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104章


卫将军,随军出征。
为了保证此行顺利,李治任命第一名将李世勣为东征各部队的主帅。主帅有了,接下来就是副将。可惜,当年那些威震八方的名将们要么太老,要么已经西去。唉,老爹啊,除了李世勣,你就没留下几个好用的将军么?
当然不是!
同年九月,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奉旨东征。
薛仁贵自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一举成名后,被封为宫城玄武门守将,此后便极少直接参与军事行动。
但不打仗不代表不出名。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宗前往位于陕西省麟游县的万年宫,薛仁贵随驾。某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直冲万年宫。而李治当时大概是睡得正香,居然毫无反应。
见情况紧急,守卫宫门的禁卫军们纷纷四散逃命,唯独薛仁贵爱岗敬业,牢记职责,爬上宫门向着行宫的方向大声示警(未得召见不得擅入寝宫,只好来个“通讯基本靠吼”了)。
迷糊中的李治听到了呼喊,没有片刻犹豫,立即从床上跳了下来,一溜烟地跑出行宫,爬上了附近的高地。身后,肆虐的洪水咆哮着冲进了他的寝宫。
李治惊魂甫定,猛然发现洪水来到时,居然只有薛仁贵一人还记得“保卫皇帝是禁卫军的第一要务”,不由感慨:“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那意思是,朕这次是因为你才保住了性命,这才方知你是一个大大的忠臣)”。为表示嘉奖,他还将御马赐给了薛仁贵。
从此,薛仁贵一跃成为了李治身边最受信任的人。
显庆年间,薛仁贵与程名振、契苾何力等人曾数次率军进入高句丽境内做骚扰性攻击。虽然场面不大,但牛人的牛却是不分场合的。
石城作战时,一名高句丽弓箭手连续射死(伤)十多名唐军,使得唐军士气受挫。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地冲向了对手。
一支支箭飞来,薛仁贵分毫未损,直至对方“弓矢俱废”被擒。
这一手让全军上下大开了眼界,也确立了薛仁贵在军中的威信。不久,他又率军攻破契丹部落,活捉了契丹王阿卜固。
因为战功显赫,薛仁贵被提拔为左武卫将军,爵拜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铁勒(隋唐时对北方除突厥外其他各部族的统称,如薛延陀和回纥等都称为铁勒)南下攻击唐边境。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作为他的副手,随同出击。
送行晚宴上,李治带着几分酒意对薛仁贵说:“听闻箭术高手可以一箭射穿七层铠甲。爱卿精于此道,何不先射五层铠甲试试?”
薛仁贵也不推辞,健步走到庭中,轻舒猿臂,款扭狼腰,一箭射去,直接洞穿盖在靶上的五层铠甲,众人无不拍手叫好。李治也兴奋不已,立即命人取来上等的铠甲相赐。这本是一段插曲,却无意中将与会官兵的士气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三月,天山(今蒙古杭爱山,非新疆天山)脚下。
大旗猎猎,战马嘶鸣,两支大军正龇牙相对。
铁勒各部甄选出数十位骁勇善战的壮士,向唐军发起了挑战。
左武卫将军兼副总管薛仁贵飞马而出,废话不说,连射三箭,直取对方三人性命。铁勒军完全被薛仁贵的气势和箭法所震慑,未等交战便集体投降!
为杜绝后患,薛仁贵下令将俘虏十多万尽数活埋。据说至今杭爱山麓还留有当年坑杀所留下的痕迹。
消灭完残余敌军后,唐军带着俘获的铁勒亲王兄弟三人班师回朝。途中,将士们自发编了首歌并很快在军中广为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然而,原本近乎完美的行动却因主将郑仁泰的愚蠢而大打折扣。
铁勒各部中的思结和多滥葛等部落主动归降后,郑仁泰非但不加安抚,反而肆意掠夺他们的财产和女人。几个部落大失所望,只好再次选择了叛离。
郑仁泰率领骑兵一万四千人深入大漠追击。因为情报错误,直到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完,也没有发现目标的影子。士气低下的唐军返回途中又遭遇大雪,饿死、冻死不计其数,活着到达边塞的仅八百人左右。
郑仁泰顺理成章地遭弹劾,薛仁贵因参与分赃——收了一名铁勒女子为妾——也被弹劾。考虑到功过相抵,李治决定再给他俩一次机会——未加处罚,留职察看。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52岁高龄的薛仁贵再次以禁卫军将军的身份踏上了前往高句丽的征途。
同年九月,东征军庞同善部与高句丽军遭遇,大败高句丽军。
被围困多日的泉盖男生顺利与唐军会师,被赐为特进(文官二品头衔)、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
东征的旗开得胜令李治和武后大悦。他们决定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拿下高句丽:加派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所有参战海陆军,契苾何力和庞同善任副大总管,驻守百济的刘仁愿和新罗王金仁问也陆续加盟。
为保证后勤供给,李治宣布实施战时财政政策:将河北各州县的所有赋税直接运往辽东,以备军需。
高句丽与大唐交战多年,边境破坏严重,国力削弱,加之有泉盖男生做向导,高句丽已基本无秘密可言。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东征军总司令李世勣抵达高句丽西北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城下。拿下新城即意味着周边城池的防守体系的解体。向着这一目标,李世勣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迅速攻克。
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唐军发动进攻后不久,城中居民师夫仇等人便弃暗投明,生擒新城守将开城投降。李世勣喜出望外,一面派人接管新城,一面继续向周边区域发动攻势,很快,便夺下了新城附近的十六座城池。
李世勣继续挺进,命副大总管庞同善和行军总管高侃留守新城。
考虑到新城的重要战略地位,高句丽现任CEO泉盖男建派军前来夺城。
他忘了,除了庞同善和高侃,新城内还有一位不容小觑的人物——左武卫将军薛仁贵。
轻敌的后果是,袭城的高句丽军被海扁一顿,仓皇逃走。
新城之围化解后,高侃率军北上到了金山(辽宁康平县),遭遇高句丽数万大军。唐军寡不敌众,向后方撤退。见自己居然战胜了如神话般神勇的唐军,高句丽军士气大增,集中优势兵力猛追不舍。
虽然初战不利,但高侃绝不是无能之辈。十多年前,他便曾生擒突厥车鼻可汗,立下不小的功勋。在他的指挥下,唐军且战且退,高句丽军紧随其后,死咬不放。
就在高句丽人认为胜利在望时,侧面突然遭到薛仁贵所部的攻击。
在吃了一系列苦头后,高句丽人早已闻“薛”变色,刚刚建立的自信顷刻间化为乌有,阵形大乱。趁这当儿,高侃率军发起反击,将形势来了个超级大逆转。
面对唐军的两头夹击,高句丽军大败,死伤五万余人。
获胜后,薛仁贵一鼓作气,接连攻克南苏(辽宁西丰)、木底(辽宁新宾)和苍岩(辽宁清原)三城,直逼鸭绿江。
与此同时,唐海军一部在运粮使郭待封的统领下从海路向平壤挺进。无奈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浪,损坏严重,无法按原定计划提供补给。情急之下,郭待封向总司令李世勣提出支援。
当时没有无线通讯技术,沟通只能依靠书信传递。
老天保佑,求救信被安全送到了李世勣的手中。可只一眼李世勣便已勃然大怒,当即叫来了秘书元万顷,命他起草文书,要将郭待封斩首示众。
郭待封到底做了什么,竟然惹来了杀身之祸?
郭待封什么都没做,他只是写了一首诗。
诗就诗吧,唐朝最著名的文学成就不就是诗么。可偏偏这首诗写得是狗屁不通,毫无文采可言,根本就是不知所云。
于是李世勣怒了。军情紧急,这厮居然如此胡闹,写出这种无厘头的诗句,不斩其首,如何服众?
幸好元秘书头脑冷静,仔细甄读之下,他发现这首诗其实内有玄机。
原来,为了防止情报被中途拦截,郭待封特地使用了加密技术,将信息巧妙地藏在了诗句中。想知道他说了什么,得把诗句按特定顺序来读。
在这件事情上,元万顷毫无疑问立了大功。只可惜,他的聪明却并不总是使对地方。
中国人素来讲究师出有名,出兵前大多要写篇讨伐檄文,论证本次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文思敏捷的元万顷便接受了撰写檄文的任务。很快,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出炉了。
元万顷看出高句丽军在鸭绿江上的防守相对薄弱。他不光自己知道,还大公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