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34章


⒏莸亍匦胗姓铰苑烙头垂ィ匦虢饩龊酶骷吨富庸叵滴侍獾龋际怯姓铰砸庖宓奈侍狻K夂昧丝蚣芫涂夹醋鳎患柑炀托闯隽撕眉刚隆K咽占降淖柿虾褪孕吹耐芳刚鲁凑牒笏透蠖笤模⑻岢鱿肴ノ靼补郝蜃柿稀?br />
第二天毛泽东又来信说:
化若同志:
(一)你不必去西安,用我名义写两信,一致伯渠,一致剑英,说明编辑部工作需要买书,各附一书单请其代买。
(二)译俄文书,由你组织,报酬可照你拟定办法。
(三)战略问题头几章,阅后付你。
毛泽东 一月五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郭化若组织人翻译外国游击战争战例等著作,并继续编写“战略问题”。同时,遵照毛泽东的吩咐还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战术上的基本方针》一文,陈伯钧写了《抗日游击战争基本战术一袭击》。两文经毛泽东阅改后,刊登在《解放》杂志第28期上。郭化若的文章论述了游击战争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条是群众性,游击战争是群众性的特殊形式的战争,它需要广泛发动群众。失去了群众,则游击战争不但不能发展与胜利,也将不能生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相信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帮助群众,爱护群众利益,是游击战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游击战争的另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军事上的主动、灵活与积极。这就是游击队的行动灵活,打仗巧妙,“游”则敌不知我所向,“击”则敌不知我会来;避实击虚,能进能退,速战速决,争取主动,积极寻找战机。但讲灵活,不能乱动;讲主动积极,亦不可冒险蛮干。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战略问题》的文章,又在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了《论持久战》的讲演,科学地分析了抗战以来的战争进程,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抗战经验,驳斥了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性质、特点及规律,得出了中国不会灭亡,一定取得抗战胜利,但不可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的结论,英明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全过程,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忱。
为了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加深全党全军对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战略意义及其方针原则的理解,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坚定持久战的胜利信心,我党的一些领导人和我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先后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演。朱德做了《论抗日游击战争》的讲演,周恩来发表了《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等文章,任弼时写了《怎样渡过抗战的困难时期》,邓小平发表了论《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萧劲光写了《游击战争指导要领》等等。
发表的文章多了,毛泽东又提出编辑《抗日战争丛书》问题。这件事是有一个过程的,二月间毛泽东就写信给郭化若:
化若同志:
择一个更好的提纲,收集所有的材料(包括解放发表的)用你一人的编写体裁,整理编写一部《抗日游击战争》。亚楼对此实际无暇写,应由你来担负,战略问题暂放后面。
《政治工作》须亦如游击战争一样,收集集体写作并由谭政负责,恐他事忙,亦须由你负责催收并整编。务期在短时把两书先弄出。
毛泽东 廿二曰
毛泽东的意思是先弄出两本书来。
郭化若在考虑提纲时,第一本书,即《抗日游击战争》,准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第二部分讲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第三部分讨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但在写作过程中感到内容很丰富,每一部分都可以写一本书,如果编为一本书,篇幅太长,写作和出版周期也长,发到部队也不便于携带。于是决定多出几个小册子,先后编辑出版了4种。第1种是《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1938年7月出版,由毛泽东、陈昌浩、刘亚楼、萧劲光、郭化若集体写作;第2种《论持久战》,由毛泽东写作,7月出版;第3种《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由郭化若、周纯全、陈伯钧、李振远等写作,9月出版;第4种是 《论抗日游击战争》,朱德写作,10月出版。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实际是《论抗日游缶战争的一般问题》一书中的一节。 这样,毛泽东原讲要编的第一本书就成了4本书。
毛泽东要编的第二本《政治工作》,开始是想请谭政负责撰写的,由于谭政很忙,一直未能实现。5月21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毕业典礼讲活时,又提出“由罗瑞卿同志请假一日,到我那儿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写政治书’。”罗瑞卿确实关起门来写了一星期,中间几次对郭化若说:“难,思路老打不开。”他把稿子交给毛泽东,以后经过反复修改,11月才出版,这就是罗瑞卿的《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一书,也列为《抗日战争丛书》之一。由于王稼祥借调郭化若到一局去工作,《抗日战争丛书》只出了5种就停下来了。
在编写《抗日战争丛书》过程中,郭化若还写了《目前华北战局与坚持敌后抗战》一文,经毛泽东阅审后发表在《新中华报》上。文章运 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了武汉、广州失陷后的敌我态势,认为敌人会有新的动向。日寇曾一度急于沿粤汉路南下进占岳阳,但以后大的移动停止了。是不是敌人停止进攻了?不是的。是暂时的停止,以便调整内部的矛盾,准备新的进攻,静观国际形势,等待有利时机。敌人在战略进攻停顿中,军事上加强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围攻,并在华南进攻了海南岛。敌人在围攻华北抗日根据地时也有许多新的特点:不仅明的调兵进攻,还利用汉奸土匪暗中破坏;不仅烧杀奸抢,还用“宣抚”欺骗政策;不仅利用季节天候条件,还利用铁路公路运兵进兵;不仅利用兵器技术优势,还讲究“分进合击”、“多面进攻”战术;不仅占领城市固守顽抗,还以攻为守,外出寻击我军;不仅运用一般常 规武器,紧急情况下还使用毒气攻击或掩护撤退。敌人向华北的进攻,是对中国内地新的进攻的准备。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反对敌人新的进攻,是华北党政军民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国党政军民的重要任务,我们能够打破敌人的围攻,必须打破敌人的围攻。
2。毛泽东要郭化若多做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领导的。“九一八”事变后,我党多次发表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党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形势的发展。“七七”事变后,我党又呼吁全国团结起来,提出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红军名义和番号等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全民族抗日情绪不断螅恰9竦车本忠膊坏貌挥刹坏挚怪饕遄湮匀湛拐剑坏貌辉诙阅谡叻矫娌扇∧承┤貌酱胧9竦车本值恼庑┳洌泄膊澈腿嗣袷腔队摹?br />
郭化若回忆说,记得1937年11月在延安开过一个大会,一方面是纪念孙中山的诞辰,一方面是追悼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会的名称已经记不起来了。开会的头天晚上,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的办公厅主任找他去,说是为了布置会场,请了几个老同志起草对联,要他去 书写。郭化若来到一座大厅内,由于天气很冷,屋里烧了一盆木炭火,笔墨砚纸已准备好了。他看了一下起草的对联,觉得有的写得不大妥当,但不敢改,便建议派人送毛泽东审阅。大约凌晨一两点钟,由毛泽东办公室送来了新的对联稿。这是毛泽东亲自拟的,不但内容格式好,写在宣纸上的毛笔字也分外有力。郭化若真惊叹毛泽东精力的充沛,愈到深夜精神就愈旺盛。毛泽东自拟的对联,一副副由通信员陆续送来,一副比一副更妙,郭化若高兴地照写着。可是等他写完,连一副对联稿也找不到了,都被大家抢光了,郭化若请求办公厅主任把对联稿收回,保存起来。郭化若当时记忆力很好,毛泽东自拟的三副对联都能背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记忆力逐渐衰退了,现在他只记得其中的一副,惋惜当时没有抄一份留下。记住的这一副是这样写的:
国共合作的基础如何?孙先生云:共产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