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第382章


“那船上装着我江家数代积累,一朝被劫,几世积累都付诸流水!这还不算,朝廷还逼迫父亲售卖土地和庄园,换了银子来偿付那些雇工的家人!眼看连祖宅都要卖掉,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无颜见列祖列宗,便投缳自尽了!你说,这是不是杀父之仇?!若不是那肮脏龌龊的朝廷,若不是你们这些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的纨绔高粱,联合起来算计旁人家产,又怎么可能会这样?”
赵玠心中虽然微微震动,但并没有因为这女子的控诉便乱了心思校园大主宰。
他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更知道那所谓“数代积累”是怎么回事。归根到底,还是民脂民膏。这位姑娘也许知情,也许不知道。但是现在跟她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对她来说,她所说的这一切,也是事实。
“江姑娘,你知道你们江家是以什么起家的吗?”赵玠想了想,问。
那女子道,“自然是桑园丝绸!”
“是。你们江家在江南有十顷桑园,你可知这些桑树,每年可育多少蚕,纺多少丝,售多少钱?”赵玠又问。
女子迟疑着摇头,在父亲过世之前,她只是个普通的闺阁女子,哪里知道这些生意上的东西?
“那我来给你算一笔账吧。”
江家原本只是江南的地主,大楚立国之后才发家,距今不过百多年时间。看似家大业大,好像有泼天富贵,但只要将这些产业一项一项的计算出来,就会发现,其实正正经经的做生意,所得的盈利也就只有那么多。毕竟这世上没有那么多暴利行业。尤其是近些年来,丝绸的价格一年比一年低,情况就更糟糕了。
然而事实上呢?江家非但没有走下坡路,反而豪富不输以往。赵璨在船上搜出来的珠宝货物加起来,更是几倍于江家家产之数!
“你告诉我,多出来的这些钱是怎么来的?”赵玠说完之后,反问对方,“如果你们真的是靠数代积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拿这些钱莫非是凭空冒出来的?”
“你……你胡说!”那姑娘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听到赵璨算的账,不由呆了半晌。但她还是不敢相信这件事,只能下意识的反驳,“你空口无凭,信口雌黄!”
“空口无凭?”赵玠笑了,“如果不是证据确凿,我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其实江姑娘你身在江家,难道真的一点端倪都没发现过吗?江南有无数盐厂,据我所知,其中有两个,就跟你们江家脱不开关系!”
这时盐铁还是战略物资,不许私营,不过实际上,江南的富商们,多半都在里面插了一手。而要插手此事,少不得打点官府,勾连衙门,形成一个密密实实的网,将大家都拢在其中。否则,若是没有利益纠葛,江南如何能隐隐独立于朝廷之外,自成一派?
这些话赵玠虽没说,但那女子却也能够想到。
父亲死后她只怀着一腔报仇的心思,被人推动着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这时候回过头去,却发现一切都不过是个骗局。她心中不由惶恐,想回头不能回,想往前走,却也走不了了。
她茫然的看着赵玠,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但是杀父之仇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她不可能就此尽释前嫌,忘却仇恨。可是要继续报仇,支撑着她的信念却逐渐消散了。
“我不知道……”她喃喃道,仿佛这样就能够逃避一切,安慰自己。
“你知道。”赵玠蹲下来,盯着她的眼睛跟她对视,“你说得没错,我是你的仇人。如果你现在还想要杀我,我等着。但你不能成为别人手里的刀。告诉我,你所知道的这一切,是谁告诉你的?”
那女子嗫嚅片刻,终于说出了一个名字。
“好。”赵玠伸手将她身上的绳索都解开,然后站起身,对副将吩咐,“放她走。”
那女子陡然抬起头来盯着他,赵玠微笑道,“怎么,怕我说话不算话?放心吧,我说过,我等着你来杀我。”
对方似乎呆愣了片刻,然后身手敏捷的窜了出去,直扑门口。到了门边,眼见的确没有人上来拦着自己,她才转过头道,“我叫江清月。”
第215章
安平二十年的春天来得很晚,已经入了二月,却仍旧是寒风料峭。这样的天气原本应该躲在家里,围炉把酒,不过京城里的百姓们却显得兴致盎然,纵然天气寒冷,却也都缩着脖子揣着袖子出了们,三三两两呼朋引伴,一起往城外走去。
其中有一些百姓,更是满脸掩也掩不住的得色。而往往这样的人身边,往往总有更多人簇拥着,显然都以之为中心。
赵三儿就是这些人之中的一个。
他今年大概五十岁,身材不高,样貌平平,一眼看去几乎不会让人注意到。不过为了今日,特意做了簇新的衣裳,里里外外换过之后,看上去倒也显得精神百倍。再加上昂首挺胸,左顾右盼的动作,看上去神气活现。
嗯……一眼就看出来他最近交了好运的那一种。
没错,是交了好运,而且是天大的好运!
赵三儿原本只是城里米店的一个普通伙计,只因自己对那些手艺活儿感兴趣,私底下总忍不住鼓捣。每个月能领到的那点儿工钱,倒有小半填进了这个窟窿里。因了这个,家中父母不喜,后来议亲时也饱受非议,以至于到了天命之年,居然还是个老光棍。
但赵三儿也不在意,反而乐得没有人管。虽说中年单身男人的生活总难免局促混乱,但他自己却是乐在其中。年轻时还好两口小酒,后来听人说喝了酒手不稳,做东西容易做坏,便索性连酒也都戒掉了。
不过,大概老天爷也觉得他如此努力,没道理一辈子都是如此。又有所谓天道酬勤,所以几年前,朝廷忽然颁发了法令,言一切发明创造,都可在朝廷登记造册。若是有用,朝廷会帮忙将之卖出去。
没错,朝廷将赵三儿鼓捣的那些东西,称作“发明”。赵三儿无可无不可的去了之后,便拿到了几张纸的专利权——这些年来他没有闲着,倒是折腾出了好几样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大都没什么用,所以赵三儿心里总犯嘀咕,朝廷真的能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吗?
不曾想,没过多久,居然就真的有商人登门拜访,跟他谈“专利授权”。
赵三儿没读过几天书,这些东西听了也不懂,只觉得眼前一黑那些年的百合打开方式'快穿'。最后还是邻居出主意,让他去找衙门里的差爷帮忙。
一下子卖出去数项专利,赵三儿的荷包鼓了起来,再不复从前的落魄。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家资丰厚,又是头婚,竟然也劳动地媒婆跑断了腿。只不过他自己早已死了心,根本没这方面的意思。
没想到自己折腾出来的那些东西竟然真的能够换钱,赵三儿又惊又喜,人到中年竟忽然生出了斗志,买了蒙学的课本在家,开始自己学习读书写字。因为他在衙门里办事时听差爷们提起了好几种杂志,说都是他这样喜爱这些东西的人办的,在上面交流各自的经验,十分有趣。赵三儿倒不指望自己能上杂志,只要能看得懂就行了。
街坊邻居从一开始的看热闹,到后来的羡慕不已,再到现在感慨万分,倒是有不少人心思活络松动起来。
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竟不是假的。大家知根知底,谁不知道赵三儿鼓捣的那些东西?一部分邻居其实也有几分手艺,自忖也不是做不来,于是只好懊悔自己没提前做出来,去朝廷登记。
不过,从前没做,现在还不能做吗?反正也只是在闲暇空余时间弄,就算最后没啥用,也可以给家里添点儿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想让自家孩子去学这门手艺,将来也算是多一条路子。于是赵三儿这里就显得非常热闹了,不时的就有街坊登门,想要求他收徒。
赵三儿斟酌之后,终于挑了个七八岁的伶俐孩子。既是收徒,但更多的是同自己作伴,这时代的师父有时候是比父母更亲近的人,收了这个徒弟,将来就有人给他养老送终了。
因了这种种缘故,所以赵三儿到了这把年纪,眼看着别人都走到了黄昏薄暮,他自己反倒是越活越精神了。
不过,赵三儿今日之所以会这么高兴,还特意做了里外全套的新衣,连同鞋袜和帽子,花费不菲,却是因为另一件事。
这几年来,路上时不时的就有建筑公司的人在鼓捣,城外更是早早修建起了一栋高大的建筑,几乎跟图书馆一样成了京城的地标。不过这些东西究竟用来做什么的,却是谁也说不清楚。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了,初始还会忍不住去围观,后来便习以为常。
却不料,今年正旦的朝会上,天子突然宣布,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