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狂野战兵》第1203章


军据点冷不丁地拔掉,稍远处狙杀,或者用榴弹轰杀,或者用喷火器直接烧死,速度极快,碰到日军大规模的防御线时,他们重施故伎,暴露自己,让日本人往这里增援,在夜视仪的优势下,他们将日军大量猎杀,轻快剪除。
广州战役,特种部队500人出战,总共12人伤亡,其中牺牲4人。
这种伤亡,在赵羽看来,完全可以漠视。
赵羽亲自率领的特种部队,利用一个营的粤军步兵,引诱日军前来攻击,在一个小时之内,潜伏移动在四周,射杀了七百多名日军,随后,主动进攻,又将防线内残余的日军清除。
赵羽部队后面,尾随着粤军主力,一个团,在后面一个师,源源不断地进入。
这是正面的中央部队,两翼还有两个特种连队,锥子一样朝日军阵地刺去,日军在珠江东岸的远程防线,迅速垮塌。
一夜之间,日军30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击伤以后成为俘虏,粤军将日军驱赶进九龙半岛,这里已经是香港地区的范围了。
日军总督矶谷廉介知道消息以后,忧心忡忡,马上收缩兵力,将九龙半岛的兵力,从深圳河一带继续撤退,一直到九龙城一带。
这种战略,是无奈的战略,抄袭了当年英国人坚守香港的做法。
不过,日本人唯一的好处是,拥有启德机场,至少五十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可以保持对外空中联系,也可以随时增援香港地区的任何战斗。
矶谷廉介当然不安心这样步步后退,他设计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划,现在,他才相信了情报官对于中国部队战斗能力的预测,现在,中国部队的战斗力超强,远不是几年前的情况了。
当天上午,粤军部队进占九龙半岛,和日军对峙于九龙城,双方开始炮战,蹊跷的是,双方的炮火,几乎是同样的。
粤军装备了大量缴获的日军炮火,特别是缴获酒井隆部队的炮火,拉到这一带的步兵炮和山炮,效果不错。
赵羽部队跟随到了深圳河以后,就停止前进,特种部队的任务告一段落。他们马上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动作计划。
“很简单,抄袭日本人当年进攻香港英军的战斗方案,是最便宜的,”赵羽在战前研究的时候,对薛岳和余汉谋说。
此时,粤军第四战区的主力倾巢出动,八万余人从广州出发到九龙城,另有张发奎带领一个集团军紧急援助,即将到达广州。
日军方面,据说台湾的日本殖民军,将编组四个师团援助香港日军,还计划反攻广州。
不过,中国方面,也开始重点转移,长江战区除了原有的三个集团军外,将其余两个集团军,都划拨给第四战区,归属薛岳指挥,加强广州和香港方面的作战,广州的快速收复,超出了武汉国民政府的想象。不过,他们也少有地冷静,决心增调兵力,持久作战。
总之,双方都有援军,香港地区的战斗,有可能激化,从一个单纯的进攻战役,演变成一场双方主力兵团的大决战,赵羽想了再三,绝对延缓攻势。
第四战区三巨头,薛岳,余汉谋和赵羽,给武汉发去电报,决定将香港战役,扩大成消灭更多日军的战役,如果诱使敌人增援,劳师远征,则可以顺利消灭敌人精锐,为下一步更大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武汉方面同意了这个方案,同时,表示怀疑,日本人真的会大规模增援?
两天以后,张发奎的主力集团军,布置在广州城内外,原来薛岳九战区的十九集团军,和二十集团军,也紧急调集两个主力军先期赶到广州北郊。
第四战区进行调整,薛岳统帅一个集团军,分布在东莞和惠州,作为战役主力部队,同时防备日本援军从汕尾一带登陆逆袭,余汉谋为前敌总指挥,直接指挥九龙半岛和香港战役。
赵羽是客将,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可以因地制宜。
赵羽搁置香港日军不攻,果然引来了日军增援,日本21军的军长,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在日本大本营的要求下,亲自率领部队增援,反正,日本此时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不大,瓜岛战役还在持续中,美军的反攻强度还不够严厉,日军在太平洋占据着优势地位。日本陆军的兵员尚强。
安藤利吉还得到了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的支持。
此时,随着世界大战的扩大,日本将海外的驻军分为三块,一,驻守在中国满洲国的部队称为关东军,二,将长城以内的中国大陆的日军部队称为中国派遣军,将菲律宾,新加坡,印尼和泰国缅甸,印度支那等地区的部队,称为南方军,广州23军属于中国派遣军系列,又接近南方,地位异常重要,面对中国部队的猛烈反击,日本南方军也倾力出手。
南方军的精锐出动了两个师团,一个独立旅团,加上台湾方面21军,日军一共筹集了七个师团的兵力,加上一些特殊部队,加上一个飞行部队,全力反攻广州。
日本人这样做也是很无奈的,因为,缅甸战役惨败,日军南方军已经吃亏丢人了,如果广州香港失去,则中国部队可以将日军拦腰斩为两段,滞留在印度支那和泰国的日军,就成为孤军,无法持久。
所以,广州和香港,虽然弹丸之地,依然是日军极端看重的地方。
这种大规模的调动兵力,是很难隐蔽的,所以,赵羽这边,关注着消息,等待着战机。
赵羽强烈要求下,吴鼎臣运输队迅速为他运来了更多的物资,赵羽将特种部队扩张到一千人!
第1130章广州拉锯战
这一千人,除了原有的人外,等于增加了五百,编入原来队组单位,新老协作,马上训练。
战场上,特种战斗的能力不怎么样需要,主要就是夜战。
8月16日,日军果然在汕尾和大亚湾等几十里的海滩上同时登陆。
七个师团的日本生力军,超过十五万人,加上汪伪和平建国军,总数超过二十万人。
数十艘舰船掩护之下,一艘艘客货轮船停靠在近海,大亚湾一带,尤其是日军登陆的重点,舰船云集,舢板和登陆艇密密麻麻,日军舰炮昂扬着硕大的炮管,对岸上进行预警式攻击。
数十架飞机,在空中盘旋,部分飞机,深入内陆,对广州一带的中国重点城市目标进行轰炸,扰乱对手。
日本人提出了口号,“收复广州城,消灭四战区。”
日本人觉得自己被欺负,被偷袭了,觉得中国部队太无耻,一个战区的部队,偷袭广州23军的一个师团,这不是赤果果的以大欺小以众凌弱吗?
广州惨败了,日本人不服气,决心消灭中国第四战区的主力,报一箭之仇。
长江流域的惨败,让日本驻中国派遣军大败亏输,三十万日军被歼灭,13军整个成了空架子,西尾寿造大将受到天皇的严厉斥责,几乎引罪自杀,关东军紧急补充兵力,才在淞沪地区稳住阵脚,现在,如果广州再“沦陷”,帝国陆军崩溃的象征意义就太明显了。
寺内寿一元帅,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作为南方军的领袖,他出身名门,是日本陆军历史上唯一的父子大将,父子元帅,还差一点儿成了父子首相,就是他带着南方军,用25万人的兵力,微乎其微的损失,就横扫东南亚,成就了日本帝国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地图梦想,消灭盟军五十万人,差一点儿生擒麦克阿瑟,这一年,寺内寿一晋封元帅军衔,达到了人生荣耀的最顶峰。
不仅如此,七七事变开端,也是寺内寿一担任备北支那派遣军的司令官,横扫了中国华北的,他的军功,深以为傲。
注意,寺内元帅的成功才是几个月前的事情,现在,就遭到了一系列的威胁,先是缅甸军总溃灭,接着是广州23军的核心溃灭,这种危机,好像当头一棒,让寺内从荣耀的巅峰坠落下来,所以,他恼羞成怒,将广州收复战役,看成是帝国生存,个人荣辱的大事儿。
因为寺内元帅的耿耿于怀,未来的广州和香港战役,由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香港攻防战的尾声,变成了另一场规模宏大,关乎国运的主力决战。
寺内从情报渠道得知中国人在长江流域的胜利,是因为轻武器的改进,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他嗤之以鼻。
他在德国学习过,也认真研究过德国的闪电战,所以形成了陆军火力和立体战争的观念,觉得,只要部队有坚强的训练,战斗意志,组织体系,剩下的就是武器装备的改善,火力使最主要的,炮火和坦克非常关键,他是个大炮决定主义者,又延伸到坦克和飞机等等,所以i,听说中国特种部队决定了战役的胜负,居然依靠着一些新式步枪和机关炮,喷火器材,他几乎笑掉大牙。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