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360章


拢共一下,也大概有10万左右。
由此,就能够看出御国在这个大陆上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与这个世界上老牌帝国的差距了。
这还仅仅是一个走向末路的大明朝而已,如果换成其他大晋大韩大魏这些并没有经历内乱,遭遇外祸,实力大损的帝国,恐怕实力更加恐怖。
经过三年的吏治整顿,大明朝的民声恢复了许多,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下去了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怨声载道,随时都有可能揭竿起义。
而且因为皇帝的发狠,捐出了自己的内库。再加上一刚与大明朝休戚相关的王公贵族、地方豪绅官员纷纷出资捐款,为财政已经彻底枯竭的大明朝府库多了一些盈余,有这一点钱粮的储备。
再加上30万新军的编练完成,给了皇帝以及一干大臣极大的安全感与底气。
所以自感实力恢复的已经差不多,有了一定的余力向外恢复丢失领土的大明皇帝,下定了决心开战。
并且开战的目标不是近在咫尺的大晋帝国,不是大明朝上下认为属于软柿子的反贼,钟御建立的御国。
除去北方临近大晋,仅剩的两省上50万边军不动,再加上西面的30万边军需要防御敌国,不能轻动。
剩下的40万旧军除去10万禁军要留守帝都,10万军队留守地方,维持基本治安。剩下的20万军队全部抽调而出,稍加编练,就与30万新军组成了50万的南伐大军。目标指向了位于南部六省,作为御国帝都的江都城。
当大明朝南伐叛逆的消息传来,整个大明原本区域全部震动,纷纷各自商讨着两军的优劣以及胜负,以及大战会对各地百姓造成怎样的影响。
地方豪族关心的是大明朝军队打过来之后,他们是选择投靠,还是观望?
至于说帮助御国抵抗大明朝的进攻,那就是在开一个玩笑了,就连钟御都不敢这样想。
钟御统治这片土地不过区区45年时间,短暂的很,比起大明朝上千年的统治来说,对于地方影响力差的可以忽略不计。
更何况所有人明眼上上都看得出来,大明朝对于这个新建立的御国有着绝对压倒性的优势。
不但在底层的军队上有着数量上与质量上的优势,并且在高层战力上也不落下风。
最为重要的是,大明朝有着一名八阶高手坐镇,而对面的御国却没有。
这才是最关键的。
除非御国也有一名八阶,不然说再多都不过是妄谈。只要大明朝的八阶强者出手,御国所有的抵抗都会成为无用功,这就是绝对的质量压倒了数量。
一时之间,御国境内所有的势力纷纷动作频频,相互之间开始了串联,想要为自己找一条后路。
不过大动作,他们还是不敢做的,毕竟有着之前钟御剿灭那些宗派的威慑在,这些势力还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大明朝还没打过来,他们就先被钟御当成内部隐患给剿灭了,那个时候哭都来不及。
其实,对于大明朝的侵略,或者说平叛,御国上下其实早有预料,到了如今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虽然一定的恐惧也有,但整体上并没有什么慌乱。
想想也就知道。对于如今的大明朝来说,不管是北面,因为吞并了大明朝五省之地,实力更进一步的大晋,还是周边其它那些实力没什么损失,保证了王朝基本力量的其他帝国。
在八阶强者相互之间约定,不得随意插手他**事政治的情况下,仅凭各国的军事力量,都不是如今残破的大明帝国能够动的。
所以想来想去,不管是为了自身利益着想,还是为了维持王朝正统,大明朝都必然会对实力弱小并且还是反贼的御国出手。
不过不管大明的实力如何强大,作为来历非凡、自身也极为自信的钟御都不可能束手就擒,任由大明宰割。
为了应对大明朝的攻伐大军,终于也开始调集国内的军队,积极准备着应战。
并且不断地责令境内各地官员守将,在战时务必维持当地稳定,保证地方上的百姓能够正常生活,以及防范那些豪强宗派从中作祟,暗中与大明勾结。
第470章前期交锋
?经过三年的发展,钟御自身的力量增长得也极为快速,总体上虽然落于大明,但也差不了多少。
首先,御国的军队经过一番精简编练,从中剔除了一些老弱以及原本大明朝中的兵痞,从而让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并得精湛凝聚了起来,有了一些精兵的样子。
然后不断的招募新军,从全国各地挑选优异的兵员进行训练,然后充实到各军,极大的扩充了帝国的军队数量。
并且在这三年的时间中,通过在诸天万界的掠夺征服,钟御又收获了一批军队。
到了如今,经过三年的积累训练,钟御已经组建了一支人数规模大概在150万左右的大军,与大明朝的军队总数刚好相同,不相上下。
至于战斗力方面,双方各自半斤八两,没什么太大的差距。
甚至因为御国是防守的一方,占有一定的地利优势,并且大明朝也只派了50万大军南伐,数量不多也不少。
而御国因为是本土作战,面对大明的进攻,除了要分出大概30万左右的军队,防范南方的韩魏两国进攻以外。其他边境基本上没有任何敌人需要防御,唯一的敌人就是大明朝,所以御国能够抽出更多的军队来抵御大明的进攻。
当大明朝要南伐的消息传来,钟御就开始了举国的军事动员。
留了30万边军防备韩魏两国,再留20万镇守地方,剩下的百万大军被钟御亲自率领,赶到了明御边境,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
敌人来得很快,当钟御刚刚布置好各地防线,大明的先锋10万人就已经赶到了最前线,与钟御的军队展开了小规模的交锋。
这些小规模的交锋算不了什么,对于整个战局的胜负影响太过于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甚至就算钟御的前线30余万部队战败,又或者大明的10万前锋战败,对于各自来说都算不了什么。
大明为何敢以区区50万军队进攻拥有百万之众,并且还拥有地利防御优势的御国,并且似乎丝毫不担心自己战败。
就是因为不管是大明朝还是御国,他们心里都明白的很,这场战争的胜负关键并不在于底层的士兵,而是在于双方高层战力的博弈。
底层的士兵虽然重要,乃是一国统治不可忽视的根基。但主要作用也不过是用来镇压地方上的治安,维持帝国的税负的征收罢了。
像这种士兵招募起来极为容易,只要有着足够的资源,顷刻之间大明朝就能够拉起一支几十上百万的军队,战斗力比起常规部队也差不到哪里去。
同理,大明朝能够做到的,终于也没有理由做不到这点。从他之前解散遣退的40余万大明国降军以及御国原本的老弱就能够看出。
这些人可基本上都是三阶的实力,而且实力还不弱,有相当一部分是打了好些仗的老兵。
所以不管是大明还是钟御,对于这些炮灰一样,随时都能够拉起来的军队根本不在意。
真正决定他们不可能大肆扩军的原因,只是钱粮供应不上而已。
随着双方各自前锋的交战,战事变得越发激烈起来,前线各地随时都发生的战斗。每天都有一场千人规模以上的局部战斗,甚至万人规模的战斗也是隔几天就打一次,战况可谓焦灼。
这种战争的焦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缓和下来,反而随着后方各自大军主力的到来,变得更加炙热。
尤其是大明的主力到来,因为是进攻方的原因,大明朝的攻势极为猛烈,丝毫不顾忌底层士兵的伤亡惨重,也不在乎自身的军队数量的敌人少,不断的催促着士兵进攻进攻再进攻。
仿佛大明朝军队上下都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击败对面的敌人。
这些高层军官的督促还是有些作用的。
底层的士兵尽管内心中怨言极大,但在各自长官都支持进攻,甚至不少人都带头冲锋的情况下,怨气也消失了一些。
更何况,每当有士兵一企图从战场上逃离,撤到后方安全的地方的时候。
他们背后完全由那些军官团组成的督战队,直接用血淋淋的例子告诉了他们,当逃兵是没有丝毫前途和希望的,只会白白的丢了性命。
能够在一个军队中充当军官,这里说的是统率千人以上的士兵,起码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