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第56章


朱芾皇
又名黻华,1877年生,四川江津县人。1901年中秀才,1906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1909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回国,穿梭于南北,调停和议。曾被冯国璋抓获,几乎丧生。1912年夏与吴玉章返回四川,发起组织四川省俭学会,为留法勤工俭学的开始。受惠者包括陈毅、聂荣臻、赵世炎、刘伯坚、邓小平等数百人。1913年赴欧洲考察,后历任临清关、张家口关监督等职。1922年隐退,居北京,醉心佛学。1955年逝世。
宋教仁
字遁初,号渔父。1882年生,湖南桃源人。1903年结识黄兴,与黄成为挚友,不满清政府统治,倾向革命。同年11月4日,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1904年11月,计划在长沙发动起义,事泄未遂,潜赴日本。1905年8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1911年,赴上海组织反清运动,后到香港参加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武昌起义爆发后,与黄兴一同抵达武昌,参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4月27日,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后辞职。7月21日,当选为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加快了组织大党的步伐。8月25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其他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当选为理事长,宋教仁以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票数当选为理事,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1913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两天后身亡。
赵凤昌
字竹君,晚号惜阴老人。1856年生,江苏常州武进人。少时家贫失学,入钱庄习贾。后受人资助,出资捐官。1884年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深得器重。戊戌变法、东南互保、《苏报》案中,皆起到重要作用。后被革职永不叙用,寓居上海惜阴堂。武昌起义后,推动南北议和。黄兴从武昌回到上海,即在惜阴堂中与张謇等人会面。唐绍仪与伍廷芳等双方代表,也在惜阴堂展开会谈。“二次革命”中,赵也在幕后做了大量协调工作。1938年逝世。
伍廷芳
本名叙,后改名廷芳,字文爵,号秩庸。祖籍广东新会,1842年生于新加坡。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后先后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辛亥革命爆发后,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主持南北议和,促成清帝退位。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广东省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惊愤成疾,逝世于广州。
唐绍仪
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生,广东珠海人。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成为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份,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停战协定。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加入同盟会。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意图不合,被迫离职。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8年盛传日本拟利用唐组织伪政府,唐被国民党特务刺杀于上海。
汪精卫
原名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多以“汪精卫”称呼。1883年生,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人。十七岁时到私塾教书,1901年考中秀才。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次年9月,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05年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等一系列文章,宣传三民主义思想。1907年初,随孙中山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革命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1908年结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1909年10月由南洋至日本,出任《民报》主编。1910年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谋杀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判处终生监禁。武昌起义后,出狱并结识袁世凯,呼吁停战议和,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8月赴法,“二次革命”期间回国主张调停双方。后浮游欧美,直至1917年回国,旋又赴法,1920年由孙中山召回。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孙中山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汪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1924年,汪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25年3月孙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1925年7月广州政府改组,汪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后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病逝。
蔡锷
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生,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1899年赴日本。后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密谋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赴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陈其美
字英士,1878年生,浙江吴兴人。1908年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联络会党,并加入青帮为大头目。1909年夏拟策动浙江起义,因被告密未成。后接办上海天宝栈,作为江浙的革命机关,并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1911年7月参加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为庶务部部长,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10月武昌起义后,发动上海商团、青帮及部分青年与江浙革命党人立即在上海响应,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队伍与驻杭州新军及会党攻克浙江巡抚衙门。上海光复后,被推为沪军都督。旋发起组织江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辛亥革命时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介石拜把之兄,将蒋介石引荐于孙中山。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于日本人上田纯三郞寓所中将陈其美枪杀。
廖仲恺
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1877年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1893年随母回国。1897年与何香凝结婚。1902年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1903年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总部外务干事。1909年回广州考取法政科举人,派赴吉林任翻译。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3年随孙中山流亡日本。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等职。1923年协助孙中山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协助改组国民党。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被暴徒刺杀。
马君武
原名道凝,字厚山,号君武。1881生,广西桂林人。1901年入上海震旦学院。同年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化学。1903年结识孙中山,矢志反清革命。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年底回国,任上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