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圣人王阳明》第64章


但他要起兵,最担心的就是老十七宁王在后面抄自己的后路。要知道,宁王的手下是清一色投降的蒙古士兵,作战力最强。
如何才能够不让老十七抄自己后路呢?
燕王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法子:让老十七跟自己一起去打建文帝,这样,老十七帮了自己,也是叛逆了,就没有可能抄自己后路了。
于是老四燕王飞跑了去找老十七宁王,说:十七弟啊,四哥想死你了,有酒没有拿来咱俩喝……兄弟俩喝完了酒,老十七送老四出门,一出城,就被老四拿刀顶在了肋下:十七弟,跟不跟四哥一起打天下?跟我一起打,你就是四哥的好弟弟,不跟四哥打,那你就不是哥的弟弟了,只有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老十七宁王目瞪口呆,不得不乖乖举手投降。此后就是燕王宁王合兵,联手打建文帝,一直打到了南京,逼得建文帝放火焚烧宫室,不知所踪。
于是老四燕王登基,正式宣布解散建文帝伪政权,重整河山。正忙着,忽然想起老十七宁王还在北疆,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就想:我能够从北方带兵杀过来,夺取江山,老十七凭什么不能?他也能啊,万一他哪天做宁王做得腻歪了,也学了我的模样,带一伙兵呜嗷呜嗷杀将过来,那可咋整?
为今之计,只有调开老十七。
传旨:让老十七去经略川广。
这实际上是等于将老十七流放了。因此老十七一听就急了:老四,你什么意思?别忘了你找我起兵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你当时说事成之后,同享富贵,平分天下。平分天下这事儿咱就不说了,我就要个富贵王爷成不成?
燕王……不不不,他现在是成祖文皇帝了,这个最好打架的文皇帝问:老十七,刚才你是怎么称呼朕的?
老十七道:我叫你老四啊……陛下,陛下,刚才是口误。
文皇帝道:老十七,称呼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可以犯错误呢?这可是严重的政治错误,为了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朕宣布你即日起程去川广,不得有误。
老十七道:我不要去川广,我自己拣个地儿,就去苏杭做个土财主,行不?
文皇帝道:不行,朕金口玉牙,说啥是啥,朕说让你去川广,你就得去川广。
老十七急了:陛下,别忘了你当时许诺我说平分天下,同享富贵的,难道那时候你就不金口玉牙了?
文皇帝道:你还真说对了,那时候我只是个燕王,不是皇帝,当然不金口玉牙了。现在我成为皇帝,自然也就说啥是啥了。
老十七气急败坏:你你你……做人不带这么无耻的!
老十七发怒了,出飞旗号令三军:通通出去,与本王修治驰道。
修治驰道是什么意思?
就是要修一条直抵京师的大道,届时宁王将率悍勇无比的部属,直捣京师,捉住说话不算数的老四,把他的脑袋打成个猪头。
神经不正常的家族
有关燕王宁王联手抢夺天下,民间也有一个说法,说燕王与宁王商议平分天下,军中议事的时候,就设置两张榻,燕王宁王各躺一张榻,共同指挥部队作战。等攻下了南京,宁王美滋滋地进了金銮殿,却发现殿里只有一张榻,而且燕王早就一屁股坐上了,没给他留地方。宁王气急之下,登时就疯了。
宁王疯了是真实的历史,但所谓的两张榻却应该是老百姓的淳朴想象,把宁王想象成一个傻乎乎的艺术形象,以弥补愚众智商过低的缺陷。
刚才不是说宁王正要起兵造反吗,怎么突然他又疯了呢?
正是因为宁王要起兵造反,由此而产生了过于强大的心理压力,一下子碾碎了宁王的正常思维,大脑系统崩溃,就此陷入了疯癫状态。要知道,早在燕王起兵,夺取侄子建文帝的天下之时,也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燕王当时也疯了。燕王能疯,宁王他为什么不可以疯?
宁王就是在命令士兵修筑驰道,准备起兵直捣京师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京师不是那么容易直捣的,弄个不好,一旦失败,自己的老婆儿子就会通通被燕王宰掉。这种绝望的恐惧心理,让他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时燕王坐在金銮殿里,闻人报说宁王疯掉,就将老十七的地盘从北方改到了南昌,仍然封号宁王。
虽然最终没有被流放到川广去,但宁王从此一病不起。他只有一个儿子,叫朱盘烒,史书上对这孩子的记载语焉不详,但他在民间却是大名鼎鼎。传说这孩子生下来时,室内弥漫着一股异香,初出娘胎他不哭反笑,开口就问他父亲:喂,哥们儿,我的丹炉在哪里?差点儿没把宁王活活吓死。
等朱盘烒这孩子略微长大了一点儿,他每天背个小药篓,拿着把小铲子,自己进山去采仙药,路上遇到苦难百姓,他就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来,说:你们这些可怜的人儿啊,已经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永无解脱的苦境。何不与我同去入山采药,修真成仙呢?这时候老百姓就会说:小王爷啊,采药太累了,你有没有炼好的仙丹,给咱一粒吃吃?朱盘烒回答:仙药还没有炼好,要不我先给你几锭银子吧……
总之,这是一个善良到了匪夷所思的怪孩子。
可想而知,百姓对这孩子的印象非常好,所以民间称呼他为贤藩。
忽然有一天,这怪孩子对父亲说:爹呀,昨夜有仙人托梦于我,告诉我在后山的一个险壑之中,有着苦觅不得的仙药之引,等我去采了来,炼成仙丹,给咱家一人一粒,全家一起成仙升天。
当时宁王诧异地鼓起眼珠子,道:孩子,你神经一直不正常,现在更严重了。你爹我虽然脑子笨,但也知道仙丹这事儿最是扯淡。这世上真要是有什么仙丹,那秦始皇、汉武帝也就不会死,更轮不到你在这里发神经。
朱盘烒笑道:爹,你Out(落伍)了,秦始皇、汉武帝炼丹不成,那是因为他们技术不过关,我现在有仙人指点,准保能成。
说完这句话,朱盘烒就进山去了。
这是宁王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
天界也有阶级斗争
却说老宁王见儿子进了山,放心不下,就让家人在后面暗中跟随。一路行来,但见朱盘烒单拣那峰险壑深的地方走,而且他分明是对路径极为娴熟,穿过密林,越过极峰,再攀上一道上下垂直的陡壁,来到了一片颜色可怕的乱石堆中。进了乱石丛,就见朱盘烒明显是轻车熟路,向着前面一路狂奔。
很快,朱盘烒穿越了迷宫一样的乱石堆,来到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前。隔着数十丈之遥,跟踪的家人就嗅到了一股扑鼻的腐臭,情知不妙,急忙大喊:小王爷快回来,危险……话音未落,就见那洞口处突地探出一物,上面有两只阴冷森寒的怪眼,原来是一只巨蟒的头。
朱盘烒见到那巨蟒之头,呆了一呆,本能地掉头就往回走,可那巨蟒岂会放过送到家门口的食物?石碾子般粗细的身体灵活地一卷一碾,就听朱盘烒一声微弱的惨叫,早已被碾得稀烂。然后那巨蟒再张嘴一吸,霎时间狂风卷起,朱盘烒连皮带骨头渣儿,皆被吸入了巨蟒腹中。
见此惨景,跟踪的家人怕得要死,回去后不敢说实话,就说小王爷已经成仙飞天了。
可是宁王又不缺心眼儿,岂会相信这种谎话?当场将那家人打了个半死,家人被迫说出了实情。
得知儿子被蟒蛇吞掉,宁王痛绞于心,怒不可遏,亲率士兵上山,邀斗那条巨蟒,想杀掉它为儿子报仇。不想那巨蟒太过于凶悍,听到人声后钻出洞来,水桶般粗细的巨尾很是随意地一摆,拍击在黑色的石头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脑袋大小的碎石块疾如骤雨,向着士兵们飞砸而来,当场将十数名士兵活活打死。余者惊得魂不附体,逃得远远的,不敢靠近。
发现这巨蟒不易对付,宁王大怒,花重金请来猎人,在那片恐怖的乱石丛中设下竹刀阵。猎户将数百枚巨大的饭团沿一条直线摆开,地下埋着尖利的竹刀,开始时竹刀只露出地面一个尖,后面露出地面的刀刃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锋利。巨蟒于穴中闻到饭团香味,立即冲了出来,顺着那条路线疾游,一个接一个地将饭团吃掉。却不知竹刃就在腹下,先是将巨蟒的下腹部割开一条浅浅的小口,巨蟒不知疼痛,继续前游,结果刀刃越陷越深,爬行了数百米,当巨蟒感知到疼痛、察觉不妥的时候,为时已晚,这时候巨蟒的腹部已经被竹刃剖开,刚刚吃下的饭团,叽里咕噜又滚了出来。
这时候宁王一声令下,士兵们手持巨锤大斧,呐喊着冲上前去,对准巨蟒的大脑袋砰砰砰狂砍滥砸。眼见得巨蟒的粗大尾部无力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