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第191章


这里有个小插曲,皇后徐慧作出派两位嫔妃北上的决定,又非常犹豫,不知该派谁去为好。说实在的,包括她自己,谁都想去陪侍在皇帝身边。原本她可以用皇后的权威指派两个人去,但这一来,必然影响了后宫和睦的气氛。因此,她把所有嫔妃全部召集到了坤宁宫,连李清照也不例外。李清照虽然在宫外修道,但并不是就此斩断了俗缘,她也时常进宫伺候皇上。
皇后徐慧等众位嫔妃到齐了,立即说:“众位姐妹,本宫把你们召集来是告诉你们,本宫准备派两位姐妹去北京伺候皇上。大家都是好姐妹,都想念皇上,指定谁去,都不好。因此本宫今天把你们召来,就是希望大家推举两人吧。”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眼里都流露出期盼的眼神,一时也无法作出决定。
这时,杨英抬头说道:“皇后姐姐,各位姐妹哪一个不想去陪皇上?干脆抽签得啦!”
“抽签?也好,就抽签决定吧,这样既公平又不伤姐妹间和气。”
皇后话音一落,李清照急忙说道:“皇后,奴家留下来照顾皇太后吧,不参与了抽签了!”
“清照姐姐的情义,姐妹们领了,其他姐妹们抽签吧!”
最后抽签的结果,冼灵珠和美智子拔得了头筹,动身北上陪侍皇上。
后宫嫔妃们忙着抽签的时候,北方下雪了,下了很大的雪。大汉皇帝刘朗在群臣簇拥下,沿燕山山脉巡视防御设施,指导大军冬季训练事宜。
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段前朝长城遗址,还未倒塌的长城,雄立在群山之间。刘朗饶有兴趣地登上了长城,向长城内外眺望,一股豪情顿时从胸间涌起。他迈步走到城墙边,扶着城垛,不禁吟道: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金国狼主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刘朗吟完,抬起头,以四十五度角,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继续把装逼进行到底。
这是何等的气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大臣们沸腾了!随护的军士们沸腾了!仿佛整个燕山山脉都沸腾了!
第二百一章 皇太后驾崩
大汉开泰三年在鞭炮声中拉开了帷幕,预示着开泰二年成为了历史。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注定将会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但是,大汉北伐战争的胜利,并不是表明国家统一大业完成了,北方的蒙古诸部、西南的吐蕃诸部、西域的西辽,依然存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都是汉家传统疆域范围。
作为大汉的皇帝,刘朗的志向就是要完全收复汉家故土,实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但当前并不是发动新的统一战争的时机,新收复的黄河以北广大的地区,在原金国野蛮统治下,已经积贫积弱到了崩溃的边缘,必须要休养生息,尽快恢复社会生机,否则,内乱也就不久了。
正因此如此,皇帝刘朗下令,与蒙古、吐蕃、西辽交界的军队,主动后撤二十里休整,以诚意打消邻国的戒心。当然,后撤并不是放弃戒备,刘朗同时下令,大汉军队不主动越境侵扰邻邦,但也决不允许邻邦越境侵扰大汉民众,来一个就消灭一个。
北伐完成以后,客居南方的原北方民众,纷纷北上,返回家园。但是家园早已面目全非了,为了防止因为土地等财产归属,出现争议,刘朗特旨,从南方调集大批基层官员,分赴各地,引导民众有序回归,重建家园。这项工程庞大复杂,也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这也是刘朗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不摆平,开拓得领土再多,也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经不起风浪的。
按照刘朗的计划,大汉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巩固国内基础,恢复社会生产。
开泰三年的第一次朝会,皇帝刘朗下旨,号召全国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军队在驻地保证正常武备的同时开展屯田运动,黄河以北各省三年免除农户赋税。
一个一个惠农措施,迅速让北方广大地区安定下来。再加上,上百万的战俘,在各地兴修水利,修筑城池,架桥铺路。整个大汉,都形成了一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陛下,情报局急报!”
这天傍晚,刘朗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情报局总管时宾,紧急求见禀报。
“时爱卿,何事如此紧张?”刘朗看到时宾额头隐隐有汗珠,知道他是一路跑过来的,忙问道。
“陛下,皇太后薨了!”时宾拜伏在地禀报。
“什,什么?”
刘朗惊得站了起来,手里的御笔掉在摊开的奏折上,滚动之下,把奏折都染红了一大片。
“陛下,节哀呀!”
“时爱卿平身,朕挺得住!立即通知军机大臣过来商议!”
“微臣遵旨!”
一个时辰后,各位军机大臣纷纷赶到勤政殿,他们来之前,已经从通报的人那里得知了原委。因此,他们赶到勤政殿之后,就迅速议定的国丧期间的各项政策。大汉初立,第一次处理国丧事宜,但前朝有既定的一套礼仪模式,大汉朝自然就照搬过来了。
军机处商定,皇帝率群臣返回临安为皇太后守孝,全国为皇太后祭奠三日,国丧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军队暂停大型军事活动。
开泰三年二月,刘朗率领群臣返回临安。此时的临安,已是全城缟素,留守临安的文武大臣,也都身穿孝服,在太子刘鲲率领下,到杭州湾码头恭迎圣驾。
皇太后薨了已经快一个月了,由于刘朗没有回来,依然停柩未发。这期间,太子带领众兄弟代父守孝,恪守礼仪,出入得体,赢得了大臣和民众的一片赞誉。人们从皇室子弟的表现中,看出了大汉威仪和希望,从而,对后宫之主皇后徐慧教导,更是敬佩。
皇上返回临安行在,亲自拜祭祖母皇太后,随后,皇太后的灵柩启运,送至泉州祖坟安葬。
关于皇太后死后葬在何处,之前一直有争论,有人建议在临安附近择地建山陵,有人说临安不过是临时都城,不宜安葬如此。最后,刘朗决定,在泉州祖坟山为皇太后修建了寝陵。
太子代替父亲刘朗,和皇室宗亲护送皇太后灵柩,赶往泉州。原本刘朗准备亲自去一趟的,这时北边边境又起事端,他不得不中断行程,回临安处理国事。
“诸位爱卿,吐蕃诸部竟然乘我国丧期间,大肆侵入河套地区,杀我百姓,掠我城池,欺人太甚!你们议议,该如何处理此事?”刘朗把手中一份急报扔到御案上,愤怒地喊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陛下,微臣建议发兵讨伐吐蕃诸部!”
“陛下,微臣也赞成出兵讨伐,但目前正是国丧期间,不宜大动干戈,而且,我军士兵大多是南方人,对吐蕃地区高原气候恐怕很难适应呀!”
“高原气候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前汉、前唐等朝代都曾经征讨吐蕃,我军也一定能行,陛下,微臣建议立即出兵讨伐!”
“陛下,微臣支持讨伐吐蕃,但我军也要做好充足准备,防止蒙古诸部、西辽乘机作乱!”
“诸位爱卿的意见都很有道理,既然吐蕃诸部胆大妄为,出兵征讨是必然的,但也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军队要加强高原训练,适应高原气候,同时,令户部派人从安东省收购高丽参,制成含片,分发给征讨吐蕃的军士,可以很好缓解高原反应。”
“陛下圣明!”
“吴阶!”
“微臣在!”
“朕命你为西南行军总管,调集三十万大军,做好准备,适时出击,征讨吐蕃!”
“微臣遵旨!”
皇帝刘朗没有征询军机处各位大臣,直接任命了吴阶为统帅,众位大臣都很理解。吴阶确实是征讨吐蕃最合适的人选,他在前宋就一直镇守蜀陕一带,与吐蕃诸部打过交道,对吐蕃的了解是其余大将不能比拟的。最重要的,吴阶是一个综合型人才,不仅在军事上才干突出,政治上也有不凡的能力。有他统兵出战,完全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吐蕃情势。
选择吴阶,还一个不能说的原因。刘朗的嫡系都是由梁山后代,以及从岳家军转投过来的,这些人已经因功升至高位。如果军队全部由这些单一的群体把握,不利于国家稳定。吴阶是后期归顺的前宋军官的代表,给他们立功的机会,也是平衡军队内部力量对比。
随着皇帝刘朗一声令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