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第356章


在这两所院校当中,同样看到不少外籍教官的身影。这意味着,进入这座学院的东北军官们,不但能学习到东北军优秀的指挥作战技能。
还能在那些外籍教官身上,学到外军指挥作战的技能。这在同孙仲山一起来东北的黄新看来,也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当然,黄新也终于明白,东北军为何会越战越强。除了官兵的训练非常正规之外,军官队伍的高素质,也是让这支部队战斗力越来越强的原因。
拥有大批实战经验可供学员们学习,还有大量演习的机会。让每支律属于东北军的部队,跟其它部队都有着先天上的与众不同。
加上东北军完善的军工工业,能给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式武器。这种齐头并进的情况下,东北军又岂能不强呢?
在黄新看来,东北军生产的汉兴式步枪,在国际步枪市场都拥有很大的优势。可他同样明白,东北军的正规军中,事实上很多部队,都配发了半自动的步枪。
这在其它外军当中,也是很罕见的情况。加上火炮跟装甲车,东北军更是拥有超越列强的水准。这样的一支陆军跟海军,又岂能不强呢?
一段时间参观下来,孙仲山等人也感叹,相比东北军的脚踏实地,他们以前喊喊口号的革命,确实有些欠缺实干精神。也难保,举行的多次起义,最终都无济而终。
也是这次的访问,刘兴华给他们开放了不少敏感区域。让孙仲山等人明白,他们败的不冤。同时他们跟张之洞一样,在东北看到了整个民族跟国家的希望。
他们之所以前赴后继为推翻满清而奔走,潜意识都是希望这个国家强大。现在证明,东北军的崛起,更符合这个国家,他们为何又要反对呢?
更何况,在各方都没有反对,甚至民间还有劝刘兴华称帝的情况。刘兴华毅然决定成立民主共和制国家,他们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职务安排
在各方势力齐聚京师之时,光绪跟满清王公会获得何种下场,同样备受外界的关注。做为清朝末代皇帝,光绪的主动退位,避免了天下大乱自然也是有功的。
可做为清朝的掌权者,光绪将若好一个国家搞成现在这个样子,他无疑也是有罪的。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报纸都主动抨击满清入主中原所制造的血腥案件。
这些报道,让国内不少准备敢与开声的所谓名流,开始要求刘兴华严惩光绪跟满清王公。替那些早年死在满清手中的汉人报仇雪恨,来个类似百年之后的清算。
针对这些民意,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安民报,很快独家刊发了刘兴华的意见。对于所谓满清入关时,制造的种种血案,此时清算对光绪等人而言也不公平。
虽说很多人都认可,老子欠帐,儿子还钱的规矩,可这种秋后算帐在刘兴华看来,无疑是非常不理智的。如果想找满清清算,为何以前他们不清算呢?
在这份处理意见中,刘兴华表述道:“华夏并非一家之华夏,而是所有民族之华夏。所谓的种族区分,只会让国家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破坏目前民族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不论是满族还是汉族,都是生活在华夏历史悠久的民族。华夏以汉族居多,但自古至今,其它民族在华夏,同样做出过不菲的贡献。多民族,本身就是华夏民族融合的特色。
从今往后,涉及到民族政策的事件。新政府会限定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定。无论是那个民族的百姓,只要他们世代生活在华夏。他们就是大华夏的一员。
有心破坏民族统一政策的人,都将受到新政府的严惩。没有那个民族。生来就是恶劣的民族。只有团结各个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兴盛。”
这样的表述意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新政府对处理各民族关系的政策。而刘兴华的‘民族一家亲’政策,同样得到诸多少数民族的支持跟拥护。
一直以来,华夏的统治者,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大多都采取敌视或拉拢的政策。而来自后世的刘兴华非常清楚,民族政策同样涉及国家稳定。
单单在东北,民族一家亲的政策就实施的很好。不论来自那个民族。触犯了法律都将受到严惩。权益受到了侵犯,就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比华夏诸多的汉族百姓,少数民族本身就处于生活贫困,地处一些偏僻的地区。如果不能处理好相关的民族政策,也会影响整个国家跟边疆的稳定。
伴随安民报刊发了刘兴华的意见,有关满清遗老们的处理,还有鼓吹大汉族主义的流言,也渐渐平息了下去。一些有跟外面打交道的少数民族,也看到了刘兴华的诚意。
甚至不少人都知道。在此次召开的新政府筹备大会中,还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土司,也在被邀请的行例当中。他们看到这些报道,无疑都是激动跟感动的。
总之。各省代表齐聚京师之时,各种流言也满天飞。甚至有不少人表示,光绪已经被刘兴华给杀了。可这种流言。很快随着光绪不时露面而被揭破。
为了平定国内对满清权贵清算的声音,刘兴华主动公开。对于这些满清权贵的处理方式。没收他们的所有财产充分之余,还限制他们的活动区域以示惩罚。
在公布这些处理方式时。刘兴华也不时会发表一些意见。总体一句话,就是‘有错必罚,有功必赏’。只要这些王公配合东北军查抄,他们就有悔改之意,给其活命也应该。
况且,就目前民愤最大的几个满清王公,他们的年龄都很大。说的直白一点,他们也没几年好活。查没家产之后,他们未来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如果凡事一杀了之,只会激发民族仇恨,让满汉的民族对立继续沿续下去。这种与众不同的处理意见,在一番讨论之后,各方都觉得刘兴华做的很仁义。
甚至抵达京师的几位蒙古王公,他们在晋见刘兴华的时候。刘兴华也特意强调,在蒙古跟其它边境地区,实行的农奴政策必须取消,还当地百姓一个自由身。
只要配合新政府实施政策改革的王公,都将得到新政府的特别扶持。未来在蒙古这种以畜牧为主的地区,新政府也会开设大型的养殖牧场跟基地。
这些养殖牧场跟基地建立起来之后,会招收大批经验丰富的牧民进来工作。而这些小有资产的王公们,同样享受投资分红的权利,可以坐着享受养殖牧场的红利。
如果他们真想让家族生活的好,想让家族得到更多牧民的尊敬。跟新政府一起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至于选择投靠,有心在蒙古制造分裂的敌国,下场也是很严肃的。
前段时间,光复的福建全境,就组织过一次浩大的公审大会。那些当初投靠岛国的乡绅名流,全部被判处卖国罪。大多都被秦林,宣布实施枪立决。
除此之外,已经收复的宝岛,对于投靠岛国的积极分子,一样采取了严厉的清算政策。每次公审的结果,都会在安民报上刊发,让国民知道这些事情。
渐渐的,很多人都清楚,刘兴华对于卖国的行为异常痛恨。只要被判定,有通敌卖国的嫌疑,证据确凿之后的下场都是被枪立决,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宽恕。
这意味着,针对目前蒙古有不少王公,打算分裂蒙古另立国家的事情。刘兴华一直有关注,甚至提前做过一些布置,一旦有异动大部队立刻挺进蒙古。
前来京师的王公,跟刘兴华真诚交谈之后,也跟他们名义上的主子光绪进行了一番谈话。说到底。生活在蒙古的百姓当中,很多跟满清都关系密切。
有不少王公。甚至想打着替光绪复国的旗帜,行分裂蒙古的举动。而事实上。光绪退位的这段时间,那怕享受不到以前的尊荣,却同样过的很不错。
换下那耀眼的龙袍,穿上普通百姓的服饰,不时带着曾经的皇后走在京城的大街上。他们觉得很自在,也感受到他们曾经感受不到的平静跟踏实。
而现如今,已经被清空的皇宫,虽然还保留了不少年老的宫女跟太监。可光绪每次去皇城的时候,也开始习惯那些宫女太监。称呼他为馆长而非皇帝。
在将皇宫进行了搬迁跟清理,这幢代表大清政权的皇城,已经成了一个大清博物馆。而第一任馆长,就是由光绪担任,每月也能领到不少工资。
拿着这些发放的工资,光绪花的很开心。相比之下,那些留在皇城工作的老太监跟宫女,他们同样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让光绪同样觉得很安慰。
对于到访的蒙古王公。光绪同样表现的很高兴。毕竟,这些王公还想着过来看他,也是一份人情。怎么说,他们也算同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