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第41章


,能看的电影极少,基本上都是战争片,能有个电影看就不错了。怎么的都是一个很好的消遣。
听着熟悉的音乐,老太太抓着老爷子的手,激动的问道,“《地道战》?老头子,是咱们之前看过的那部吗?”
老太太还记得这部电影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当时她的眼睛还是好好的,电影出来的第一时间,老头子就带她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后来□□开始,因为女儿张敏被迫下乡,又因为持续不断的被□□,她的眼睛慢慢坏掉了,以后就再也没看过电影了。乍一听到熟悉的名字,真是充满了怀念啊。可惜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到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感觉了。
“是啊,就是这部片子。”老爷子同样满心的感慨。一晃这么多年了啊。看着屏幕上的剧情,张成儒突然觉得有些兴致索然。要是自家老伴的眼睛还是好的,能跟她一起再次重温这部电影,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边看着电影,边听着身边的人闲聊,徐长卿觉得看这么多人一起看电影,真的是件很新奇的事情。她有点奇怪了,这电影到底是怎么弄成的呢?难道是有人在放映机里演戏?也不会啊,她看过了,放映机那么小,怎么可能放得下这么多人呢?
看看周围的人,都是满脸高兴。不过她还是注意到了老爷子和老太太两人难得低落的情绪。她有点奇怪了,外公外婆这是怎么了?刚才不还是好好的吗?怎么一下子就情绪低落了呢?
两部电影放完了,大家还久久不愿离去,吵着让黄建军和孙卫国再放一部,一个劲的叫嚷着大伙儿还没看够呢。
他们两一看,得了,今天乡亲们这么热情,看这架势要是不多放一部,大家说不定会不让他们离开。再想想天色不早,临河村挺偏远的,也不想着回家了,问了徐胜利一声,得知生产队缺不了他们睡觉的地方,索性就又放了一部《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这部电影是除了《地道战》、《地雷战》这些战争片,难得的彩色电影,这还是他们临走时放映队队长临时塞给他们的胶片。要不是临河村百姓这么热情,生产队长徐胜利一直抓着他们不放,他们还真想不起来这茬了。
这下子好了,随着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出现在屏幕上,孩子们彻底坐不住了,一个个乐的眉开眼笑。整部影片色彩浓重、造型奇特、场面雄伟壮观,情节跌宕起伏,不仅孩子们喜欢,就是大人们看的都津津有味。他们是看过几次电影,但基本上都是战争片,《地道战》之类的是放了一遍又一遍,哪见过这么充满童趣的动画片啊,一个个稀罕的不得了。就有那心急的孩子,折了树枝,想象着自己的电影里的孙悟空,手里抓着的就是金箍棒,嘴里一个劲的叫嚷着,“俺老孙来也~”
徐长卿自然也是如此,看的眼睛眨也不眨。不过她是很用心的在研究电影里出现的绘画技法。或许是习惯了,又或许是受到《芥子园画谱》和杨老太太的影响,现在徐长卿只要一看到画画的图案,就想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研究,分析其中的奥秘。
好不容易看完电影,徐长卿和老两口困的眼镜都睁不开了。他们习惯早睡了,生物钟准时的很,一到点就要睡觉。今天看了这么久的电影,早就该到了熟睡的时候了。几个人赶紧加快了脚步想要回家休息。临走时当然没忘了把特意从家里带来的板凳什么的给带回家去。
看完电影,大人们抱着早就睡得天昏地暗的小孩子,沿着黑漆漆的小路,在点点繁星的照耀下,聊着剧情回家了。原本还算远的路程,在说话间不知不觉走到了。
好不容易放完了电影,把胶片什么的收拾好,黄建军和孙卫国总算能松口气了。到目前为止,他们此次下乡到临河村的任务才算是彻底完成了。
他们刚想问徐胜利今晚被安排在哪儿歇息,就被徐胜利二话不说拉到了他家,当然还叫上了好几个生产队的干部,徐定睿自然也在其中。徐胜利的老婆早就在家准备了一桌子好菜,就等着犒劳黄建军他们呢。
第四十一章
第二天一大早,还不等整个临河村清醒,黄建军和孙卫国用过一顿丰盛的早餐,带着临河村的乡亲们特意给他们准备的松子什么的土特产就离开了。这里的村民太过热情,他们怕要是不早点走,说不定就走不掉了。他们可是还要赶往下一个村子去放电影的。要是耽误了时间,任务可就完不成了。每天在外奔波,忙着下乡放电影,他们都有经验了。
果然村里的熊孩子们起床之后,三五成群的赶到村长徐胜利家说是要找放映队,得知他们天不亮就已经悄悄的走了,气的直嚷嚷。他们可是还没看够呢,本来还想软硬兼施,让放映队的黄同志和孙同志多留个一天呢,哪知道人家偷偷的溜掉了。
徐胜利也不想让黄建军他们走啊,乡亲们难得有个娱乐,就算《地道战》什么的是放过了很多遍的,大家再次看都兴致勃勃。可是人放映队也有事啊,又不是专门为他们村服务的,他们都说了要赶赴下一个地点,领导也有吩咐,他也不好强留人家。
似乎是看电影上了瘾,后来只要一听说放映队在附近哪个生产队放电影,张溪他们就成群结伴赶过去。徐长卿是从来不肯去的,她是挺弄不明白的,这些电影明明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为什么哥哥姐姐们还愿意走那么远的路特意赶过去看。她哪里明白呢,他们哪是想要看电影啊,就要想要感受那种热闹的气氛罢了。
徐长卿跟了一次就再不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去附近村子看电影了。反正表哥表姐们有哥哥徐长林陪着,她倒情愿在家陪着两位老人,或者看看书啊,练练绣工,这些明显比整日里跑这儿跑那儿舒服多了。
虽然是冬天,云省的气温跟北京城比起来要高上很多。整个村子还是绿意葱葱,充满了生机。徐长林带着张溪兄妹几个上山下河,摘野菜采野果掏鸟窝,什么调皮捣蛋的事情都做了。这些对农村孩子们来说普普通通的经历,对张溪他们这些自幼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是特别新奇的经历。就算是徐长林他们这些半大小子平常的下地干活挣工分,孩子们也能自得其乐。不过看似简单的活计等他们真正下地干了没半天,手脚就磨出了泡,就一个个的叫苦不迭了。等他们看到徐长林这些农村孩子丝毫不以为意的样子,又不想被他们比下去,只能咬咬牙坚持了。
看的张成儒一个劲的摇头,直说这些孩子□□逸了,没怎么受过苦难。也是啊,就算张老爷子及两个儿子因为教师的“臭老九”身份被□□,家里的日子过得艰难的时候,几个孩子也被保护的好好的,没怎么吃过什么苦头,顶多就是吃穿上亏待了他们,几个孩子从小到大除了帮着家人做做家务,真心没干过什么活计。哪像徐长林这些农村的小子啊,还没成年,就已经是家里半个劳动力,能下地干活挣工分了。
农村到底不比城里,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要差上不少。还没有出正月,村里的很多人家准备的过年食材因为招待亲友,已经所剩无几,好几顿不占荤腥那是相当正常的。就连农家家里母鸡下的鸡蛋,主妇们都舍不得给家里的孩子吃,都会小心翼翼的找个罐子存起来,准备攒了好一些了,就拿去换了油盐等生活用品。像徐家这样,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两个带了肉丝的菜,那是相当奢侈的事情。论起来娘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特别是还有这么多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张敏过年节准备的年货也不多,回来没几天就吃完了;节前生产队分配的粮食也吃的七七八八了。要不是徐定睿夫妻两多少还有些积蓄,去镇上偷偷找人买了不少,根本就负担不起这么多人的口粮。
徐定睿夫妻俩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徐定睿是忙着收拾和整理药材,他们下半年就要去北京上学了,到了城里哪能像现在这样,想要什么药材,只要山里有的,就都可以找回来啊。他得赶紧趁着还没离开临河村,多晾晒一些药材,给村里的乡亲们准备一些,再带一些去北京。这么一算,他要忙活的事情还很多呢。而张敏是要趁着这段时间赶紧带个徒弟接手生产队的账务。她在生产队里做了十来年的会计和妇女主任,手里杂七杂八的小事情多的很。她这一走,肯定得找个人交接一下工作。只是他们临河村百姓普遍大字不识一个,能念到初中就算是学识高的了;而且会计怎么也得多少会点数学知识吧?要是帐都不会算,还干什么会计啊。想来想去都没想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