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第84章


义成公主已经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熟女。
二十七年以前,刚成年的她被告知自己成为了公主,当然,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她又得知自己将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嫁给一个陌生的人。并且有可能再也无法回到中原。
爱情、亲情这些东西并不是她可以企及的东西,她身上的只有使命。她不过是杨坚手上的一枚棋子。
坐着马车,义成公主踏上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旅途。这对于她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任何排练,她必须接受并适应一段完全陌生的生活。
这就是她的全部,惜墨如金的史册没有重点介绍这位外嫁的公主,只在偶尔间,她才会露出姓名。
在隋末唐初群雄争霸的峥嵘岁月,她实在是一个配角。隐藏在隋末唐初那些枭雄的身影之后,很难有人会关注她的命运,她的人生,她的欲望。
可无论我们怎么忽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欲望。每个人也都有将欲望实现的冲动。
这一次,义成公主决定掌控自己的命运,实践自己的欲望。
她的欲望说来简单,选择自己的老公,按现在的话说,叫自主婚姻,但办起来不容易,因为她选老公的同义词是选突厥的新领袖。
处罗可汗死后,按照惯例应该他的儿子奥射设继承汗位,这一次,处罗可汗之子年满十八,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出意外,他就是新一届的突厥大可汗。可意外还是出现了。这位奥射设竟然被废掉,义成公主做主,新立了始毕可汗的另一个弟弟莫贺咄设为可汗,号颉利可汗。
奥射设被剥夺继承权的原因很无辜,史书记其外貌丑陋,身体虚弱。这不是他的错,要怪只能怪人家爹妈呀。
义成公主大概是外貌协会的,同时也说明,义成公主多年的媳妇虽然没能熬成婆(还得接着当皇后),但总算能在突厥当家做主了。
义成公主终于掌控住自己的命运,与此同时,她无意中成为了规则破坏者,从而在东突厥帝国里埋下分裂的种子。
第一个分裂分子自然是奥射设,这位仅因长得有点对不住草原就被剥夺继承权的人此时正用怨恨的目光眺望着突厥汗廷。
奥射设跟他的部落居住在河套地区,那里是突厥最便利的南下通道。从这一天开始,突厥的大军要想从这里进军中原就要交过桥过路费了。
第二个分裂的人叫突利可汗(小可汗),算起来,他曾经也是大可汗的继承人选。
突利可汗名阿史那什钵苾,始毕可汗的儿子,当年因为年少,没赶上接始毕可汗的班。
这位突利可汗走上分裂的道路比较绕,他本来是颉利可汗拉拢来对抗奥射设的。造成后面分裂的原因就始于这一次南征。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八月,颉利可汗跟突利可汗这两位叔侄组织了一次进攻。进攻的规模很大,两位都拉出了自己的主力,举国入侵。
数年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的安置房里想起那次进攻,总觉得不该叫突利大侄子一起来的。
在今天的陕西彬县境内,离长安不到四百里地的一个叫五陇坂的地方,颉利可汗停下了南进的步伐。
前面,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严阵以待。
颉利可汗早就听过李世民那些英勇的传说,但此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这位名震中原的秦王除了作战勇敢之外,还是一个善于搞阴谋的人。
香火之情跟离间计
这是李世民最后一次以主帅兼秦王的身份出征。李世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知道,这次突厥入侵在关键时刻拉了他一把,而他必须要战胜对方。
击败唐朝的敌人,建立无人企及的战功,是李世民敢于挑战皇位传承的基石。而李世民也没有算到,这个惯例要在这里终结。
在两军之间,是一条河沟。李世民望了望对面一万多突厥骑兵,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找到了经常跟他搭档的李元吉。
“现在突厥大军大举进逼,我们不能示弱,我决定与他们大战一场,你能跟我一同进击吗?”
让李世民有些意外,一向敢打敢杀的李元吉直接拒绝了李世民的建议:
“突厥大军太强,干吗要轻易出击?万一有个闪失,可没有后悔药吃。”
望着李元吉躲闪的眼神,李世民马上明白了,这位四弟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不死。
在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配合姿态后,李元吉准备看自己这个无敌的二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事情同样让他有些意外。
“你不敢出,我就一个人去,你在这里好好看着吧。”
李世民率领一百骑向突厥大军直奔而去,在他的身后,李元吉脸上浮现出一丝怪异的笑容。
“我国与可汗和亲,为何大汗负约,深入我地!”
“我是秦王,可汗如果能斗阵,请独出与我相斗,如果率众前来,我以此百骑当之!”
五陇坂上,李世民的叫阵声掠过突厥军阵的上空。
颉利可汗能成功被义成公主挑上,帅不帅不知道,至少身体还是比较强壮的,但想了想李世民横扫中原的故事以及传说中他那百发百中的大羽箭,颉利可汗还是决定拒绝对方单挑的要求。可显然,率众渡河,以多欺少也不是正确的应对,因为这位秦王除了箭术高明之外,打仗设伏也是常干的事。
单挑也不行,群殴也不好,无奈之下,颉利可汗只好笑笑。
看到对方没有反应之后,李世民放下心来,这一次轻骑叫阵,本就没有打算来动武。
李世民是来瓦解对方的。在出阵之前,李世民已经打听到颉利可汗不是一个人来的,跟他一起来的,还有突利可汗。李世民要策反的对象就是这位突利河汗。
这像是天方夜谭,突利可汗刚升了职加了薪,又被颉利可汗视为心腹,铁杆跟班,而跟李世民八杆子打不着,哪能说策反就策反的?
一匹快马从李世民的百人骑中脱队而去,直奔向了突利可汗部落所在的一边。然后,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将突厥阵营搅得人心惶惶。
此人只是替李世民向突利可汗传了一句话:
“当年你跟我结盟,约定有急互救,今天却引兵相攻,这还有香火之情吗?”
所谓香火之情,就是在神前焚香起誓,结为同盟,大意跟梁山好汉拜把子差不远。而李世民不去找颉利可汗论香火之情,而去跟突利可汗论香火之情是有原因的。
当年,李世民跟他爹李渊在太原起兵。刘文静受命前往突厥汗廷找始毕可汗搬救兵,现在看来,这位刘文静在出色完成李渊交付的任务之余,还干了私活,帮助李世民跟始毕可汗最心爱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突利可汗搭上了线。在某个史书未记的时刻,李世民还跟这位突利兄弟一起烧了香许了愿。
这是一个秘密,不但在唐朝没多少人知道,就是在突厥,知道的也是极少数。
显然,颉利可汗属于最后知道真相的那个人。
突利可汗愣住了,他的表情很尴尬。当年焚香结盟的事情属于高度机密,大家你知我知,私底下相互照应就是了,现在不沟通一下就突然一嗓子喊出来,实在没有心理准备。
回应吧,现在两军对峙,不是论香火之情的时候,拒绝吧,不知道李世民这位香火兄弟又要爆出什么料来。于是,突利只好保持沉默。
在跟突利可汗叙过旧后,李世民下了最后一个击溃颉利可汗信心的命令。
大队前进,渡过河沟,逼近突厥大军!
本来这次准备充分,准备领着大侄子大干一票,没想到竟听到这样一个秘密。
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听到李世民开始渡河之时,颉利可汗冷汗冒了出来。
李世民敢百骑渡河逼营,不会是跟突利有什么约定吧?
狐疑中,颉利可汗马上做出一个决定。
一匹突厥快马脱阵而去,给正准备渡河的百匹唐骑带去了和平的消息:
“秦王不用渡河了,我没有别的意思,这次前来只是跟贵国巩固一下盟约罢了。”
为了表示诚意,颉利可汗主动向后撤退。
李世民也是讲道理的,在颉利可汗撤退后,选择了见好就收。领着一百多骑重新回到了大营。
第一次的交锋就这样结束了,虽然一箭未发,一器未挥,但双方已经过招数次。李世民显然是胜利者。他已经成功在突厥内部播下分裂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五年之后发芽破土而出。在那时,强盛的突厥帝国将面临土崩瓦解。
当然,那还是五年之后的事情,远景是值得期待的,但近愁还是要解决的,而今眼目下,怎么让这支突厥大军真正退回老家才是重要的事。
从目前来看,依然不是跟突厥决战的时刻,实现不战而退人之兵才是上策,而让敌人不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