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藩王》第181章


显然,燕王本人也不信李景隆竟然会派人来这里捣乱。
就算李景隆会派人来捣乱,这个人也必须给燕王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人一看燕王竟然不信,脸色大变,一边拼命的磕头,一边连声的说:“属下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诓骗殿下!”
另外四人一看这阵势,心想活命要紧,也顾不得什么泄密之类的后果了,赶紧跟进,一边磕头一边喊道:“千真万确!真的是曹国公派我们来的!”感谢书友cpx33的十张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城书友尾号116的三张推荐票支持。
第二百七十四章 留守
燕王一看这五个人的状态,反倒陷入了沉思。
看来还真是那李景隆把他们派来的?
但是李景隆这么做,图的是什么?
光凭李景隆一人,肯定没这么大的胆子。
难道这件事有建文帝的安排?
一边跟孤王搞议和,一边来搞小动作。
燕王嘴角阵阵冷笑。
唉不对。
燕王忽然一想,还没问清楚李景隆派这五个人来干什么了呢!
这么关键的事,自己竟然忘了!
唉,看来还是满脑子都是郑和那档子事,连带着让自己都糊涂了。
燕王盯着那人问:“曹国公派你们来做什么?”
那人战战兢兢的说:“曹国公听说殿下搞了个什么铁路,就派小的们来看看究竟!”
燕王一听,心念一动。
虽然如今南北议和了,但是李景隆却还是被建文帝留在了开封一带,全权负责与燕王沟通一事。
燕王琢磨着,李景隆平白无故的派这五个人看自己的火车干什么?是出于个人好奇擅作主张,还是出自建文帝的授意?
燕王盯着五人阵阵冷笑:“有什么好看的?你们竟然张口就说来孤王这军事重地就是为了好奇二字?当孤王这里的人都是三岁小孩吗?”
五人一看,忙跪在地上,又是一阵磕头。
燕王一看这阵势,看来李景隆把他们派来还真是为了看火车的?
沉吟了一番,燕王挥了挥手,告诉许英:“让陈大壮亲自跑一趟,姜恒再派一个排的人跟着,把这五个人给李景隆送过去吧。”
他现在只想一门心思闷头搞军工建设憋大招,还不想因为这么个由子,破坏好不容易形成的南北和平。
许英领命,即刻安排此事去了。
燕王却陷入了沉思,李景隆这么做真的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是建文帝的授意?
其实李景隆真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当初南北签订议和协议后,李景隆本来想这下子彻底轻松了,终于可以重回江南去玩了。想到江南那好风景、女人,李景隆就是归心似箭。
哪知还没等他高兴半天,建文帝兜头就是一盆冷水泼了下来。
建文帝竟然让他留守德州!
李景隆一听这命令,立即睁大了眼睛盯着建文帝,表情十分的复杂。
也就是他是开国功勋之后,又加上欺负建文帝“老实”,才敢这么盯着人家看。
要是换做老朱做皇帝那会,便是李景隆他爹李文忠那么不吃亏的人,都是大气不敢多喘一口。
李景隆也感觉自己这么盯着皇上不合适,要是让那些言官知道了,肯定唾沫星子都能把自己淹死,于是摇身一变,从原来的纨绔子弟,竟然变成了苏秦说客,给建文帝分析起了军政大局。
李景隆一拱手说:“陛下,如今南北议和刚刚签订,这和平环境来之不易,非是属下不愿为陛下坐镇,只不过属下担心自己一旦坐镇德州,会引起燕王的猜疑,从而增加双方发生摩擦冲突的概率,到时候一旦开战,则咱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和平环境就付诸流水了!”
建文帝盯着李景隆看了又看,心里忍俊不禁,这家伙为了回江南,竟然都拽起了名词,什么“概率”、“付诸流水”之类的,之前怎么没发现这厮还有这两下子呢。
建文帝只好耐心的说:“只要朕不在这里留下重兵,除了按照规定在界线那边布置一万军马外,再给你德州城留下一万人,总共两万人马,燕王不会发生战略误判的。”
“什么?总共才给我留两万人?”
李景隆跳了起来,总共两万人留下,那自己更不干了。
这万一燕王大军杀过来,以虎豹军那变态的战斗力,自己这两万人都不够塞牙缝的。
说的难听点,真到了两军对阵的时候,李景隆想要跑路,区区两万人都不够给他当肉盾的!
建文帝反问道:“以虎豹军的战斗力,以朝廷军的斗志,两万与二十万有什么区别吗?”
李景隆虽然没有吭声,心里却在呐喊:“有啊!怎么没有!至少二十万人的肉盾厚实一些,可以让我跑得远一点!”
当然这种话他还没脸说出口。
建文帝耐心的给李景隆解释,以自己对燕王的了解,燕王现在肯定也迫切需要停战闷头发展,所以这三年内,只要咱们不太出格,燕王肯定不会主动挑衅的。
但是前线必须要留下人,既主持一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建文帝需要个人帮自己看清楚燕王究竟要搞什么名堂。
李景隆一听这话,想了想说:“魏国公与燕王有姻亲,而且办事牢靠,又对陛下忠心耿耿,留他在这里主持大局更为合适。”说完,看了眼建文帝身侧的徐辉祖。
虽然他跟徐辉祖关系一向不赖,但是这种时候了,一想徐辉祖本来就比自己强,本着不坑你坑谁的觉悟,还是厚着脸皮把徐辉祖抬了出来。
徐辉祖见李景隆拿自己背锅,非但没有变色,反而笑了笑。
建文帝笑了笑说:“朕还有很多要事要与魏国公商议,况且魏国公虽然对朝廷一片忠心,但是毕竟身份尴尬,要是留他在这里,长时间下去,朝廷的言官搞不好就会参他,到时候大家都不好。”
李景隆这才明白过来,一想起那些言官的德性,无事都要生非,更何况魏国公徐辉祖本来就是燕王的大舅哥,到时候身在一线与燕王沟通三年,到时候就真的成了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建文帝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说:“这里就全赖曹国公了。”
李景隆一看建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还能说什么,只好答应了下来。
送走了建文帝等人后,李景隆也就入住德州,然后就开始摇身一变,改行做了建筑商,开始修建城墙。
他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希望下次与燕王开战后,虎豹军打来的时候,虎豹军重炮一轰,城墙能多扛一会。
修着修着,派去北平刺探消息的人却回报燕王也在那里大搞什么矿业集团、钢铁集团什么的。
李景隆一听,原来燕王真没有南侵的意思啊,这下索性放开了心,一门心思都用在玩乐上。
至于修城墙的事,就临时拍板安排给了部将盛庸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怎么身上没伤?
说起来,盛庸虽然名字里有个庸字,但是干起工作来一点都不平庸。
他不但修城墙是把好手,而且打仗也不赖。
当然他的打仗能力需要后面实战的检验。
盛庸这边忙着修城墙,李景隆那边忙着玩乐,同时不忘派人随时去北平刺探消息,什么宁王朱磐?派出游击队搞破坏了,李景隆阵阵冷笑,皇上玩剩下的你还玩?这点把戏要是能难住燕王,朝廷会被逼着签合约?
等到听说游击队被包了饺子,朱磐?也被赶到了东北后,李景隆阵阵冷笑,继续玩乐。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听说燕王竟然在修建一个叫铁路的东西。
据说这玩意修好后,可以不用牛马之力,就能把远超平时好几千辆牛车的货物快速的运到关外。
李景隆听了当即惊呆了。
这世上竟然有这么牛叉的东西?
他呆了一呆,逐渐冷静了下来。
他虽然胆小,但是作为一个“功二代”,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有些东西的敏感还是很强的。
他当即意识到,要是燕王的这个什么火车是真的话,那不但对朝廷是个巨大的威胁,而且还将是彻底颠覆整个时代格局的玩意。
李景隆呆呆的坐着想了半天,一琢磨有必要派几个人去那什么西山军工厂去转转了,看看燕王在那里究竟都鼓捣了些什么。
打定主意,李景隆立即派了七个人去做这件事。
由于西山是军事重地,戒备森严,这七个人费了很大力气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