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保安》第384章


?br />
张楚接到统计局有关张献忠活动的报告,命人继续关注没有做其他的安排。这时他已变得十分忙碌,保安军以风卷残云之势统一了全国,这是好事,可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地方上的管理问题。
保安军的保甲制度对地方局部地区的控制十分有效,可再往上一级的政府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形成了许多弊端,建立新政府的事情不能拖下去了。
在下边已经有许多人开始劝张楚抓紧时间登基称帝了。这里边当然有许多人是有私心的。张楚一称帝这些人也就成了开国的功臣,自然是位高权重受万人敬仰,同时这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对于称帝张楚倒是不排斥,张楚已想明白了,一个制度的存在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想适应。在现在帝制还是最适合社会的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是最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的。
可困扰张楚的是大明朝完了,他要建立一个新朝也得有个名号啊。他动员手下一帮子文人来想该叫什么朝了。文人们倒很积极,可人多生乱,每个人都说的很有理,却一时也拿不出一个能说服大多数人的说法。
张楚本想图个省事就叫“清”。这个肯定能说服大多数人,因为文人中早就有明朝为火德之君,要被水德之君取代的说法。张楚想了想还是没有提出来,他自己都觉得这不太吉利。如果自己死了自己的儿孙们再走一遍大清的老路自己穿越一回不就全白费了吗。
张楚最后决定不听那些文人的瞎说,自己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为什么非得按原先那些臭规矩办。于是他给自己的朝代起一个前所未有的霸气的名字,就叫中华帝国。他张楚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帝。那些文人们听了张楚的决定鼻子差点儿气歪了,哪里有这么不学无术的皇帝。但他们也不敢说别的,皇帝您高兴就好,反正叫什么也不影响他们的前程。
这时大公主兀良哈又给张楚送来了一份大礼,油尽灯枯的林丹汗终于撒手西去了。林丹汗的苏泰大福晋带着儿子额尔孔果洛额哲和蒙古残部投靠了大公主。为表达对张楚的忠心,她们向张楚献出了传国玉玺。这样大明一朝都没能得到的权力的证明终于落到了张楚的手中。
张楚命人对找回传国玉玺的事情大肆宣传,从而奠定张楚得天下的正统性。
万事俱备张楚命人选定良辰吉日登基称帝,都城选在北京。这称帝的仪式繁琐复杂,张楚无心去理会,就只好做了一次提线木偶听从那些文臣们的安排,热热闹闹的做了一次演员,把张楚累得都要散了架,心中烦的要命时那仪式才算结束。张楚正式成为了中华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张楚登基后百废待兴,有许多事要从头干起。他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这时他才发现这当皇帝也不是个轻松的事情。不过他没有怨言,每日里拼命的工作着。他要让中华帝国尽快强大起来,因为他还有所活的这两世都想干的事情没有干。
第四百九十六章 百废待兴
张楚两世为人心中始终有个梦想就是要消除倭国对中华民族的威胁。前世他没有机会。现在他统一了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
经过几年的征战张楚已成熟的多,他明白做事要准备充分的道理,因此他要着手稳定新建立起的中华帝国。在皇宫之内李梅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正宫皇后,加上岳悦和大公主兀良哈张楚暂时还不想增加其他的女人。唯一特殊的是大公主现在仍旧住在归化城边墙之外的蒙古人还需要他的安抚。岳悦为了建立全国性的金融系统每日都在忙碌着。张楚现在虽然在皇宫中办公可每日里也是出出入入并没有将自己禁锢在皇宫之内。他手下的大臣已习惯了张楚的独断专行,并没有觉得张楚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前朝的老臣还处在观察风向的时期没有人敢多说话。
新朝成立张楚最先做的就是立即大开恩科,开科取士。现在社会上的读书人虽然不多但能量却不小,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渠道将他们引入正途,他们就会在下边兴风作浪,扰乱社会秩序。
新朝开科的消息传来天下的读书人提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看来这个流贼出身的皇帝还是离不开读书人的,而且这次的科举张楚还为读书人增加的许多的福利,不但延习了旧制底层的各州府的考试同时进行,一大批新的秀才举人同时产生,然后通过会试和殿试产生一大批新的金榜题名的进士。
张楚还宣布为了体恤由于战乱中生活窘迫的读书人,这次不但要安排进士入翰林院和各部门任职,一些没有被取中的读书人也将被安排在各地的衙门内或者学校中工作,可以边工作边准备下一次的科举。
中华帝国的第一次科举圆满的结束了,全国的读书人大多都兴高采烈。只要有一点学识的人都被安排了工作,可以领到养家糊口的俸禄,而且还有着受人尊敬的地位。这令全国的文人都很满意觉得这世界还是读书人的世界,大明王朝亡了,只不过是他朱家无德要失天下,与他们这些读书人一点关系没有,在新朝之内读书人仍然指点江山过着富贵的生活。
科举完成不久张楚颁了《商法》和《税法》两部重要的法律。这两部法律的颁行使广大的商家放了心。许多支持张楚的商人在以前得过承诺提高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个承诺能不能兑现是商人们最担心的,现在张楚言出必行在《商法》中规定了大量保护工商业的制度,而在《税法》中则规定了比较低的税率,这让工商户们放下以来,后来支持张楚没有支持错。
而对于在《税法》之中规定的对偷漏税行为规定的异常严厉的处罚则没有太多人注意。大家觉得这么低的税率再偷漏税就是没有良心了。而这位新皇帝征战多年下达点严厉的命令也是很正常。至于《税法》中将收税的对象扩大到所有的人,跟随张楚的新的权贵们当然不能和张楚做对,原先有特权的人物没有被清算已是幸运,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刚得了皇帝的好处也不好现在就唱反调。因此反对的声音很小。
全国性的情事结束了,张楚对军队进行了精减,只留下了最忠于自己的那部分人。军工厂为他们提供了更加精良的武器,使得他们的战斗力没有因为人数的减少而降低。
在全国的财政还十分困难的时期,张楚挤出钱在各地开始建立小学和中学,在北京又成立了几所综合性的大堂。虽然这时的师资还很缺乏,张楚还是在各级学校中开设了新式课程。并通过《中阳日报》放出小道消息,在明年的科举考试中将会考查大量的科学知识的内容。
大量的部队退役人员被安排在各地新新成立的警察局之中。警察负责地方上的治安和案件的侦破,他们的钱粮仍由中央政府统一发放,与地方上的官府没有关系。
警察只负责侦办案件,案件的最终正理都要交付给同级的检察院和法院。法院扩大了编制成立了审理轻微违法的丢下和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的专门法院。法院和检察院的独立运行在保安军中已有了一些时日,这次张楚又给了他们更多的物质保障。
中华帝国的百姓没有心思去管张楚关于朝庭结构的改变。他们还没有完全从对连年灾荒的恐惧人摆脱出来。他们更关心的是能还能吃上饭。
对于让大家吃饭方面百姓对新朝还是很满意的,愿意作威作福的一些大明的藩王权贵被剥夺了一切财产和土地。在他们原先占有的土地上成立了由国家经营的农场,农场有比地主家优厚的条件雇佣工厂劳作。同时张楚明确的规定了地租和利息的上限,对于放高利贷和用高地租出租土地的全部给予严惩。由于国家的农场大量招募工人使得地主不得不提高雇工的待遇,要不然他们将面临着无工可记住的困境。新开设的工厂和矿山也吸收了部分的劳力,使得大部分人都有工可做,能够赚到维持生计的工钱。
张楚每日里忙的焦头烂额,他这才发现作皇帝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当所崇祯皇帝年级青青就熬白了准确性不是没有原因的。张楚可不想自己最后混成崇祯皇帝一个样子。
张楚绞尽脑汁回想着后事政府的一些作法,又将朱济世找来二人反复商量着怎么对原有的进行进行改革。张楚并不想对现有的制度做更多的改变。太激进了反而会出问题。因此他们将重点放在了怎样提高效率上来。最终张楚下放了事权,将大臣们分进了不同的部门,在部门内的事务各部的主官有着决定权。遇到重大事务将由朱济世等几个人组成的内阁来讨论,讨论的结果报到张楚那里作最后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