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第96章


戈,等等。
为什么兵器增加呢?说明社会矛盾的加剧,有阶级就有冲突,有国家就有冲突。怎么解决冲突呢?当时都是靠武力,打仗,所以兵器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用玉做兵器,并不是用它来打仗。玉非常脆,再锋利也不可以直接用于战场,一砍就折了。玉兵器是作为一种礼仪性的物品,表明一种强大。就好像今天的国家仪仗队,军人手中持的枪都是仪仗用枪,并不用来打仗。这类象征性的玉兵器能有多大呢?现在存世的、能够看到的,大概有两尺长。玉兵器不会有使用的痕迹,主要是在腥风血雨的战争中取得一种象征力量,一种王权的力量。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人,他说:〃马先生,我这儿有一件非常出众的玉器,你能不能给鉴定一下?〃我说:〃可以啊,你带来吧。〃他就不远万里把这件玉器带到中国来,到我那儿一打开,我一看,是著名的夏代七孔刀。我很清楚这件七孔刀是一个工艺品,可以收藏,可以作为一个乐趣,但它不是一个文物。刀的玉面平整,每个孔都钻得非常等距,非常圆滑。我跟他说:〃这是一个复制品,作为你心目中的礼仪式的摆放是可以的,但它不具备你心目中的那个收藏价值。〃他一开始还有点儿不甘心,说:〃我看这个东西挺老的,我在国外的一个古董店里买的。〃我说:〃你看看历史上的夏代七孔刀,就知道差距在哪儿了。〃夏代的七孔刀是国家的国宝,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是夏代最重要的玉器。这把玉刀上钻有七个孔,因此称为〃七孔刀〃。我们注意看,这七个孔的距离是不等的,古人不会那么严格,拿尺子一个一个量着打孔,也没那个技术。不要说在玉器上打眼,你要是没经过训练,想在木头上打个眼都不容易,不能想在哪儿打就在哪儿打。有时候钻会滑动,就会使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不等。我说:〃你这个刀,拿尺子精确地量,距离肯定都是相等的。肯定仿制的工人就是在钻床上直接推,多少距离一个,很容易做到等距。〃
夏代是奴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遗留文物相对很少。七孔玉刀,实际上对夏代玉器做了一个总结,为商代玉器奠定了一个基础。
【商代妇好墓】
商代一共有五百多年,商代的文化,今天能够看到的主要就是玉器文化和青铜文化。此时进入人类文明史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铜器时代,也叫青铜时代。到了商代,玉器的功能可分为祭祀、礼仪、佩饰、陈设、生产、殉葬,非常清晰,是什么玉就有什么功能。
商代的丝织品非常发达,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当时的织物不是丝就是麻,棉花进入中国是非常晚的事,而只有丝麻这样耐腐蚀的织物才能保存下来。比如大量汉墓里出土的丝织品,跟新的一样,还有强度。由于丝织品的发达,才使佩玉之风兴起,为什么呢?那时候有的玉是直接缀在衣服上的,跟一般的想象不一样。今天的人也佩玉,脖子上挂一个,手上挂一个;但当时很多玉就是直接缝在衣服上头。
稍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出土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商代最重要的大墓就是妇好墓。这个墓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国家考古队在那儿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挖掘,最后证明墓主人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的配偶之一,叫妇好。现在是一夫一妻制,一说配偶就是一个,那时候是之一。商王的名字按照〃甲乙丙丁〃算,叫武丁。怎么确定墓主人就是妇好呢?因为大量文物上都有〃妇好〃两个字,最后被专家确定。妇好不但是商王的配偶,也是个大将军,说起来跟花木兰差不多,女中豪杰,经常带兵出征。今天到安阳看妇好的塑像,也是一个将军的形象。
妇好是个爱玉的人,在她的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其中有500多件都是佩玉,有孔,可以佩带,而且玉的品种五花八门,所有的专家学者都没法挨个儿去解释,解释不清,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了。于是我们就开始推测,说妇好这个人酷爱玉,什么都往自己这儿弄,最后一块儿下葬。700多块玉,完全可以撑起一个博物馆,做一个非常好的展示。
商代妇好墓里出土了一件很奇特的玉器,它的出现,推翻了过去的一些观点。玉器利用天然色泽来雕刻的时候,叫〃俏色〃,或者叫〃巧色〃。比如有一块白玉,上面有一块黄,工匠把白色的地方雕成一只仙鹤,利用黄的部分雕成仙鹤头上的鹤顶红,就是俏色的做法。这种做工,原来被认为是明清两代才开始有的,由于工艺进步才出现。但妇好墓以事实打破了这种说法,它出土了一个俏色的甲鱼。玉工利用玉的深色部分做了甲鱼的壳,白玉部分做成甲鱼的头尾四肢。中国古人非常聪明,在大约四千年前的商代,就知道利用俏色了。
【玉人】
商代妇好墓中最重要的一件玉器,就是一个跪坐的玉人,专业术语叫〃跽坐〃。这是一个圆雕的玉件。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雕刻的基本知识:所谓圆雕,就是立体雕,雕好后前后、左右、上下,转着圈儿都能看。还有一种叫浮雕,一般就是纹饰高出平面,看凸起的纹饰。再有一个是透雕,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一定是镂空的。雕刻工艺大致分成这三类:圆雕、浮雕、透雕。
关于〃玉人〃这个名称,也很有意思。今天说〃玉人〃,就是形容人漂亮,比如说:〃看这个小女孩多漂亮,长得像个玉人似的。〃《西厢记》里的〃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更是充满了浪漫色彩。但《周礼·考工记》里有记载,说王室设玉作来管理玉人。所谓〃玉作〃,就是王室设办了玉的作坊,专门管理制造玉的奴隶,这些奴隶就叫〃玉人〃。奴隶社会到了商代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分工,就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因为有了这个分工,才有了这些专业作坊的出现,才有了以做工为生的人。他们以做工为生,不以种地为生,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妇好墓出土的这个玉人,有个不解的谜团。一个不明物体从玉人的左侧插入后背,从侧面看得很清楚,专家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只好定一个名叫〃柄形器〃。我们猜测有两个可能:第一,这个玉人就是妇好的形象,身后的柄型器是一个礼仪用具,什么用途不清楚,可能是她出席重要场合,配合礼仪形象带的东西,有点儿像今天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别一个大胸花,但妇好那个更庄重一些。第二,这个玉人不是妇好,而是一个巫师的形象,那么柄形器就变成了一个法器。
后来在西周的晋侯大墓里,也出土了一个类似的玉人,呈站姿,也有一个柄形器,但是改成龙头了。有专家认为,这个玉人不是西周的,是商代的,就是商代的遗物在西周的墓葬里出现。专家不是凭空而说,史书上有相关记载。《逸周书·世俘解》:〃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什么意思呢?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带回很多战利品,其中有很多玉,数目巨大。以此来看,在西周墓中出土商代玉器,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商代妇好墓的玉人名气大,所以就有大量仿制品。有个跟我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收藏了很多玉,有一天拿了一个商代玉人给我看,我说:〃你这个东西一定不真。〃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这件跟妇好墓的那件太接近了,尺寸、纹饰,甚至连面目神态都一致,这在历史上重复的概率几乎没有。〃他不听,说:〃如果那个玉工当时做了两个,偷偷藏起来一个呢?〃他就想歪理。收藏首先不要去想一些歪道理,一定要想正道理。历史延续的文化都是非常正的文化,你不要老做他想,尤其不要拿我们自己的想法去套古人。在古代的生产条件下,玉工做一个玉人,估计得做好几年。他顺手做一个藏起来,哪儿那么容易啊!那几年的时间哪儿去找?甭管这个玉人是巫师,还是妇好,当时的玉工连续做了一模一样的两个,又不在一个地方出土,有可能吗?
从商代玉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在玉的童年时期,人类对其他现象关注,比如对动物、对神的关注。到了商代玉人出现,表明人类对自身的关注,使艺术上升了一个高度。由于人类对自身的这种关注,使商代玉变成了身份的象征,这一点尤为重要。
【礼玉文化】
商代过后,就是周。周代分为西周、东周。过去说东周,一般都说成春秋战国。我们讲个简单的知识:中国历史年表中凡是西、东两朝并存的,一定是西在前,东在后。比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好记吧?
周代统治者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