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三国豪杰》第139章


贯作风来看,这可能才是当时的实情。
当初袁谭与袁尚闹翻,郭图、辛评等人选择了袁谭。在他们离开邺城投奔袁谭的时候,包括郭图、辛毗在内的多数人都把自己的家眷带上了,只有辛评没来得及这样做,于是他的家人立刻被捉进邺城大牢。邺城城破之时,审配在城东门组织抵抗,看着潮水般涌入的曹兵,他知道败局已定。此时的审配既恨曹操又恨袁谭,在他看来是袁谭挑起的内战,还引来了曹操。恨袁谭自然更恨他手下的谋士,没有他们出谋划策袁谭也不会闹得这样过分。审配越想越恨,于是命人立刻赶奔大牢,处死辛评的全家。
再说辛毗,他现在已经跟随了曹操。他也时刻惦记着哥哥的家人,城破之后,他立刻就带了一支人马直奔邺城大牢,想要把哥哥的家眷救出来。可等他赶到大牢时,一切都晚了,辛评全家已经被处死。
辛毗悲痛欲绝,由此与审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审配被擒后,辛毗立刻就来见他,“逆以马鞭击其头”,破口大骂:“奴,汝今日真死矣!”审配也针锋相对,不甘示弱,回骂道:“狗辈,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杀汝也!且汝今日能杀生我邪?”审配说得对,像他这样的高级战俘、名士,不经曹操审讯谁也不敢私自处决他,辛毗虽然恨之入骨,可也不敢就这样擅杀审配。
冀州有个叫张子谦的人一直都与审配不睦,他早就投降了曹操,现在以占领者的身份回到冀州。张子谦看到被俘的审配,很是得意,笑着说:“正南(审配的字),卿竟何如我?”审配厉声答道:“汝为降虏,审配为忠臣,虽死,岂若汝生邪!”你怎么能和我比!?看来审配真是不屈不挠,毫不妥协,就像海明威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杀死,但是不可能被打败。
随即曹操亲自提审审配,审配仍然言辞激烈,“声气壮烈”。曹操却有意饶他一命,甚至说之前我们兵戎相见,那是因为“卿忠于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尔也”。看这架势只要审配说句软话,不但可以活命,还能继续在曹操手下发挥才干。可审配“终无挠辞”,一点不肯服软。像他这样有名望、有本事的能人,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曹操是坚决不会留着他的。而且又有辛毗等人在一旁“嚎哭不已”,请求处决审配。于是曹操“遂斩之”,“见者莫不叹息”。
曹操占领了邺城,就等于得了冀州,很快被朝廷任命为冀州牧。曹操在邺城还到袁绍墓前哭祭了一番,并厚待袁绍遗孀刘氏及其家人,最后还为随军出征的儿子曹丕娶了一门亲,女方是袁绍二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
现在有种说法,曹操本打算把甄氏留给自己,但由于曹丕先开口向老爸讨要,老曹碍于情面只好把她让给小曹了。关于这种说法,史书上的资料太少,无法考证其真伪,但以老曹对待敌将妻女的风格来看,此说很有可能。
甄氏是个苦命的女子。她虽生于豪富之家,但三岁丧父。她幼年即异于常人,九岁时就要求读书习字。古时的女子识字的不多,而且当时的社会习俗只要求她们守妇道、懂女红即可,没要求她们读书认字,所以她的要求立刻引来一片嘲讽之声。甄氏则回答说古之贤妇都通过学习前人的成败来警戒、要求自己,不认字怎么能知道古人的事迹?
后来天下大乱,百姓饥馑,连饭都吃不上。甄家存有大量粮食,靠卖粮挣了很多钱。甄氏就对家人说,家里粮太多了,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不如把粮食送一些给附近的乡亲。家人觉得她说得很对,就照办了,甄氏偌大的家业才得以在乱世保全。
甄氏成年后美貌出众,远近闻名,后来嫁给了袁熙。袁熙被放外任,甄氏和婆婆刘氏等家人就留在了邺城,城破之后都成了俘虏。曹操进城后下令不许闲杂人等到袁氏府上骚扰,但曹丕不管那个还是来了,可能早就听说了甄氏的美貌,想来见识见识。曹丕发现除了刘氏外还有一个妇人蓬头垢面,站在刘氏身后,一问才知道这就是袁熙的妻子甄氏。曹丕立刻就让她洗脸梳头,想看看到底相貌如何(看来也没安好心),一看之下果然“姿貌绝伦”。大概曹丕看得太投入了,以至于真情流露,连刘氏都看出苗头了。曹丕走了之后,刘氏对甄氏说:“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被杀了。”
曹丕回去后就向老爸请求,要娶甄氏为妻。不知道曹操心里怎么想的,反正他是同意了。曹丕娶了甄氏后,夫妻倒也恩爱,曹丕称帝时还册封甄氏为皇后,不过后来甄氏逐渐失宠。失宠的原因史书没写,但有传说是曹植的原因,说是甄氏与这个才华横溢的小叔子互相爱慕,引发曹丕不满,导致失宠。
后来曹丕找个理由赐死了甄氏。《三国志》说甄氏因为和别人争宠,口出怨言,激怒了曹丕而被赐死。这种说法不太可信,明显的轻罪重罚,而且这个争宠的甄氏与之前的那个知书达理的甄氏不像一个人,差别太大,难以让人信服。《魏书》则说甄氏是因病过世的,这样一来,天下太平。没有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也没有人深究,维护了皇家体面。
当时曹植已经封为藩王,不在京师,只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定期回来汇报工作。据说甄氏死后,没多久曹植回京述职,曹丕还把甄氏生前用过的枕头给他看。不知道曹丕用意何在,是想刺激一下这个弟弟、政敌加情敌?曹植果然大受刺激,虽然当时没有什么过激反应,但在返回属国的途中心绪起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从而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项飞认为,关于曹植与甄氏之间关系的传闻荒诞不经。虽然魏、晋时期相对比较开放,但王公大族家里的封建礼教不会太松,尤其是“男女授受不亲”这一条更不会放松。而且以曹丕、曹植这样的身份必然有自己的府第,不可能住在一起,因此曹植与甄氏之间连见面都难,更别说有什么特殊关系了。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可能是由于大家对忧郁王子曹植和悲情美女甄氏的同情而产生的。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一章 二袁 第四十一节
(更新时间:2007…9…4 18:25:00 本章字数:2126)
曹操在攻陷邺城后没有自己留下以美貌著称的大美女甄氏,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虽然是换汤不换药,但比起他平时的作风可以算是大有进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老曹同志应该受到表扬,可偏偏就有人还拿这件事做文章。
《魏氏春秋》记载,孔融知道这件事后,给曹操写了封信,提到周武王伐纣之后,把妲己赐给了周公。古人做学问讲究的就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如果谁能在聚会上说出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典故,那可足够拽上一阵子了,但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偏偏某一个人不知道,那他以后在大家面前可就太不起头了。曹操也是做学问的人,也读过不少书,可是没见过孔融说的这段记载。孔融多大学问啊,多大名声啊?曹操也没多想,还以为人家一定是在什么古籍上看到,孔融是孔子后裔,如果他能看到什么秘本古籍也不奇怪。于是他就在和孔融见面时就问起了这事——曹操还是非常虚心好学的。没想到孔融却说:“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闹了半天是在拐着弯讽刺曹操。
曹操得了邺城,镇守并州的袁绍的外甥高干一看形势不妙,立刻投降了,曹操为了稳定军心仍然任命他为并州刺史,还驻扎在并州。
在曹操攻打邺城的时候,袁谭看袁尚一败再败,就趁火打劫,率兵猛攻袁尚,一路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袁尚刚刚被曹操击败,连印绶节钺都丢了,哪有力量抵抗穷追猛打的哥哥?袁谭得理不饶人,再三紧逼,一直打到中山。袁尚见势不妙,只好弃城而走,跑到故安投靠他的另一个哥哥、袁氏三兄弟中的老二,也就是甄氏的“前夫”袁熙。袁谭趁机收编了袁尚的残兵,实力大增。
说袁谭实力大增只是和他自己之前相比,其实击败袁尚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曹操。当初袁谭派辛毗请降,曹军阵营里很多人都怀疑袁谭投降的真实目的,曹操虽然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决定受降,他说袁尚被击败袁谭当然会从中获利,但不如我们受益多,“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
袁尚被击溃,一时之间难以复原,暂时可以不用顾忌他了,下一个就该轮到袁谭了。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在袁谭偷偷摸摸给吕旷、吕翔送来两颗将军印的时候,曹操就动了杀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