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第54章


力,比如裴寂信得过,但指望他帮李渊收编一下长安后宫还是靠谱的,收服天下就算了吧。而有能力的未必信得过,比如号称唐朝第一将的李靖就因为信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最后,李渊成功找到了一个最佳的人选,此人经过前面数战,已经展现出一名优秀指挥员的潜质,更重要的是,此人的忠诚无须怀疑。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李世民。
事实上,李世民并不是唯一的人选。李建成也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虽然史书记载李建成是个花花公子,但经过史学家考证翻案,已经证实此人并不是传说中,尤其不是李世民所说的纨绔子弟,能力也很突出。但李渊并没有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是因为李建成的身份。
因为是嫡子,李建成当上了太子,也因为是太子,他无法成为元帅出征,因为关于王子的礼法里除了立嫡立长,还有一条叫“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通俗地说就是帝国接班人是不能领军出战的。因为太子还兼着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就是当皇帝的备胎,要是老皇帝不幸爆了胎,也就是宾天后,太子必须马上顶上。要是太子也在外作战,万一死了怎么办,这个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训啊。又或者皇帝死了,太子在外面收不到消息,被别人占了位置怎么办。当年扶苏就是因为在外领军,才没能顺利接上嬴政的班。
李建成因为封建礼法而成为了太子,却又因为封建礼法而不能统领军队,这大概就是矛盾论里说的事情总有两面性,关键是要抓住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很快抓住了这有利的一面。他被任命为元帅,统率唐朝兵马。
兵马已经握在他的手上,他将用这些兵马扫荡天下,积累起足够的功名与实力去挑战那看似牢不可破的礼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战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英雄。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都将是他强劲的对手,而在面对他们之前,他还必须战胜西北的数位豪强。
西北的豪强
李渊攻占长安的一年前。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初一,朔方郡(陕西横山)。
天下大乱的骚动终于波及于此,这一天,朔方郡城内冲进了数千人,这群人直接冲进了郡守,斩杀郡守,据郡造反。领头的人叫梁师都,此人是本郡豪族,原本是隋朝的鹰扬府郎将,鹰扬府是隋朝的军府,大概相当于军区。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梁师都被免了职,下岗后大概对政府有些不满,就拉拢了一些人搞起了革命。
斩了郡守,梁师都就近找上了突厥人,领了一面狼头纛,号大度毘伽可汗、解事天子,也算正式开张了。
这一年,南方的起义已经如火如荼。梁师都算后知后觉了,规模也不大,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地处西北的割据势力是最后被平定的。
在这一个月,梁师都起事的消息越过黄河,传到了河东,那里也有一位军将举起了反旗。
那位我们已经介绍过,那是马邑郡的校尉刘武周,同样,刘武周也领了一面狼头纛,号定杨可汗。
像是连锁反应一般,动乱的冲击波抵达了黄河上游。
两个月后,四月初三,金城郡(甘肃兰州)。
金城郡的郡治在今天的兰州市城关区,这一天,城内十分热闹,金城令郝瑗摆了酒席,犒劳城内的将士。郝瑗是个负责任的人,不久前,为了对付郡内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特地募了数千兵马,发了铠甲武器,吃完这顿酒,就准备出城剿匪了。
酒席上,郝瑗号召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然后出城努力砍人,为国争光。说这个时,郝瑗没想到席上有人准备用他的兵马为自己的事业开光。
吃到一半,有人掀翻了酒桌,打烂了酒杯,拔出了刀剑,冲将上来,一把擒住了郝瑗。
然后,当头一人转身,喝住了目瞪口呆的士兵,下了一个命令:“开仓赈施!收捕反者。”
很快,粮仓打开了,金城郡的官吏被抓了起来,也就是说,此人造反了。
造反者是金城府校尉薛举,这位仁兄是本地豪强,家里有钱,身边有朋友,这样的人在乱世中不造反那就有点浪费了。起事后,薛举自号西秦霸王,名称跟西楚霸王项羽有点相近。这个称号还算实事求是,一来,薛举起事之地确属西秦,二来,薛举确有霸王之力。介绍此人时,史书用了容貌瑰伟,凶悍善射,这倒常见,不常见的是后面这个形容词:骁武绝伦。在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的传记里都没有这样的词语。可见,论武力值,此人实是那个时代的第一人。更威猛的是,他还有一个叫薛仁果的儿子,多力善射,号称万人敌。
虎父豹子,这一对父子搭档开张以后,势头很猛。招集群盗,攻城略地,兵锋所指,攻无不克。没用多少时间,就占据了陇西全境(陇山之西),拉起三十万的队伍。
薛举高举猛打,将另一个人逼上了梁山。
三个月后,七月初八,武威郡(甘肃武威)。
夜已深,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还没有睡,此时的他全身铠甲,紧张地聆听着外面的一切。
很快,外面喧哗声一片,李轨霍然起立,跃将出门,身后,是全副武装等待已久的甲兵。领兵出来之后,李轨径直扑向了郡府,在那里,他碰到了已经攻进城的外兵。
里应外合之后,李轨擒住了郡城的官吏,第二天,李轨便打出了他的旗号——“河西大凉王”。
跟梁师都、刘武周、薛举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不同,李轨起事并不是有什么大的想法,他只不过是想保住家业。
李轨家是武威郡的大族,家大业大,又偏偏靠近薛举的金城郡,薛举起事以后一定会前来叨扰(也就是打劫)。而指望隋朝官员保护乡邻就不太现实了,于是,李轨联合郡内豪杰,直接接了隋朝政府的班。
事实证明,靠天靠地靠政府还不如靠自己,起事没多久,薛举果然来了,李轨集结兵力,击退对方并趁势攻占了张掖、敦煌、西平、枹罕,掌控住河西五郡,也算做大做强了。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梁师都、刘武周、薛举、李轨这四位都是当地豪强,也都是隋朝军府的军将。造起反来,起点很高,步子很大,基础很牢,对于李渊来说,实在都是劲敌,但对于李渊来说,这四位又各有不同,他们有隐患最大的,有威胁最大的,有可以拉拢利用的,有势头最猛的。
最猛的是薛举父子。
薛举很生气,他气的是李渊,算起来,他是四月起的事,比李渊还早了一个月,可李渊不讲先来后到,睡了懒觉还赶了早集,竟然趁他在陇西扫荡时,抢先占据了长安。
到了此时,薛举才发现没抢先占据长安的劣势来。李渊在长安称帝,有高大的宫殿,有无数的人才,当然,顺便提一句,薛举也称帝了,号称秦帝。而且也比李渊早,但称帝这种事,又不是抢注商标,谁抢在前头谁就正宗,事实上,称帝好比房地产开发,讲的是地理位置跟配套设施,秦帝地处中华郊西,没有宫殿群,没有文武百官,没有正宗的皇家礼仪。搞起来不伦不类,跟李渊比起来,薛举也就办了一草台班子。
都是皇帝,差别咋这么大呢?薛举决定从李渊手中夺过一切。
下定决心之后,薛举派遣万人敌儿子薛仁果攻下秦州,紧接着,又向凤翔发起了攻击。从地图上如果将兰州、秦州、凤翔画一条线,就会得到一支箭,箭头的位置正指向长安。
李渊,把你的长安让给我!
显然,李渊也注意到了薛举的不合理诉求,为了回绝对方,他派出了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去迎战薛举的万人敌儿子。
拼爹的时代还未来到,现在是拼儿子的时候。
失败初体验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的十二月,北风在陇山之上翻滚,薛举的内心也感到了一丝寒意,就在不久后,他的万人敌儿子薛仁果被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从扶风赶了回来,此次交战,损兵一万,李世民还一直追到了陇山脚下,要不是大冬天不适合举行登山活动,说不定李世民就攻到了他的帝都城下。
逐鹿太凶险了,这位史书记载骁武绝伦的大汉并没有一颗大心脏,一败就准备投降了。他召集自己的百官,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个问题:“古来天子有降事否?”
虽然要投降,还是要讲面子的,自己毕竟是皇帝,别开了皇帝投降的头,另外,投降的前景如何,历史上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
百官群策群力,成功找到了皇帝投降的案例,从前人的经验来看,投降后前景看好,虽然当不成皇帝,但基本上能维持荣华富贵,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