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哥们儿》第88章


时光流到了1126年,这年,书画大师宋徽宗退居二线,钦宗即位,改年号为靖康元年,元佑奸臣开始删去“奸”字,平反昭雪开始出现苗头。
事情的转机更加荒唐,竟然有赖于苏东坡生前的一个嗜好――着迷道教,炼丹求长生!
《贵耳集》与《梅殉诗话》都记载了此事:后辈道士对苏东坡自然极为尊重,一个叫伏章的道士给着迷此道的“教主道君皇帝”徽宗设醮祈福,徽宗来时,发现道士哥们儿竟然不慎睡着了!
那还了得?道君皇帝――不,太上皇忍住怒气等到这偷懒的同行醒来,伏章道士醒后,坦然回奏太上皇同道:适才去玉帝处值班,因为奎宿星君向玉帝奏事拖拉,所以才清醒――回来迟了。
徽宗不由询问:“奎宿星君是干啥业务的?”
睡过头的道士回答:“即本朝苏东坡也!”
天上的神仙呀?那还能继续被压制!于是,平反运动拉开了序幕。
只是这序幕刚拉开就塌架了,次年(1127年),徽、钦二宗皇帝父子相伴做了金国的俘虏,北宋灭亡,南宋诞生,建元建炎。
苏东坡却被官复原职,追封为“端明殿学士”。
又过了三年,绍兴元年(1131年),苏东坡被提拔为“资政殿”学士,可惜不能资政什么了,倒是孙子得了实惠,被授知蜀州。
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苏东坡被谥封文忠公,此后的文史作家便开始以“文忠”称呼苏东坡了。
乾道九年(1173年),苏东坡的官升到了顶点,被荣封“太师”!
其实,后人才懒得理睬给苏东坡封个多大官呢,只记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今天我们只知道:苏东坡是个伟大的词人、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一个伟大的诗人。
(全书完)
子金山 于
公元两千零七年十一月
后记、从此惭愧不侃苏
《大江东去-苏东坡全传》收笔了,写上“全书完”三字后长出了一口气!
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相反,一种另类的沉重“才上心头,又上眉头”,其实,这种沉重从动笔不久便泛起心头,此后越来越挥之不去,越来越沉重,险些使老孙中途辍笔。
数月来几乎一直生活在北宋后期那个独特甚至似乎荒唐的年代,这样说还是不大全面,应该是生活在北宋之后的明清各代更准确些。
这当然是由于写上面这些文字的原因,说句实话吧,本书是篇差点没能完成的文章――写作的后期差点想放弃。
其原因也似乎“荒唐”:动笔时的自信逐渐给消磨光了,越写胆子越小,中后期竟然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对苏东坡这哥们儿说东道西了,甚至随口说苏东坡“这哥们儿”也有些“僭越”!
想起了开始动笔时对个别友人的“炫耀”:“老孙正在发挥自己的‘长项’古典诗词,正在跟那个被‘大江东去’,浪淘出的‘千古风流人物’对话……”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无知方能无畏!这就是初写本书时的老孙。
开始时的自信来自本人的“孤芳自赏”:打从少年时能磕磕绊绊的背诵那么几十首苏东坡的诗词,自觉感觉相当良好!高人一等的感觉都有,甚至真得以为自己就“擅长”古典文学、诗词曲赋了。
随着写作的需要,几乎“全面”对苏东坡细致深入的了解,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谁是天字一号的傻瓜?就是那个拿网友的恭维当真的人――子金山!
书到中途时就已经明白了,自己其实就属于“拾起来看看扔了――什么都不是”那类物件,肚里那点货色连“脱盲”都算不上!跟苏东坡相较,犹如巨人脚后的一根小草,不,连相较的资格也不存在!别说苏东坡,就是与宋、明、清时代一些普通落第秀才的笔记较文笔,自己也成了学前班的娃娃。
整个后半部的写作过程就是这样渡过的:大汗淋漓、如梦初醒、恐惧感愈加强烈!自己哪来的资格写苏东坡?
尤其是,自己的文中还不乏一些对苏子的调侃、戏谑字眼。算了,放弃算了,别印出来在全国读者面前丢这个人了!咱不比那些才高胆大讲评苏东坡的大师们,别坏了刚感觉到的那点“名头”。
大家设身处地的替老孙想想,现在老孙是不是在实话实说?
但是不行呀,与出版社的合同预先签在那儿,难道还要支付违约罚金不成?
算了吧,既然已经被“忽悠”着鸭子上架了,那还是厚着脸皮坚持一下吧,书成后笑骂随他去,总比倒掏银子舒服些。
有钱能使鬼推磨?让老孙推磨也没问题!
这不是在谦虚,也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作秀,是心里话,是稍微掂出了自己几斤几两。
之前在写《曹操全传》三部曲时,老孙还不时插浑打趣些自己的所谓“词曲诗赋”,到了写苏东坡之时,竟然连一句也不敢出手了,在“圣人门前卖弄《百家姓》”,老孙心里实在发怵。
这就是老孙写苏东坡之后的真实感觉,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真正的收获,最大的收获!找回了自我。
交书稿时与本书编辑面谈,失口“坦白”了自己的这些感受,编辑最会顺杆爬,要求老孙将这点“侃后感”白纸黑字的写出来,见诸于文字,权当后记。
没办法,写就写吧,别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写手的饭碗不也是编辑们“赐”给的?编辑就是作者的顶头上司,也得罪不得!
关键在于编辑是在代表读者选作品,读者即上帝,编辑即使者,“天使”之命,还是依从的好。
所幸老孙内心已经暗暗发誓:下不为例,今后再不拣这些学究天人的文坛宗师作话题开侃了,今后咱侃武人、谈战事,与文人比武功,跟武人较文笔,这才是取巧之道!纸上谈兵不也是老孙的“长项”吗?
又该打嘴!怎么又冒出来“长项”这个羞红人脸的词儿了?
不过也说不准,记得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借手下无赖韦小宝之口说过这样的名言:“把几十万两银票砸将过去,天下人没有几个能不大叫投降的!”――谁知道将来砸向老孙的银票是多少呢?能“决不投降”吗?尽量吧,争取做那少数的几个人其中之一。
玩笑了,实际上说以上“多余的话”也是老孙所愿,不对读者上帝坦白心声,老孙如鲠在喉,难受的是自己。
现在说出来,舒服多了!
…………………………………………………………………………………………………………………………………………
本书由'网:。cc'提供下载
本书来源于网络收集,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若作者/出版社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我们;本站会立即删除您认为侵权的作品!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