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明末》第150章


八月下,得到了**详细情报的周世龙,随即便让张天波、黄宏发、赵阳、**四人轮流领兵出战,连续剿灭了附近几股土匪窝,至于上次剿匪之时的漏网之鱼也是剿灭了个干净。倒是那nv土匪,一直没有消息,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剿匪生财,剿匪过后也很是抄出了上千辆银子,兵器数百把,粮米四五百石,马骡数十匹????,虽然现在有些瞧不起,但其中的马匹和骡子却是重要的物资,卫所之内也是奇缺。
这些都是属于战利品,除了一部分上缴之外,周世龙也没有吝啬,将一半都分给了出战的士兵,包括张天波几人也是有份。平时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又天天训练的,只是有的没有军饷有的军饷不多,难免有些美中不足。这时打仗了有了缴获,他们也有份,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因此求战的yù望自然是高涨了起来。
内政方面,一面拼命的扩充人口,一面热火朝天的大搞建设。
新招的流民,一面分配去了开垦土地,种粮种菜,喂养牲畜,一面对福山屯进行整体的改造,城墙要修葺,屯内军户们的房子也要集体整改,修葺的修葺,搬迁的搬迁,进行整齐有效的改造;另外,也还需要在福山屯之内建设一些庙宇、戏台,牌坊这些,这是文化的一种。
特别需要建设的,还要属建在了福山屯中央处得军功庙祠,以后里面摆放的将会是战死士兵的排位以及为了福山屯建设出过大力的人死后的排位,以供后人瞻仰。而第一批将要摆放进去的,就是在剿灭雷世鑫之时战死的士兵排位,到时周世龙还将举行一个祭奠仪式,全体福山屯的人无论是军户也好,还是士兵也好,抑或是官员也好,通通需要前来拜祭,并且要形成一个定制,每年固定一个时期进行拜祭。
这是福山屯内的建设,而在福山屯外,同样也是热火朝天的。
有三处地方需要开工建设,一边是士兵们的营房,一边是规划出来用作商业活动的市集,至于最后一个,工程量有点大,却是要建设福山千户所第一个港口。
孙元化既然答应了为他表功游击将军,并且可以训练一支水军偏师,这个港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实在回来之后,周世龙已经调拨了一部分军户前去修建,位置就选在了当时何斌乘船来的那个位置,那里是个天然的港口。
现在福山屯的人口越来越多,自然要加派人手前去,以至于到了最后,修建港口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七百多人之巨!人一多,力量自然就大了起来,经过这七百来人的日夜赶工,一点一滴的建设,到九月中旬的时候,原来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已然变成了能停靠数十艘战舰的中型港口,其余的辅助设施也已齐全,只等战舰回来便可使用了。
当然,这里的战舰可不是后世那样的战舰,不然一个月的哪里修建得起来,没个四五年那是休想。这里的战舰指的是这个时候明朝的主力战舰:福船、苍山船。明朝造船的能力原本为中国古代之最,要不然也不会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巨大宝船,不过很可惜,到了崇祯的这个时期,战舰已经都变得非常小型了,至于巨型战舰的制造技术早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明朝初年,主管明朝廷的工部都水司,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卫都设有造船和修船的船厂,其中以南京的龙江船厂和直隶的清江船厂为规模之最,是完成郑和下西洋大型远洋船的主要厂家,由工部都水司直接派专人管理,属皇家直属船厂。
《明成祖实录》记载了永乐元年至十七年,(1403—1419年)造海船数达2735艘,仅永乐三年就造了1273艘。xìng能最为优良的是“福船”,在《明史?兵志》里是这样形容的:“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其上阔,……其桅二道……”,可见船势之宏伟。明朝出使的“封舟”亦为福船,规模可观,做工jīng良。如陈侃督造的五桅封舟,大桅长7。2丈,粗6。2丈;徐葆光监造的封舟,舵叶高2。55丈,宽7。9尺。正是在这巨大的造船能力的支持下,才出现了九桅十二帆,据说是“最大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独步四海,冠绝东西的郑和宝船队。
古代帆船桅的数量代表船的xìng能,桅高桅多即帆高帆多,驶风xìng能好,动力大,船速、吨位也决定于它。双桅船的载重量则只能在500石以下,这一影响持续了300余年,随着郑和巨舰的建造技术渐渐失传,明朝中后期的战船极少有400料以上的了,400料船排水量仅为250至300吨。甚至到1820年,中国驶往东南亚的海船仍限制两桅,载重在500石以下。
这里的“料”,是自宋以来中国古代对于船只大小的衡量单位,一般来说“一料”相当于现在的92。5斤。
???????
诸事顺利,周世龙心情自然愉悦,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每日需到千户官厅坐镇,实在令他有些痛苦。可惜苦无可以代劳之人,也只得每日早起晚睡,甚是劳累!
第一百五十五章来复枪成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来复枪成了!
福山千户所之前的兵器打造,一直都是各个屯所之内的匠户在忙碌,不管是福山屯也好、高瞳屯、张格庄屯也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匠户。不过压榨的厉害,这些匠户们也是偷工减料,懒惰的很,打制出来的兵器十件中有一件合格已经是顶天了。
周世龙入主福山千户所之后,除了在福山屯成立了福山制造局,把福山屯之内的匠户们统一调度,依照技术的不同程度安排进了福山制造局之外,之后陆陆续续的将旗下各屯的匠户都搬到了福山屯来,统一管理。
到了这个八月底的时候,诸如高瞳、张格庄这些屯所之内的兵器局已经全部撤销,可以说周世龙已经把制造兵器的权利抓在了手上。以后在这些屯所之内,除了他派去的治安巡逻队手上有武器之外,其余的军户都是不得拥有武器的,也不容易nòng到武器,这大大消除了大规模动luàn以及伙同外贼叛luàn的危险。
福山制造局之内,原有福山屯的全部匠户一百户,工匠七十余人,父亲和儿子、哥哥和弟弟一同都在作坊之内的情况那是普遍的很。后来随着各屯之内的匠户们陆续迁来,从招来的流民之中又招来了一些工匠,工匠的数量是日渐增多。到最后算起来,加上工匠、周世龙之后又调拨进去的一批学徒、以及一些负责打杂的普通军户,整个福山制造局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四百余人,接近规模算是非常之大了。
其中,工匠一百二十名,每位工匠带学徒两名,一共就两百四十名学徒。
而在这批工匠之中,有七十名工匠是在打制长枪、腰刀、盔甲以及头盔、马镫、匕首等等冷兵器装备;其余五十二名工匠则是在打制火铳、飞枪以及研制从海盗刘豹手里抢来的荷兰火铳。学徒一边打着下手,抛光、检验、分批入库等等后续工作,一边学习师父们的手艺,不懂的立即提问。
冷兵器的制作并不能因为火器的出现而停止了,需要为以后兵力的扩充进行储备。
而在这里,学徒们学手艺,若是跟着的是一些大师傅们,那么大师傅们大多数是打制一些关键xìng的部位,,其余简单一点的器械大多数就会让他们进行打制,大师傅们则最后把关。
通常而言,师父教徒弟的话都是留一手的,毕竟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因此徒弟们的技术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大多数是失传了。至于在福山制造局之内,学习的气氛热火朝天,师傅们也是放心大胆的教徒弟,不是他们突然开窍了,而是周世龙后来加上的一个奖惩措施。
那就是一个师父如果带出来了一个徒弟,徒弟的技术也达到了普通工匠的水准,那这个师父就可以得到赏银。徒弟的技术越好,赏银也越多,从最低的一百两五百两之巨。白两纹银的yòu惑力不是盖的,毕竟工匠们的月饷最多也就几两银子,要赚够一百两,起码得五十多个月甚至于上百个月才能赚到。
想想看,一边是几年甚至于十几年,一边则是把徒弟带出来,顶多也就几个月大半年的样子,傻子都知道会选择哪一边。至于说技术留在手上流传给子孙,那就更别提了,这么多工匠,你不教别人会教,而且这么多人,这么多学徒,有时候一些技术xìng的问题多讨论一会就可以得出来了。
武器的质量,周世龙一向都是严格要求的,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每柄兵器甚至于每个部件之上都刻有打造之人的名号,到时出了问题,按图索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