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第127章


[原文]
28.6 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1),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注释]
(1)卒(c)促):通“猝”,突然。
[译文]
孔子说:“我对有的事有耻辱感,我对有的事有卑鄙感,我对有的事有危险感。年幼时不能努力学习,老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给别人,我以为这是耻辱。离开自己的故乡,侍奉君主而显贵了,突然碰到过去的朋友,竟然没有怀旧的话,我以为这是卑鄙的。和小人混在一起,我以为这是危险的。”
[原文]
28.7 孔子曰:“如垤而进(1),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2)。今学曾未如肬赘(3),则具然欲为人师。”
[注释]
(1)垤(di6 谍):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2)已:见 11.4 注(2)。(3)肬赘(y¥uzhu@尤坠):又作“赘肬”、“疣赘”,肉赘,俗称瘊子,是皮肤上不痛不痒的小疙瘩,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译文]
孔子说:“成绩即使像蚂蚁洞口的小土堆一样微小,但只要向前进取,我就赞许他;成绩即使像大土山一样大,但如果停止不前了,我就不赞许了。现在有些人学到的东西还不如个赘疣,却自满自足地想做别人的老师。”
[原文]
28.8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1),七日不火食,藜羹不椹(2),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
孔子曰:“由不识,吾语女。女以知者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3) !女以忠者为必用邪?关龙逢不见刑乎(4)!女以谏者为必用邪?伍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5)!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6),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7),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孔子曰:“由!居!吾语女。昔晋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8),越王勾践霸心生于会稽(9),齐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10)。故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11)。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12)?”
[注释]
(1)厄于陈、蔡之间:见 25.11 注(1)。陈:陈国,在今河南淮阳和安徽亳县一带。蔡:蔡国,在今河南新蔡和安徽凤台一带。(2)藜:一种野菜,初生时可食。羹:用肉或菜煮成的带汁的食物。糂(s3n 伞):同“糁”(s3n 伞),把米搀入羹中。(3)王子比干:见 8.15 注(8)。(4)关龙逢:见 21.3注(1)。(5)伍:《集解》作“吴”,据世德堂本改。伍子胥:见 13.2 注(8)。磔:见 18.9 注(9),此指碎尸。相传伍子胥被赐剑自杀后,头被割下挂在吴国国都的南城楼上,尸体被抛入江中,参见《吴越春秋》。姑苏: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6)芷(zh!止):香草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芷。(7)其:见 9.24 注(44)。(8)重耳:见 11.4 注(8)。由于晋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谗言要杀重耳,所以他出亡。他流亡时曾到了翟、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经过曹国时,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并列相连,于是让他洗澡而去偷看他的肋骨。这一无礼举动,激怒了重耳。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当即看出重耳将称霸诸侯。参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周代诸侯国,位于今山东定陶县西。(9)勾践:见 11.4 注(8)。会稽(ku4ij9 快机):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县南。公元前 494 年,吴王夫差攻入越国,越王勾践逃奔而被围困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太宰嚭向夫差求和而成,其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终于在公元前 473 年灭了吴国,成就了霸业。会稽山很大,勾践被困之处,相传在今浙江诸暨县城关镇南约 17 公里处的勾嵊山(属会稽山)。(10)齐桓公小白:见7.1 注(4)。莒(j(举):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莒县一带。霸心生于莒:参见 7.1 注(5)。小白在莒国可能也受到了无礼的待遇,参见章炳麟《春秋左传读》。(11)佚(y@义):通“逸”,奔逃。(12)庸安:怎么。“庸”与“安”同义。得:得意,指上文所说的“不困”、“意不衰”、“心不惑”。桑落:在此语意双关,字面上指叶子枯落的桑树,实际上喻指困窘的处境。
[译文]
孔子向南到楚国去,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没吃熟食,野菜羹中不搀一点米,学生们都有挨饿的脸色。子路前来问孔子说:“仲由我听说:‘行善的人,上天用幸福报答他;作恶的人,上天用灾祸报复他。’现在先生积累功德、不断奉行道义、怀有美好的理想,行善的日子很久了,为什么处境这样窘迫呢?”
孔子说:“仲由你不懂,我告诉你吧。你认为有才智的人是一定会被任用的吗?王子比干不是被剖腹挖心了吗!你认为忠诚的人是一定会被任用的吗?关龙逢不是被杀了吗!你认为劝谏的人是一定会被任用的吗?伍子胥不是在姑苏城的东门之外被碎尸了吗!是得到君主的赏识还是得不到君主的赏识,这要靠时机;有德才还是没有德才,这是各人的资质了;君子博学多识而能深谋远虑却碰不到时机的多着呢!由此看来,不被社会赏识的人是很多的了!哪里只是我孔丘呢?再说白芷兰草长在深山老林之中,并非因为没有人赏识就不香了。君子学习,并不是为了显贵,而是为了在不得志的时候不至于困窘、在碰到忧患的时候意志不至于衰退,懂得祸福死生的道理而心里不迷惑。有德才还是没有德才,在于资质;是做还是不做,在于人;是得到赏识还是得不到赏识,在于时机;是死还是生,在于命运。现在有了理想的人才却碰不到理想的时机,那么即使贤能,他能有所作为吗?如果碰到了理想的时机,那还有什么困难呢?所以君子广博地学习、深入地谋划、修养心身、端正品行来等待时机。”
孔子又说:“仲由!坐下!我告诉你。从前晋公子重耳的称霸之心产生于流亡途中的曹国,越王勾践的称霸之心产生于被围困的会稽山,齐桓公小白的称霸之心产主于逃亡之处莒国。所以处境不窘迫的人想得就不远,自己没奔逃过的人志向就不广大,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叶子枯落的桑树底下就不能得意呢?”
[原文]
28.9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1),出而问于孔子曰:“乡者赐观于太庙之北堂(2),吾亦未辍,还复瞻被九盖(3),皆继,彼有说邪(4)?匠过绝邪?”孔子曰:“太庙之堂亦尝有说(5),官致良工,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曰贵文也。”
[注释]
(1)鲁庙:鲁国的宗庙,是鲁国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北堂:指寝(见 27.39 注(1)),因为它在庙堂之北,故称北堂。(2)乡:通“曏”(xi3ng 响)。赐:子贡的名,此处为自称。太庙:天子的祖庙称太庙。但在春秋时,鲁国对周公(见 5.4 注(3))庙也称太庙,参见《公羊传·文公十三年》。(3)被:通“彼”。盖:通“阖”(h6 河),门。九盖:九门。古代天子的庙堂设有九门,即南面三门,东、西、北面各二门。周公之庙堂当也如此。(4)彼:《集解》作“被”,据世德堂本改。(5)尝:通“当”。
[译文]
子贡参观了鲁国宗庙的北堂,出来后问孔子说:“刚才我参观了太庙的北堂,我也没停步,回转去再观看那九扇门,都是拼接的,那有什么讲究吗?是因为木匠过失而把木料弄断的吗?”孔子说:“太庙的北堂当然是有讲究的,官府招来技艺精良的工匠,依靠木材本身的华丽来调节文采,这并不是没有好的大木头。大概是因为看重文采的缘故吧。”
子道第二十九
[题解]
本篇开始几段论及孝道,所以以“子道”为篇名。但本篇并不限于论述孝道,它也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问题所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