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第863章


如果朱由检在这里,是绝对不会轻易从龙椅上站起来的。大明的皇帝都是靠血缘继位,并没有威望和功绩,讲究的是天子威仪垂拱而坐。
但李植不同,李植做出的事业惠及所有天下百姓,让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就算是他孤身站在荒野中,路过的百姓们也没有一个会不尊敬他。李植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端着天子的架子塑造权威。
他在高台上左右走了走,仰头看着皇极殿的雕金柱子,摸着嘴唇想了想。
最后他停了下来,淡淡说道:“镇南伯李老四随朕南征北战,更率南路军远征中南半岛,平东南亚,克印度,劳苦功高。”
“朕封李老四为大齐镇国公,以彰良将开疆拓土之功。”
听到李植的话,巍峨皇极殿中的百官们不禁对视了一阵。
伯爵上面是侯爵,侯爵上面才是公爵。本来按道理,李老四是该先升侯爵才升为公爵的。但是李植十分看重李老四取得的成绩,直接把他提拔为国公。
国公上面就是王爵了。李老四现在在印度已经打败了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如果继续挥师北上直取西北,攻取已经在虎贲军面前丧胆的中亚,是不是要封王了?
众人对视了一眼,暗道开国以后就对付功臣这种事情果然和李植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李老四的爵位可以看出来,李植虽然做了皇帝,却不准备做一个绝对权威的中央帝王。只要下属立了功,李植是可以以王位封之的。国公和王位不是一般的爵位,按照中国的传统,那是权威大到碾压地方官的称号。
在这个公德元年,也就1655年的通讯条件下,有线电报还不能建设到每一个前线。比如想从北京拉有线电报越过新疆的荒漠和中亚的高原连到印度去,那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李植对印度的指示必须由轮船传递到印度去,那可能需要一、两个月。
至于北美洲、大洋洲的地盘上,有线电报就根本无法越海传递命令了。而大齐现在的疆域不但越过大洋,而且高速扩张。
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李植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指示海外的事情。
换句话说,只要一个地方存在国公,甚至一个因功封王的功勋重臣在,那个地方基本上变成重臣的一言堂,变成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所以在这种条件下,说王爵的重臣在外面是分疆裂土都丝毫不为过。
李老四靠功劳做到了国公,距离王爵只差一步。李老四可以做到的,皇极殿中的众人同样可以做到,百官们一个个突然间都觉得无限的未来在等着自己。只要能创下功绩,那么什么都是可能的。
李兴呼吸急促起来,他睁大眼睛看着李植,等着李植宣读对自己的封赏。
李植看了看李兴,淡淡说道:“定兴伯李兴本是朕的胞弟,几十年来忠心耿耿追随朕,在南方大败江北军,功劳殊著。封定国公。”
李兴眨了眨眼睛,略微有些失望。
他是李植亲弟弟,本来以为李植会至少封他一个郡王的。
显然,李植虽然广泛启用亲族中的可用之人,但并不会因为这些人是自己的亲族就肆意封赏。升官晋爵的标准还是功劳。
周围的文官武将们还是纷纷转身,朝李兴恭喜。不过李兴知道这些人其实是庆幸自己李兴没封王爵,自己没封王爵就意味着最高爵位不会全部被李家人霸占,那其他的平民官员就有机会立功取赏。
李兴吸了口气,虚虚朝周围的官员还了一礼。
不过慢慢的他还是高兴起来,毕竟一下子从伯爵升为国公,这也很厉害了。李植现在到北京来了,会不会把天津的老国公府赏给自己?
李兴想着想着,笑了起来。
李植抬头想了想,沉默了一会,说道:“崔昌武慷慨激昂,为国为民毫无保留。朕命他在大明变法,他做得可圈可点。最后虽因为废帝朱由检倒行逆施而失败,但他不惜以一死明肃大义,此志足以令天下人动容。”
“崔氏本是清河郡人士,朕封崔昌武清河侯,以彪彰其人大公无私之精神。”
“待崔昌武伤愈复出后,令他担任大齐首相,协助朕管理天下百姓。”
听到李植的话,众人对视了一眼。
崔昌武这个人,百官们没一个不服。虽然说这个人在做纪检工作时候杀了不少人,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因为崔昌武实在太清廉正直,被崔昌武得罪的人真是找不到一点他的把柄。而在崔昌武被朱由检关进天牢后,崔昌武在大齐的声望更是达到新的高度。
崔昌武虽然资历不是最老的,但是这个侯爵众人口服心服。
李植没有看百官的反应,以李植现在的威望,不管怎样安排人事都没人敢闲言碎语。
接下来的事情就按部就班,不需要李植一一宣布了。
一个负责礼仪事务的小官看了看李植的脸色,走出来大声喊道:“天子妻室崔氏贞良淑德,椒兰惠质,奉为大齐皇后母仪天下。”
然后他拿着李植昨天晚上写好的封赏名单开始宣读:“平东伯郑开成老成有功,进平国侯。”
“镇北伯钟峰多谋善战,进镇国侯。”
“辽东巡抚郑元克己奉公,升任东北三省都督,封北勤伯。”
那封赏的名单非常长,小官员一个个念下来,最后花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在狂喜的百官面前把封赏的名单全部读完。
最后,皇极殿中的百官虽然都恭敬站着不说话,但殿中的气氛已经陷入一种白热化。
李植看了看眼睛发亮的百官们,沉默了好久。
最后他正色说道:“大家今日升官晋爵,不能沾沾自喜。世界很大,红夷、英夷和白夷仗着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还在挑衅我们。诸位权力变大,责任也就更大。要时时记住公德,记住这个民族的利益,要记住我们的使命是让这个民族成为世界的主人。”
百官们被李植严厉的提醒说得脸上一凛,一个个都从狂喜中清醒过来。
李兴大声喊道:“兄上圣明!我等岂敢丝毫懈怠?”
百官们齐齐双手前揖,跪在了地上,齐声喊道:“吾皇圣明!我等岂敢丝毫懈怠?”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教宗
1656年3月,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站在圣伯多禄大殿的母爱小堂中,仔细地看着这一座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这是一尊白色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幅雕塑时年仅24岁,这也是他唯一签名的作品。
高大的雕塑上面,两个圣灵的人物线条栩栩如生。每一次亚历山大七世看着这一组雕像,就像是看到了耶稣所经历的那一场浩劫,看到了残酷罗马执政官的无情和骄傲。
无情是一种罪。
骄傲更是一种原罪。
亚历山大七世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
“伟大的艺术,伟大的米开朗基罗。”
亚历山大七世对这尊作品的创作者发出了衷心的赞叹。毫无疑问,这个雕塑的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成就。这样宗教题材的艺术品越多越好,每多一具,教会的影响力就会强一分。
在今天的欧洲,教会的影响力面临一些挑战。亚历山大七世是一个博学的教皇,他是前教皇保罗五世的曾外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轻松洞穿许多复杂的问题。在教皇看来,最近一百年出现的宗教改革以及一系列宗教战争都是因为大航海时代的原因。
地理上的开拓带来文化上的变化,导致新教教徒试图挑战本来毫无缝隙的旧秩序。在欧洲的北面,不符合教会利益的新教渐渐压倒了教会的势力。
不过亚历山大七世是个识时务的教皇,他明白旧秩序已经不可恢复。
教皇国的情况依旧可以维持,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依旧是虔诚的。即便是选择新教的欧洲人依旧会崇敬自己。现在教皇是罗马城和附近有影响力的大势力,并且名义上是欧洲所有百姓的宗教领袖,这就足够了。
亚历山大七世现在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一个会影响整个欧洲生死的新问题——来自东方的威胁。
他收回了在“圣殇”上留驻的目光,缓缓走出了母爱小堂,宏大的圣伯多禄大殿出现在教皇的眼前。
这是欧洲最宏伟的教堂,教堂的中央是伟大艺术家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这个用于主持弥撒的宏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