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兵工帝国》第260章


的确,这时候龙魂兵工联合体是抢先了一步!并且宝马迷你汽车的售价也低得无比诱人!它的低配版本只有400美元,也就是大约1500马克。要知道希特勒委任波尔舍搞的国民轿车,测算下来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希特勒规定的1000马克,达到了2000马克以上,并且这款像甲壳虫一样丑陋的汽车还在研发之中,而宝马迷你汽车已经可以上市了。
1930年,前奔驰公司总工程师。费迪南德?波尔舍博士决心创建自己的汽车为普通民众开发廉价轿车。他招集了一批德、奥汽车界的精英,把基地建在德国汽车工业中心斯图加特(奔驰公司所在地)。1930年12月16日,保时捷设计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在此后的两年中,新生的公司一直在困境中挣扎。波尔舍仅用几个月时间,设计出了一款小型轿车,但无人愿意将其投产。整整两年里,只有汪达尔汽车公司购买了保时捷公司的设计,生产一款中型轿车。就在波尔舍陷于四面楚歌之时,一个意外的救星出现了。
希特勒是个真正的汽车迷,虽然他一生没有学会开车。他早在因慕尼黑政变身陷囹圄之时。就提出兴建连接全国的高速公路,并让汽车在普通百姓中普及。希特勒上台刚刚11天,就亲自主持了柏林汽车展的开幕仪式,并对捷克太脱拉公司展出的风冷发动机轿车甚感兴趣。当晚。他邀请太脱拉公司总工程师莱德温卡面谈。会谈结束后,希特勒告诉莱德温卡,他设想中的“国民轿车”就应采用风冷发动机。不久,希特勒召集内阁和顾问们开会,专门讨论轿车普及问题。在谈到制“国民轿车”的时候,顾问们一致推荐费迪南德?波尔舍博士承担这项任务。
1933年秋。希特勒将波尔舍召至柏林。两人在柏林皇家饭店会面,尽情讨论“国民轿车”问题,双方真是一拍即合。希特勒亲笔画了11张“国民轿车”的草图,其中一张与日后的“甲壳虫”已非常相近,经过这次会面,希特勒对波尔舍产生了绝对的信任。“国民轿车”的设计全权委托波尔舍。
对于波尔舍来讲,一生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况且他的小型轿车设计早已初具雏形。保时捷公司编号为Type12的小型轿车设计,在1932年由NSU公司出资,生产了3辆样车。后来由于NSU公司感到风险太大,停止了投资而夭折。新的“国民轿车”设计仍沿用了Type12的思想,只是体积缩小,价钱更低。
1934年6月,设计指标正式下达。希特勒要求波尔舍在28个月内拿出样车。1935年柏林汽车展上,希特勒宣布了“国民轿车”即将到来的消息。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大众汽车”一词,这个词后来演变成一个不朽的商标。
有了财政保证,波尔舍博士全力以赴,放手工作。他很明白,整个德国汽车业都在用妒忌的目光看着他,其中很多人甚至盼望他一败涂地。实际上,工作的进展确实比预期的要慢。为控制成本,新轿车必须采用风冷汽油机,当时的风冷技术还不成熟,一旦环境气温太高,或者发动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发动机就会过热,严重时甚至会烧毁活塞。
为克服这一困难,波尔舍他们想尽了办法。当看到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后,他们只好采取临时措施,加大发动机散热窗口的面积,以消除过热现象。由于新车是后置发动机,又采用了流线造型,扩大的散热窗口几乎占据了整个车背,无奈之下波尔舍只好取消了车子的后窗。另外,希特勒规定价格目标也无法实现。使用便宜的铸铁可降低价格,但引起车重超标;换用轻巧的铝合金满足了车重的要求,但车价又“一飞冲天”。
所以说,现在龙魂兵工的宝马迷你汽车一推出,真是掀起了一股狂潮!无数的人为之疯狂,这样低的价格,这样时尚的造型,空间也非常大,宝马迷你汽车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潮流!所以它的销售火爆得不行,就算是BMW公司加班生产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第三百六十四章轮式突击炮
龙魂兵工联合体在第三届斯德哥尔摩国际防务展上,还推出了一种价格低廉的轮式突击炮。因为,小龙坦克虽然很先进,但是价格却非常高,有的国家虽然想大批量购买,却由于采购费用太高,而且只能购买少量的。但是轮式突击炮,就能填补这个空白了。
龙魂兵工联合体推出的这种猛士轮式突击炮,是一种采用高机动轮式底盘的反坦克自行火炮系统。这样它的成本就非常低,大约只有小龙坦克的四分之一,但是它的作战效能却不低!配备57毫米反坦克炮一门,还有一具反坦克火箭筒,可以说不管是重型坦克和轻型坦克,在它的面前都会被轰成碎片。对付中轻型坦克,使用反坦克炮,对付重型坦克,可以选择使用反坦克火箭。
实际上德国的几家公司,都在开发反坦克炮,当然那些反坦克炮是自走炮或是牵引式的,比起猛士反坦克歼击车就要差不少了。随着希特勒1931年1月31日上台执政,德国开始大规模扩充陆军装备,由于凡尔赛条约德军不允许拥有坦克,那么防卫周边国家的坦克部队也成了当务之急。1934年莱茵金属按照军方要求研制出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它采用轻型双脚式炮架,身管比例为42。2倍,炮闩为半自动水平开启,以及液压式驻退复进机。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使用标准穿甲弹时初速每秒782米,可击穿450米外48毫米装甲,战斗全重382公斤。
该炮在西班牙内战中就被投入使用,6个反坦克炮兵团被派遣到西班牙支持叛军,在应对苏联的Bt坦克和t26坦克的时候效果不错。之后参加到波兰战争中效果也表现出来令人欣慰,而且它可以发射多重弹药。它的改进型专门为坦克使用的KwK36型也进入了德军坦克,装备在三号坦克上,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核心武器。德国反坦克火炮的工艺也让世界开始瞩目,美、日、苏列强设计坦克炮的时候都参照了pAK35/36。同时这门炮也销往了苏联和中国,苏联是以此为样板扩大口径和威力成为自己的45系反坦克炮。而中国则用于德械师的编制内,至于美国m3型37毫米反坦克炮更是直接照搬它的技术,成为美国小口径反坦克炮的中坚力量。
但是接下去的进攻法国的战斗,德国人虽然希望pAK35/36能延续着良好的表现,被委以防御法军坦克进攻的重任,但是这次他们遇到了玛蒂尔达坦克和B1坦克等一系列装甲偏厚的对手,他们的表现就被打回了原型。英国人回忆当玛蒂尔达坦克进攻德军的反坦克炮阵地的时候,德国士兵只是开了几炮就被英军的坦克机枪所击倒,剩余的也就弃炮逃走或者倒下装死。至于它的坦克炮版本KwK36只能在近距离击毁B1的百叶窗发动机盖。而其他时候则完全无法击穿。
战场德军上发现pAK35/36对苏联新型坦克的效果更为糟糕,由于要面对的是苏联已经现代化的坦克t34和更为厚重的KV1,无奈的德国士兵只能戏称其为“敲门武器”,意思即为只能打出声响。三号坦克更是被苏联人打出了t34恐慌,希特勒于是大怒要求研制长身管的50毫米火炮来弥补这一劣势,其实德军也做过亡羊补牢的方法,就是采用钨芯穿甲弹,同时增加出初速到每秒1030米。穿甲能力提高30%。
所以,不能机动也没有装甲防护的德国反坦克炮。在面对坦克的时候,生存率并不高。而猛士坦克歼击车就不一样了,它的高机动轮式底盘让它不但能够在平原和公路上奔驰起来,就是在复杂地形中也能够进行机动。它的全重只有五吨多,最大行驶速度达到了70千米每小时,反坦克火箭射程达到1000米。可以击穿200毫米厚装甲。而57毫米反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80毫米厚装甲。
当然,坦克歼击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德国已经制造了少量的坦克歼击车,但这些产品的表现默默无闻。它们的反坦克战绩甚至比不上客串的III号突击炮。t26坦克的威胁使得德军迫切需要火力更猛的反坦克武器。在仿制t26失败后。德国人迅速找到了一个替代方法,长身管75mm炮装在自己的坦克底盘上,作为支援武器协同装甲部队作战。于是几种型号的黄鼠狼坦克歼击车几乎在同时投入生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现有设备拼凑而成,一型和二型的威力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8090mm的装甲,而到了三型,这距离已经达到2000米。
这几个型号的差别不是很大。全重都在10吨出头,属于轻型履带战车。而且都重火力而轻视防护。表现在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