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3》第39章


是父皇从不离手的折扇。
八成又是个献宝以求自保的家伙。朱棣想到之前开门迎接自己,妄想获得拥立之功的王侯官员们,目光不禁带了几分轻视,漫不经心道“说吧。”
程聪并未在意朱棣的神情,而是平静地把手中五明扇的来历与分辨真话假话的神奇能力全盘托出。
朱棣脸色数变,他这才得知为何父皇至死都不喜欢他,原来问题出在这把五明扇之上!怪不得大哥朱标那么老实,从不说谎,定是知晓了这五明扇的秘密,她还以为他是天性如此呢!
他也是上位者,自然知晓这把五明扇对他的意义有多重要。至此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畅快之意,哈哈大笑道“明哲此功甚重,想要什么?待朕正式登基,定会重重奖赏于卿!”边说边毫不客气的把这把五明扇从程聪的手中拿了过来,心中却想着如此重要的秘密,自然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必然要找个机会让眼前这个年轻人彻底闭嘴的好。
只有死人,才能真正保守秘密。
此时,不远处宫殿的火势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有侍卫来报,说在火场里发现了具尸体,已经辨认不出来是否是建文帝了。
朱棣缓缓地展开了手中的折扇,朝程聪问道“明哲,你可知那具尸体可是我那侄儿?”
程聪站直了身体,带着一丝骄傲的浅浅笑道“燕王殿下,你可知陛下知道这五明扇的秘密,但他在登基为皇这四年中,却为什么一次都没有展开过这五明扇?”
朱棣皱了皱头,没有回答,但心中却是不以为然,决然不信那朱允炆有此宝贝,居然还能忍住不用。
程聪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像是在嘲笑他的自信,也似是在嘲笑他的无知,淡淡道“因为只有喜欢说谎话的人,才会怀疑别人说的话是真是假。”
朱棣闻言一愣,随机涌上心头的便是几乎要将他淹没的羞恼,再也顾不得风度,怒火中烧道“快说!朱允炆是否就在那殿中!”他说完便紧盯着手中的五明扇,准备检验程聪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可是程聪根本没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果断的朝着宫殿的南墙撞去。
在一旁的侍卫均未料到他会突然如此行事,谁都没有及时拦住他。
驻地面无表情的看着软倒在南墙之下的那个年轻的内阁侍读,从牙缝里一个一个挤出来道“搜”
公元2013年
“啊。。。。。。朱棣这家伙忘了,即使拥有可以检验真假的五明扇,但别人还是可以拒绝回答问题的!”医生寄生的兔子玩偶已经换上了一件厚厚的红色棉袄,虽说他是玩偶,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但外面已经飘起了雪花,好歹也要应应景嘛!不过扣子好像紧了点,医生艰难地把自己因为穿上新棉袄而变得圆滚滚的身体,从柜台上移动到老板面前,示意他替他把棉袄的扣子解开。
虽然不知道一个玩偶怎么会觉得气闷的,老板还是放下手中擦拭的折扇,伸手替医生解开扣子。
“呼,这下好像舒服了些。”医生动了动长长的兔子耳朵,继续评价着刚刚的那个故事,,“想来那明成祖朱棣,之后也会把这炳五明扇带在身上从不离手吧?也怪不得他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都是嗜杀之辈,在明初,也就明惠帝朱允炆那四年的官员日子好过,其他时日都是尸山血海啊!那朱棣还发明了株连十族,比株连九族还牛叉!真是强悍!”
老板不予置评,他并不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他给朱元璋五明扇引起的。就算没有五明扇。杀戮也会存在。就像程聪说的那句话,只有喜欢说谎话的人,才会怀疑别人说的话是真是假。不同的器物,在不同人的手中也用着不同的作用。在朱允炆手中,这柄五明扇就只是炳普通的折扇。
见老板一直不说话,医生终于按捺不住,问出心中最大疑问,“老板啊!那汉惠帝刘盈都被你弄成假死救出来了,五明扇的事情知道的这么清楚,那明惠帝朱允炆是不是也被你救了啊!咦!好像这两个人都是谥号为惠啊!好巧!”
老板依旧没说话,又拿起锦盒中的五明扇用绢布细心擦拭。
“老板!不要吊人胃口啊!那朱允炆可是历史上少有的没有死亡日期的皇帝,后来朱棣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都传说是去搜寻朱允炆的下落呢!到底他有没有死啊!得不到答案,医生各种挠心抓肝。
老板却在此时缓缓地展开了手中的五明扇,在富贵奢华的洒金绢上,那个端正四方的“明”字随着折扇的展开而慢慢显露出来。
“哦?想知道答案?那你想听真话呢?还是假话呢?”
“。。。。。。”
第十章哑舍·免死牌
他站在迷雾深处,徘徊游荡了不知多久,直到一个极其熟悉的声音传来。
“毕之,汝观此句何解?”随着这句话,周围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他看到了那个人,穿着一身尊贵的玄衣,手执一卷竹简,站在楼阁的平台上。阳光洒满这人的全身,晃得让他有些睁不看眼,也看不清那人的面容。
“何句?”他听到自己缓缓问道。却垂下了眼。因为他即使看不到对方的脸,也能确定这人是谁。
除了扶苏,再也不会有人能如此亲切地唤他毕之了。
他在做梦吗?在遥远的那个岁月里,他经常会伴随在扶苏的左右,共同探讨学问。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人看着手中竹简,徐徐朗诵道。
”出自《论语。泰伯》。”他并不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道,“此句夫子如何解释?”
“夫子释义,此句是言,可让百姓按照上意指引的道路前进,不需要让其知道是为什么。”扶苏言罢,轻轻地叹了口气,“但吾觉得这样的释义不妥。”
扶苏口中的夫子,便是大儒淳于越。他上前几步,看到竹简上的文字,是书写隽永的秦篆。只是那时的文字并无句读,他也想不起来自己当时是如何应对的,只凭自己的想法,开口道:“应是断句不对。吾觉得此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扶苏眼眸间一亮,用竹简拍着手掌叫好道:“善!对于百姓,如果他可以做某事,就让其去做。如果他不能胜任,就要叫他去知道怎么做!”
他并未附和,只因这种臆测,也不见得准确。如何断句,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上面两种说法,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说得通,端看上位者是如何抉择的。
当年的他,恐怕也是如此的庆幸自己选择追随了扶苏。只是没有想到梦想还没等实现,便已经破碎了。
“毕之,汝真乃吾之股肱(gong)之臣,待吾君临天下,这丞相之位非汝莫属。
他站在迷雾深处,徘徊游荡了不知多久,直到一个极其熟悉的声音传来。
“毕之,汝观此句何解?”随着这句话,周围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他看到了那个人,穿着一身尊贵的玄衣,手执一卷竹简,站在楼阁的平台上。阳光洒满这人的全身,晃得让他有些睁不看眼,也看不清那人的面容。
“何句?”他听到自己缓缓问道。却垂下了眼。因为他即使看不到对方的脸,也能确定这人是谁。
除了扶苏,再也不会有人能如此亲切地唤他毕之了。
他在做梦吗?在遥远的那个岁月里,他经常会伴随在扶苏的左右,共同探讨学问。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人看着手中竹简,徐徐朗诵道。
”出自《论语。泰伯》。”他并不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道,“此句夫子如何解释?”
“夫子释义,此句是言,可让百姓按照上意指引的道路前进,不需要让其知道是为什么。”扶苏言罢,轻轻地叹了口气,“但吾觉得这样的释义不妥。”
扶苏口中的夫子,便是大儒淳于越。他上前几步,看到竹简上的文字,是书写隽永的秦篆。只是那时的文字并无句读,他也想不起来自己当时是如何应对的,只凭自己的想法,开口道:“应是断句不对。吾觉得此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扶苏眼眸间一亮,用竹简拍着手掌叫好道:“善!对于百姓,如果他可以做某事,就让其去做。如果他不能胜任,就要叫他去知道怎么做!”
他并未附和,只因这种臆测,也不见得准确。如何断句,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上面两种说法,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说得通,端看上位者是如何抉择的。
当年的他,恐怕也是如此的庆幸自己选择追随了扶苏。只是没有想到梦想还没等实现,便已经破碎了。
“毕之,汝真乃吾之股肱之臣,待吾君临天下,这丞相之位非汝莫属。。。。。。”
昔日的誓言,在耳边就像是电影的背景音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