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兵工帝国》第262章


随着扩军的深入进行,布伦堡开始着手进行对武装部队高层指挥系统的改造,布伦堡的治军理念,他认为将来现代战争指导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过去只由陆上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国防军需要有一个三军统合的领导体系,实际上就是要成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部,而不是现在的三军各自为政,仅能进行表面上的合作。但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触及空军总司令戈林这样纳粹新贵的利益。
在戈林看来,空军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筹码,削弱军种总司令的权威从而加强国防军高层的中央集权对他而言是无法容忍的。陆军方面的高层也对这样的改革有强烈的抵触,陆总和总参的老派将领们大多是“陆战制胜论”的坚定拥护者,他们表示如果爆发战争仅需陆军就可独自解决,布伦堡的改革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多余的。虽然布伦堡的改革因为重重阻挠而未能实施1935年1月20日,58岁的布伦堡被擢升为陆军元帅,他成为了一战后德国国防军中被授予元帅军衔的第一人。达到了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
1935年2月5日,希特勒招集战争部长布伦堡,陆军总司令弗利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空军总司令戈林和外交部长纽赖特在总理府开会,向他们宣布了他的远期战争计划并要在近期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采取侵略行动的企图。在会议中,布伦堡在弗利希的支持下提出了战争将会遭到西方列强联手干涉的警告,因此他和弗利希都对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企图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这令希特勒极为震怒,他认识到必须及早把布伦堡和弗利希轰下台。重新换一个顺从的军队首脑。否则,他们两人迟早将会成为他发动侵略战争的绊脚石。
不久,布伦堡就被免职,希特勒如愿以偿地兼任了国防军总司令一职,现在的希特勒完全是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到此希特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德国高层的集权被希特勒全部收拢在自己的手中。
当然,国际社会早就看出来了,希特勒是个很危险的人物!现在他不但成为了一个独裁者,而且德国军备发展非常迅速。有了龙魂兵工的德国子公司,特别是龙魂兵工留下的技术和先进武器生产线,德国军队开始快速装备各种先进武器。
比如说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这两种坦克都是龙魂兵工联合体设计的划时代坦克,具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另外还有威龙喷气式战斗机和M40大型运输机,也能够在BFW公司进行生产,因为风雷系列发动机大部分都是在BWM公司生产的,所以关键技术并没有被卡脖子。甚至,M40运输机还被改为一款大型远程轰炸机,希特勒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
此时的希特勒个人威望已然达到了顶峰。这也确实是他的丰功伟绩,他这时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进行激情昂扬的演讲,只需要在公共场合露个脸,摆摆那典型的举手礼。就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和青少年如痴如醉一般迷恋这个神一样的人物。所以德国人对纳粹的选择以及信任和支持,并不是今天所谓的正统历史当中所记载的是建立在洗脑和欺骗上的。这话听起来其实很滑稽,就算希特勒有再大的能耐,他怎么能让全德国的人民来支持他,谁可能有这么大的能力欺瞒整个国家的人?实则是,希特勒带领纳粹拯救经济危机下的德国的表现以及德国老百姓得到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实在的东西,远比那些宣传更具说服力。
在肖卫国的文章号召下,国际社会也看清了希特勒的真实面目,各国都开始警惕起德国来,特别是那些邻近德国的国家,比如说奥地利和捷克,还有德国最大的敌人,英国和法国。特别是法国,现在对德国是特别的害怕,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法美等国提议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各国都开始对德国实施经济制裁,各种重要的资源都对德国实施禁运,以此来削弱德国的军备发展和军事实力。
英联邦的成员国在面临德国进攻的危险程度上也是各不相同的,英联邦的梯形阵势很深,从德国火力圈外缘的美洲,一直延伸到处于德国进攻性武器近距离射程之内的前沿阵地,而那些进攻性武器目前又正在成倍地迅速增加。处于此种最危险地位的是联合王国,它的命运决定它的全体属地和伙伴的前途,而在西半球,美国较之巴西或加拿大距离德国的危险地点多少要远一些。
所有的大国都联合起来了,当然意大利、日本除外,另外还有一些小国家处在观望之中。他们都嗅到了一种战争的味道,如果德国对那些欧洲小国发动进攻,他们是顶不住的,万一英法美等大国不救援的话,他们用不了多久就得玩完,所以一些小国就在观望,像罗马尼亚、捷克等。
第三百六十七章瑞典的危机
十几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会议成功举行和经济制裁的实施,给了希特勒当头一击,打得他晕头转向。他把这种出人意料的严重后果归咎于肖卫国。因此,德国向瑞典王国正式提出照会,要求瑞典将原德国公民菲利普、梅塞施密特和容克斯等人交还德国,并且停止龙魂兵工联合体的一切经营活动。
面对德国政府的压力,瑞典政府当然不会按照希特勒的意思去做,因为瑞典不但是一个中立国,而且现在肖卫国在瑞典也成为了国会议员,他是瑞典的合法公民,要是把肖卫国就这样按照希特勒的要求交还德国,那瑞典政府的颜面何存,况且现在国际上都开始对德国实施经济制裁,希特勒就是想要怎么样也不可能。
7月9日至12日之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在这之前,意大利政府曾向德国政府提出,如果意大利进攻希腊,它请求德国给予援助,德国政府答应将尽力给予援助。德国也想对瑞典发出最后通牒,如果瑞典政府不按照德国的要来做的话,德国只有采取军事行动来维护本国的利益。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当然是一拍即合,当然他们进攻希腊或是瑞典都有很大的风险。国际社会有可能会进行干预,特别是英法两国和苏联。于是希特勒在会上提出两国尽快与苏联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至于英法两国是不用想了,因为希特勒还想侵入瑞典成功之后,就向法国发起攻击呢。当然,现在德国的军力还不足以向英法挑战,所以希特勒准备拿下瑞典,把瑞典的龙魂兵工也收归德国,抓住肖卫国,强迫他为德国研制新式武器,这样的话德国的军备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
瑞典政府也意识到德国有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行动。果然瑞典政府很快就收到了德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德国要求瑞典立即把菲利普等人遣送回德国,并且解散龙魂兵工联合体,要求瑞典政府不得向国外出口武器。瑞典政府当然不会答应。
于是瑞典国防部长安德森拜会了希特勒,想使他相信瑞典是希望维护和平的,对德国并没有什么意图,希特勒对这些并不表态,而是驳斥了安德森和瑞典政府容留德国的叛国者肖卫国等人行为。并且警告瑞典政府。如果在十五日内还没有收到满意的答复,德国将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以保卫德国的国家安全。
两国会谈破裂,安德森回到瑞典后,就向国王和总理报告了希特勒的威胁,瑞典政府必须要做好战争的准备了。好在龙魂兵工联合体最近两年为瑞典军队提供了很多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威龙喷气式战斗机、自行火箭炮和各式坦克装甲车,瑞典军队在装备上甚至比德**队还要好。所以瑞典政府开会之后决定,不理会德国的警告。德国要是胆敢入侵瑞典,瑞典军队就立即还击。同时瑞典政府也开始派代表到英法英苏等国寻求支持。
7月15日,德国驻法国公使内尔接到命令,要他开始同法国进行谈判,命令他同贝当元帅直接会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如何也要同海军上将达尔朗会谈。命令内尔要使法国同意以下几点:德**队享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废除原来的凡尔塞和约所作的种种限制。命令内尔说明,如果法国政府同意德国的要求,德国将与法国签订友好和约,但如果拒绝的话,欧洲的局势或许会发生严重的变化。还命令他说明。为了防止瑞典先发制人,德军将在7月20日开始行动。
尽管德国一再否认德国有占领瑞典的意图,巴黎和伦敦却知道事实的真相。德军即将进攻瑞典王国,并且还透露出德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进攻欧洲更多国家铺平道路。同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