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第230章


撞慷雍秃娇詹慷拥挠跋旄薮螅站捎谌狈ψㄒ档闹富庸伲斐闪苏蕉妨敝柘陆怠?br />
在航空部队方面,苏军虽然装备了近20000架作战飞机,但大部分性能落后。只有大约不到2000架新式的作战飞机,整体处于劣势。
战争只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苏军的这些老式作战飞机就已经损失殆尽,若不是美英援助的近4000架飞机和大量的发动机和铝材,此时恐怕在战前装备数量占据世界第一的庞大苏俄空军已经不复存在了。
即便如此,轴心国航空兵还是在东线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在轴心国开始大规模反击战役开始后的6个月内,俄国人损失的装甲车辆也像飞机损失一样巨大,总共损失大约17,000辆。占到了战前苏军装备总数的百分之七十。虽然苏军也装备了大量性能不错的kv…1型和t…34坦克,但战争的进程表明苏俄红军坦克人员训练极差,战术生疏,而且指挥系统混乱,在战斗中很快就会被击溃。
对于同盟国而言,1941年,无疑是黑暗深重的一年。英国人彻底丧失了海上的控制权,陷入被全面封锁的境地。而美国人虽然已经参战,但到年底仍然没有作好战争准备。其战略依然是固守本土。在东欧战场,俄国人节节败退,现在已经几乎退回到了战争爆发之前的状态。在东南亚战场,轴心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日本海军损失了一半的航空母舰,随着菲律宾的沦陷。一直叫喊着要誓死保卫马来亚的英日联军开始放弃马来半岛,沿着荷属东印度群岛,向澳大利亚全线败退。
犹如上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严寒成了俄国人最好的武器,1941年的冬天显得特别寒冷。大雪终于阻止了轴心国进军的步伐,使得俄国人又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时间进入到1942年1月中旬,乌克兰边境重镇和与顿河共和国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附近的交通完全被大雪所瘫痪了。俄国的冬天冷得吓人,经常在零下20度以下,有些地方的积雪已经有一米多深。这使得联军给前线的补给变得困难起来。
轴心国联军整个冬天都与苏军在哈尔科夫外围展开激战,实际上最为困难的反而是双方在后勤补给线上的运输部队。
这个冬天,前线近百万轴心国联军的补给则主要通过空中运输来完成的。
在这个时空,由于有着亚洲和非洲殖民地的存在,德国和奥匈的航空运输业在一战后持续发展,由此也带动了两国飞机制造业的兴旺发展,两国的飞机制造业远比另一个时空发达得多。在德国,阿拉多、道尼尔、福克…伍尔夫、容克斯和亨克尔五大飞机制造公司在战前都拥有设计和制造双发、三发中型运输机和四发重型运输机的丰富经验,而奥匈帝国四大飞机制造公司由于帝国的产业保护政策,发展更加平稳。
在东线反击战役开始前,德奥军方已经装备了大约1200架中型运输机和近400架四发重型运输机。为了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军方又从民用航空公司征用了近2000架各型运输机,总数超过了3000架的运输机所组成的空中补给通道,给轴心国的冬季作战提供了近一半的空中保障,有力地支持着轴心国联军在东线的作战。
在大批运输飞机的支援下,轴心国部队甚至有能力发动一场中等规模的反击战役,但奥匈方面却反对与苏俄方面全面开战,一直想把这场战争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只要恢复战前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顿河等国与苏俄原有的边境线,并对苏俄实施“有限的惩诫”。
德奥两国的高层并不希望在东方出现一个统一的俄国斯人国家,“红色政权”的存在会让两国能借“反布”的名义,使得其分裂和肢解俄国的战略意图轻易就能实现。
当然,李海顿也希望那个东方国家能够抓住这个削弱俄国的时机,趁机壮大自己。
139、兵进中亚(一)
三月的西北荒原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冰雪开始融化,雪水渗入泥土中,枯黄的草原又开始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在蔚蓝天空中,几只苍鹰在白云下盘旋,寻找着离开了洞穴,同样开始在草原上觅食的鼠类。
中国国防军暂编第277师代理师长凌源上校,身负重任,带着副官樊辉和一队卫兵从科布多翻越阿尔泰山,经承化寺,抵达了布伦托海。
这个年代,从内地通往新疆的铁路有两条:一条是由原来陇海铁路延展出来,从兰州通往新疆省会迪化的兰新铁路,一条是由绥化至科布多铁路在扎哈沁旗分向新疆古城,在北塔山南侧进入新疆境内。
在离开科布多之前,北方方面军下辖的第92军参谋长于振河少将悄悄地告诉钟进山,据北京方面的可靠消息,国防军可能会在春季在西北有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整个战役不仅仅是只收复大叶尼塞河以东的西伯利亚领土为止,可能规模会远远超出想象。
凌源听说有大仗打,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
西北战区和北方战区在1938年之后就没有打过什么仗,除了偶尔会与苏军在双方停火线一带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无论是中方和苏方都显得十分克制。在日军大举侵华后,苏军只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后就放弃了军事行动,特别是在欧洲战争爆发后,苏军更是无暇东顾,朱亚什维利更是严令驻西伯利亚的苏军不得主动挑起纷争。
由于欧洲战场形势吃紧,苏俄方面已经把远东军力抽调一空,此时正是中国方面与德奥合击苏俄,收复失地的绝佳时机。
凌源奉命赶到布伦托海。检查额尔齐斯河沿岸水路运输的准备情况。
后勤保障在现代战争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已经勿庸置疑,西北用兵,首要的一点就是后勤保障。在总参谋部所制订的作战计划中,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作战是重中之重,此外,新疆和科布多两省的侧翼进攻也将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
这个年代。阿尔泰地区还如清朝时的行政版图一样,阿尔泰地区属于科布多省的管辖范围之内。根据战役计划,这次对苏作战,国防军将会出动260多万大军,其中一半的兵力将沿西伯利亚铁路沿线西进,另外,驻新疆三个集团军45万人将沿伊犁河谷进军,其后转向中亚地区,驻科布多的五个集团军75万大军将分为两部分。其中第11和第31集团军将向唐努乌梁海地区进军,其后沿大叶尼塞河下行,配合主力部队收复伊尔库茨克,第12、32、33集团军共50万大军将沿额尔齐斯河向西北进军,向鄂木斯克进军。
西北用兵,仅靠数条戈壁公路的汽车运输,根本无法满足作战时的后勤保障,所以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的水路运输。就对国防军而言十分重要。
俄国人几百年以来,在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之前。实际上一直都是依靠着几条河流来维系着西伯利亚的交通,并通过其控制着这一地区。在制订战役计划时,德国顾问法尔肯豪森上将提出了使用水路交通的建议。自清朝以来,中国人在蒙地经商或是行军打仗,都是依靠驼马车队进行旱路运输,水路运输几乎从未有人利用过。
“实际上额尔齐斯河能够通行数十吨的内河货船。在布伦托海以下河段,在多水季节甚至能够通行上百吨的货船。现在从古城通往科布多的阿尔泰铁路已经延展到了额尔齐斯河畔的萨尔布拉克,利用水路运输能够为部队提供更多的后勤支持!”
凌源想到了在离开科布多前参谋长的嘱托,实际上在这个冬天,国防军就在额尔齐斯河沿岸的一些城镇开始制造大量的机动木船。他此行的目的正是要检查地方的造船进度和河道疏浚情况。
额尔齐斯河是阿尔泰山南麓我国唯一通向北冰洋的一条河流,其发源于阿尔泰山脉东段,在西西泊利亚平原北部汇入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中上游流域直到清代中期之前,都处于中国的统治范围以内,即使在《尼布楚条约》中,中俄两国的西北边界也是以巴尔喀什湖以西来作为两国的边界的。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罗斯帝国的崛起和满清的衰败,俄罗斯帝国趁着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机,趁机侵占了中国西北帕米尔地区包括伊克塞湖在内大约4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后又通过《伊犁条约》和《爱珲条约》侵占了中国西北天山以外包括整个巴尔喀什湖区和大部分伊犁河谷地共13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在这个时空,北洋政府基本上还维持住了清末时期中俄的西北边界,新疆塔城地区的阿拉湖区到斋桑湖区并没有被苏俄所侵占。在另一个时空中,苏俄红军趁马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