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48章


燮,也就只剩下一个盖勋了。
盖勋,字元固。出身于凉州官宦世家。年轻时被举为孝廉,第一次出名是在汉阳长史(秘书长)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职位,因为凉州刺史和汉阳太守都在汉阳郡的冀县办公,因而盖勋想见到刺史大人是很方便的。
当时的凉州刺史是大书法家梁鹄,这位书法家因为作品失传的原因如今已经没什么名气了,但提起他的三个粉丝,读者朋友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分别是汉灵帝刘宏、魏武帝曹操以及书圣王羲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有了“字如其人”的观念,且不说宋代的蔡京、秦桧,单是这位梁刺史就足以证明以字论人的观念是要不得的。当时的武威太守仗着有权贵撑腰,恣意妄为、贪污受贿、横行不法。梁刺史的助手苏正和准备向朝廷检举揭发。刺史大人害怕得罪权贵竟然打算随便罗织一个罪名把苏正和弄死算了。
梁鹄毕竟是拿惯笔的不是拿惯刀的,杀人这么血腥的事儿需要找个人商量,刺史身边的人都是苏正和的同事,难保不会走漏风声。正好盖勋离得近,又是苏正和的仇人,找他商量再合适也没有了。
没想到盖长史不肯趁人之危,力劝刺史大人打消了这一邪恶而龌龊的念头。这倒也罢了,有趣之处在于,当捡回一条命的苏正和登门拜谢时,盖勋避而不见,还派人传话说老子是替刺史大人谋划,谁稀罕帮你!苏正和从此一如既往地憎恨于他。后来盖勋又劝梁刺史放过了另一个官员,当事人送来二十斤黄金表示感谢,盖勋又把人家教育了一通,面对唾手可得的巨款丝毫不动心。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正直清廉的官员,但像盖勋这么有性格,把“当官儿不打送礼的”这一潜规则完全当做狗屁的属实不多。
笔者认为,盖勋是汉末凉州大地上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即便放到整个中国历史里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可好不容易有一部电视剧让他露了个脸,这部剧还被雪藏了(这部剧的名字叫做《英雄曹操》)。笔者写下本文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给这位被埋没了的英雄正名。
第一幕:逆转,然后再见
公元184年,趁着东汉王朝忙于平定黄巾之乱,凉州地区爆发大规模叛乱,护羌校尉被杀。汉灵帝第一时间将自己钟爱的大书法家梁鹄从凉州刺史任上调回中央。新任凉州刺史叫做左昌,鉴于之后的凉州刺史变更得太过频繁,为了减少读者的负担,笔者依次给他们起了代号,比如这位左昌先生就可以称之为二刺史。
二刺史截取数千万军费中饱私囊,盖勋一再劝阻。恰逢叛军进击汉阳郡,恼羞成怒的二刺史派盖勋去驻守一个易攻难守的小县城。要是盖勋战败就将其军法处置,要是盖勋战死那就更省事儿了。可盖勋偏偏守住了县城,叛军转而进攻金城郡,金城郡大致上就是今天的兰州一带,在当时的重要性仅次于汉阳郡这个行政中心。盖勋劝二刺史派兵增援,二刺史一来怕死二来讨厌这个碍事儿的下属,真就敢玩忽职守,见死不救。
叛军在金城郡俘虏了一些人质,金城太守来到叛军营中商谈释放人质等相关事宜,被叛军所杀。叛军的两个羌族领袖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在造反前都只是小兵(虽然出身贫寒,这两位的名字起得倒着实不错)。杀了朝廷的高官之后,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感到不知何去何从,竟然从人质里扒拉出两个见过大世面的干部,胁迫他们进入叛军的领导班子。
无论是督军从事边允还是凉州从事韩约都没有舍生取义的觉悟,他们把心一横,加入了反政府武装。到底是有学问的人,造起反来就是不一样。在边允和韩约的带领下,叛军直奔二刺史所在的冀县而来。
二刺史惊慌失措,只能放下身段派人找盖勋救命。盖勋还是那么有性格,他把主张让二刺史自生自灭的同事们教育了一通并极速驰援,及时抵达冀县。面对叛军,盖勋毫无畏惧,大义凛然地斥责边允、韩约大逆不道、背叛朝廷。
边韩二人竟然被他训得放声大哭,可怜巴巴地回话说:要是当初二刺史听从您的建议救援金城,我们也许还能改过自新,如今我们已经罪孽深重,再也不能回头了呜呜呜呜呜。在盖勋的震慑下,叛军撤围而去。但撤围不等于洗手不干,他们很快就冲出凉州进入司州扶风郡,威逼长安,新任护羌校尉领兵迎战,遭到叛军包围,形势万分危急。
朝廷下令通缉边允、韩约。这二位掩耳盗铃地把名字改成了边章、韩遂,彻底向过去说了再见。
第二幕:傲娇之王
盖勋终于盼到了二刺史被免职的这一天,可三刺史宋枭更要命。
这家伙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大智若愚想装疯卖傻离开凉州这个是非之地。他对盖勋说:“据我所知,凉州人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总是发动叛乱,如今我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或许这样可以让大家懂得讲道理。”
盖勋强忍着没抽他一个大耳瓜子,尽可能以不太以下犯上地态度劝阻道:“历史上那么多弑君篡位的恶行,难道当时就没有读书人了?现在不赶紧想办法稳住局势却在这儿扯淡,这主意要是传出去,凉州百姓肯定不爽啊,朝廷也会耻笑,您这个处理意见我实在理解不了!”
三刺史不听,坚持把自己的高招打成了报告。接到报告的朝廷一片哗然,在回复中严厉斥责,并派出杨雍接管凉州军政,成为四刺史。
四刺史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靠谱,但他派盖勋救援护羌校尉的决策是否明智就见仁见智了,盖勋的确威望很高,两次防御战中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但要他与叛军野战这就太难为人了。被包围的那位护羌校尉对鲜卑和羌族作战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连他都被包围了,盖勋的这点儿人马就更别提了。
连友军的人影儿都没望见就被叛军打得只剩下一百多人。盖勋就带着这最后的一百多人结成鱼丽之阵做最后的抵抗。鱼丽之阵由步兵和战车组成,在春秋时期曾展现过强大的威力,就盖勋所处的时代而言应该很久都没人用过了,但这个阵法能够牺牲防御力以提高攻击力,在绝境下作为同归于尽的打法还是比较合算的。
叛军的精锐骑兵发动冲锋,政府军死伤惨重,盖勋自己也留下三道伤口,但他立志殉国,指着身边的一棵树对士兵说:“我若战死,就将我埋在此树下!”
叛军中的一个羌族部落首领在造反前得到过盖勋的照顾,他拦在叛军士兵前面说:“盖长史是贤人啊,杀了他会遭雷劈的!”
盖勋继续发扬他用冷屁股贴别人热脸的风格,梗着脖子大骂道:“死反贼,你懂个什么?快杀了我!”羌族首领和他的小伙伴儿都惊呆了。这位首领好人做到底,干脆让出自己的马请盖勋随便去哪儿都可以,盖勋还是拒绝。叛军只好把他绑起来,但每个人都敬佩他的忠义和勇敢,谁也不敢杀他,最后竟然竟然竟然把他送回了汉阳郡去!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如此傲娇又招人疼的角色,似乎并没有第二个……
回到汉阳的盖勋在四刺史的推荐下终于官升一级,成为汉阳太守。第二年,凉州发生饥荒。盖勋捐出家中存粮,得其救济而存活的灾民达到千余人。
第三幕:超级演说家
公元185年,叛军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地区,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宦官集团就是万恶之源,因而叛军的旗号非常有助于凝聚人心。汉帝国的王牌战将皇甫嵩也未能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叛军发展出了十几万人的队伍、实力和声势都进一步扩大。
汉灵帝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司徒崔烈提出了放弃凉州的主张。崔烈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他通过汉灵帝的保姆程夫人购买司徒这一职位时因为名声很大的缘故享受了五折优惠,他的儿子崔钧,字州平,是诸葛亮最好的朋友。诸葛亮年轻时整天给自己打广告,最早认可他才能的只有徐庶和这位崔州平。博陵崔氏从汉代到宋朝,单是宰辅级的高官就出了二十多个,是中国最源远流长的世家之一。
扯远了,接着说公元185年的这次紧急会议。崔烈贵为司徒,又有程夫人做后台,与宦官集团也相处的不错,一般人都不愿和他叫板。当时的汉帝国到处都有人造反,朝廷的兵力财力都已经捉襟见肘,拆西墙补东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寸土不可让的观念在当时远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