来确定货币兑换比例的确定方法或方式。”
“人们很快发现了这个标准,是这样的,应该以货币购买力的大小,来确定货币兑换的比例,保证货币在兑换前后购买力基本不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如果a货币与b货币的购买力是相同的,则一单位的a货币就应该可以兑换一单位的b货币;如果a货币与b货币购买力的比值是2:1,则一单位的a货币应该可以兑换两单位的b货币。通过这样的兑换,可以更好的保证,货币的购买力在兑换前后不发生太大变化。”
“这种兑换进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说,A市场用一定数量的a货币,兑换一定数量的b货币,然后,用兑换的b货币在B市场中购买商品。这样,其实就相当于A市场用一定数量的a货币在B市场购买商品,B市场保有一定数量的a货币,货币的兑换只是保证了这种投资或消费行为的顺利进行。”
“而B市场保有一定数量的a货币,理论上说,如果B市场用这些a货币在A市场中投资或消费,可以购得一定数量的商品,其价值应该与A市场从B市场中购得商品的价值相当。这就是兑换前后货币的购买力不发生太大的变化。这样,在尽量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A、B两个市场都可以顺利的从对方市场中购得一定的所需商品。”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公平,中间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货币在自己市场中的购买力应该如何计算,怎样确定,这是很难的。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市场中常常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购买力的逐渐下降,而各个市场的通胀率常常又是不同的。这样,在兑换的过程中,可能会使某一方或两方的利益受损。”
“但不论怎样,人们逐渐建立起了货币的兑换机制,人们将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称为汇率。这其实是一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横向的比较,是由不同市场的不同货币之间,货币购买力的比值决定的结果。因为市场的货币购买力常常是发生变化的,所以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常常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方向是由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化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比例较高,则这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一般应该是贬值的,常常说明这种货币所在的市场具有相对更高的通胀率。相反,如果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比例较低,则这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一般应该是升值的,常常说明这种货币所在的市场具有相对较低的通胀率。”
“呵呵,”仝铁海笑了,“以前,我还以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这两种货币所在国家的国力决定的,一个国家越强大,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也会‘更值钱’一些。现在看来,不太正确啊。”
“那当然,”张哲接道,“不管一个国家多么强大,如果它一直向市场中注入大量的货币,大大的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不停的这样做,那么,这个国家货币的购买力,恐怕最终也只能相当于纸的价值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