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50章


,有的人为评衔到处奔走,可郭化若却在评议过程中自己往低的报,他自报评为中将,最后批准也是中将。有人对他说,你偏低了点,应该去活动一下,可他说,革命胜利了,成功了,就是最大的心愿,评个什么衔不要紧,还是主席说得对,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的事业,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想起来心里就很难过,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舍不得抛弃的呢。
1955年底,郭化若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分管部队军事训练和司令部机关建设及后勤工作,他经常下部队检查军事训练情况,及时解决训练中的各种问题,狠抓军委有关军事训练方针、原则的落实。他亲自组织过镇海地区针对国民党军的抗登陆演习,无锡地区师规模的合成军队作战演习以及其他一些军事演习,努力帮助各级干部提高在实战条件下的组织指挥能力。他经常在军区主办的干部集训班授课,讲毛泽东军事思想,讲战略战术,讲典型战例,深受集训干部的欢迎。在向苏联军队学习的问题上,他始终反对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强调在学习苏军先进经验时,一定要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一定要从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照抄照搬。在同苏军顾问共事中,既注意尊重他们的意见,吸取他们一切有益的建议,同时对他们一些不恰当的意见,也敢于进行友好的争论,不搞迁就照顾,以免给军队建设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了“反冒进”,提出“大跃进”。工业、农业都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跃进目标,农业上批判“增长有限论”,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工业上搞“以钢为纲”的一系列大办,提出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要翻一番。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强调“一大、二公”,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已不是遥远的事。大办公共食堂,到处刮起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郭化若感到在梦境一般,他兴奋了一阵子,共产党人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共产主义这么快来了,哪有不高兴之理。不过,他去看了看土高炉炼铁,看了看农村食堂,感到有的是在蛮干,而且造成很大浪费,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国家建设不是跃进,而会是倒退。因此,他有些怀疑。 然而不久,在1958年底的郑州会议上提出了纠偏。
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总结了 “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大会上作自我批评,认为“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郭化若听了传达后感到高兴,中国共产党伟大,毛主席伟大,世界上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自己起来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
1962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了关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作为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的观点,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观点,推荐了湖南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河北省保定地区“小四清”的经验。196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5月,毛主席又在杭州召开部分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即“前十条”。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四清”和“五反”运动“都是打击和粉碎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1964年5、6月间,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认为全国基层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提出要放手发动群众彻底革命,追査“四不清”干部在上面的根子。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由刘少奇主持起草,由毛泽东批改的“后十条”草案,进一步认为“这次运动,是一次比土地改革运动更为广泛、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有些地区还要“认真地进行民主革命的补课工作”。1964年底至1965年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全国工作会议,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 二十三条”。这个文件,虽然对1964年下半年运动中一些“左”的偏向做了纠正,但又规定“四清”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性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并提出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场运动在全国相继展开,一直到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才终止,到1966年春,全国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社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人民解放军也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部队开展了正面教育和整党整风,并分期分批抽调干部,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下,参加了这一运动。郭化若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在这样一场由毛主席发动的、比土改还要深刻的大革命面前,自然不可能坐视。他知道,毛泽东不便到第一线去,而他可以去,作为曾是毛泽东的“顾问”,也应该去,亲眼去看一看,亲耳去听一听这场运动的真实情况,然后给毛泽东当当参谋。
1965年春,年过花甲的郭化若,虽然身体有病,仍自告奋勇地参加了地方的“四清”工作组,到农村认真体验生活,回来后于7月31日给毛主席写了汇报信。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小说下载
遵照指示,下乡蹲点,于二月二十五日离南京,经杭州向浙江省委办理组织手续,三月二日到西兴萧山社教工作团团陪,三日到达萧山靖江人民公社参加黎明大队社教工作组见习。按二十三条规定比较长期地在一个大队从头到尾参加了运动的全过程,看到比较系统的经验。也参加过一些队委会,对公社问题和队的领导,也得到一定的了解。现已结束,历时5个月(中间工作队轮休和整训各半个月,实际工作时间不过3个多月)。主席说:“年老体弱的同志也可以去试试看。”我一心一意坚决照办,实践证明: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五个月当中虽小病两次(此间流行腹泻病,工作队员病者甚多,原因尚未查明),治好了再干,终于有始有终地见习完一期。参加农村的社教运动,对我们有十分的必要:
听主席的话,照主席的指示办事,主席号召下乡就下乡,改正过去不大听话的错误。
(2)看看十五年来农村新面貌,向接近实际迈出第一步。靖江位于钱塘江口南岸,系冲积地,解放前络麻(黄麻)亩产不过八十斤至一百五十斤,去年仅黎明十二队亩产平均八百六十八市斤,超过解放前六倍至十倍。过去麻剥出后,须经过商人才换到米吃,农民吃亏很大,现在政府供应口粮,虽三年大灾中也未断过。过去此地遇旱广大群众连苦水也吃不到,现在水电排灌,群众非常满意。经过“四清”后群众觉悟提高,情绪高涨,社会空气焕然一新。广大群众异口同声歌颂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党的威信空前提高。
(3)接近贫下中农群众,复热了阶级感情,稍减些脱离群众的危险。或田间劳动,闲话桑麻;或夜雨走访,人静深谈;或聚会一堂,热烈争辩;或茅屋晚风,关切家常。这里男女老少一见到面都满怀热情,满脸笑容地叫我“老郭”,听到心里很舒服,多少年来没有见过这样群众洋溢的热情,真令人感动和兴奋。接近了群众使自己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改造。对任何生活条件,不但感到满意,而且感到有些过分。理解了生活特殊化的危害性,更容易随时随地感觉到特殊化现象,忐忑不安。
(4)走上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前线,参加一次阶级斗争,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有助于自己的思想改造。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尖锐,某些干部被腐蚀,少数人在和平演变路上滑了下去……。看了足以触目惊心。
(3…U…W…W)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身份同贫下中农一起在农田上愉快地劳动,亲切地交谈,群众把我们看成自己人了。在这劳动中才真正理解到劳动不但是愉快的,而且也是生活所必需。参加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能使脑力劳动得到调整,使脑力劳动者的健康有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