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21章


划。
在1942年5月,该计划就被赫斯曼和凯塞林批准,目前已经开始实施。
根据赫斯曼批准的E计划,未来将会开发E10、E25、E50和E75等四个系列的坦克/装甲车辆,用于取代现有的各种型号繁杂的坦克/装甲车辆。而且未来可以得到国防军开发合同的坦克/装甲车辆项目只有这4大系列(原本还有一个E100,也就是100吨级坦克/装甲车辆,不过被赫斯曼取消了)。
也就是说,现在展示给赫斯曼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在未来两三年内,也会被E50坦克和E75坦克所取代。而38t、3号、4号等系列的坦克/装甲车辆,则会被E10和E25所取代。
不过E50和E75必须在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出来,所以通过VK4001和VK5001这两个项目取得了技术和经验,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也希望虎式和黑豹坦克的性能足够优越。”赫斯曼点了点头,对克莱斯特元帅说,“元帅,如果今天的测试真的达到了预期,那就尽快组织量产吧。现在苏联已经蠢蠢欲动,我担心4号H型坦克挡不住斯大林的T34和KV1啊。”
T34和KV1在另一个时空是绝密项目,不过现在德国的装甲兵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主要是赫斯曼知道),连大致的性能指标都知道了。
所以德国从1941年开始就启动了反坦克炮升级计划,所有属于国防军/党卫军陆军的反坦克连的37mm、47mm、和50mm口径的反坦克炮全部被1940年定型的Park40反坦克炮替代。
这种反坦克炮发射的普通穿甲弹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直角穿透116mm的均质钢铁装甲,在着弹角度为30度时,还可以击穿94mm装甲。如果换成在眼下的德国国防军中几乎可以敞开供应的钨合金穿甲弹的话,Park40反坦克炮的威力还会增强,完全可以在1000米外击穿KV1重型坦克的装甲。
同时,从1941年的地中海战役后,属于德国国防军装甲兵的4号坦克也进行了升级。原先普遍装备的G型被淘汰给了意大利、克罗地亚匈牙利、西班牙和保加利亚等德国的友邦。德国国防军装甲兵的4号坦克全部换成了拥有48倍口径75mm炮的H型,火力也足够击穿KV1的装甲。
“帝国元帅,我可一点也不担心东线的苏联坦克。”装甲兵总监克莱斯特和大部分德国国防军的将帅们一样,并不太看得起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哪怕他们拥有T34和KV1。
克莱斯特说:“我们的4号H型、Park40和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都能对付它。而且我们还有一种专打坦克的飞机Hs129攻击机呢。上个星期我在库尔兰半岛的空军武器试验场见识过它的厉害了……那是一台长着翅膀的3号坦克,关键部位都有装甲,20mm炮都很难把它打下来。而且它还有一门50mm反坦克炮,足够对付T34和KV1坦克了。”
这种在另一个时空被德国人称为坦克开罐刀的反坦克攻击机的提前诞生并不是因为赫斯曼的行政指令,而是因为地中海战役后法国的全面投靠和资源供应情况的大幅改善,让德国一方的飞机和飞机发动机产能一下变得非常宽裕。因此许多总参谋部早就想要,但是因为产能不足而无法上马的项目都得以上马。
用来替代老爷的Hs123攻击机的Hs129攻击机就是在1941年初得以上马的项目。
而且因为德国在1941年初就把BMW601和BMW801和DB601等比较先进的发动机的生产授权,给了法国的土地神罗纳公司和西班牙瑞士公司,所以Hs129现在从法国人拿到的不是700匹马力的G。R。14M型发动机,而是功率更加强大的1000匹马力的BMW601发动机——就是福克零式使用的那款小双排14缸发动机。
因此这个时空的Hs129攻击机的性能比历史上原有的Hs129还要强大一些,在装备了沉重的50mm反坦克炮后,仍然飞出440公里的最高时速(3800米高度)。
第631章反动堡垒
第501重装坦克营的演示当然是非常成功,毕竟VK4001和VK5001这两个项目前前后后都搞了6年了,而且中间没有中断和放缓的时候,一直都是最高优先度的研发项目。所以到了1942年5月,赫斯曼看到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都已经是成熟产品了。无论动力系统、装甲防御和火力系统,都达到了让人满意的地步,完全满足了大规模装备的条件。
在完成了全部演示项目后,第501营就在营长鲁德尔少校的率领下登上了前往布雷斯特的列车。按照计划,他们会在5月15日抵达东线前线,编入东线总预备队,等待着在抵抗苏联红军的入侵战争中进行实战检验,顺便总结一下战场运用的经验。
赫斯曼在视察结束后也没回柏林去和来访的莫洛托夫扯淡,而是直接去了波兰,开始代表德国皇帝威廉三世视察巴巴罗萨防线,而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驻守东线的波兰防卫军打气。
因为在这个时空,德国在表面上并没有灭亡波兰,而是让德国皇帝兼任了波兰国王。虽然共君联盟在欧洲漫长的历史上,往往是两个国家合并的第一步(这是一种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合并),但毕竟合并还没有完成,波兰和德国理论上还是两个国家。所以“独立”的波兰王国也拥有自己的军队——以威廉三世国王(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三世)为统帅的波兰王国防卫军。
在即将发生的抗苏战争中,波兰王国防卫军将是站在最前线的炮灰!
“士气怎么样?”在从谢德尔采(华沙以东的重要城市)前往布格河畔的特雷斯波尔环形要塞视察途中,赫斯曼问和他同车的古德里安元帅。
“有点让人担心啊!”古德里安微微苦笑,“波兰人毕竟是波兰人,虽然大部分军官都和我们有共同的利益,但是普通士兵的士气普遍不高……”
古德里安现在东线总指挥,他的总部设在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旦泽市。不过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在旦泽总部,而是在巴巴罗萨防线各处视察。其中波兰更是视察的重中之重,不仅因为波兰和德国的关系总是有些特殊——在德国所有的共君联盟国中,波兰是独立意愿最强,而且还和德国轰轰烈烈打过一场。另外波兰还必定是苏联红军进攻的重点!
虽然现在苏欧(欧洲共同体)接壤的边境线很长,3000多公里。但并不是所有的地点都适合成为突破重点的,比如最北面的苏芬边境就不可能成为主战场——斯大林就算攻陷了芬兰全境,对德国的打击也不是很大。
和芬兰隔海相望的波罗的邦和立陶宛大公国也不大适合成为主要突破点。因为那一带遍布森林,不利于大部队进出,而且靠近波罗的海的地理位置又有利于拥有制海权的德国调动军队。另外德国在波兰的邦经营多年,根基很深,难以动摇。
南线的西乌克兰也不大适合突破,因为乌克兰人和苏联有血海深仇,而且非常亲德,完全站在纳粹德国一边。所以德国人在西乌克兰组织了数十万人的防卫军,还把西乌克兰首府利沃夫建成了一座可以长期坚守的要塞城市。西乌克兰,就是一大块很难啃动的乌克兰硬骨头。
更南线的罗马尼亚倒是够“软”的,在一开始拟定大雷雨计划的时候,红军总参谋部倒是想把罗马尼亚当成主攻方向,通过占领普洛耶什蒂油田来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瘫痪德国的战争机器。
可是德国在1941年就拿下了中东,经过了1年的努力,中东的石油生产完全恢复。现在中东的石油产量比罗马尼亚多几倍,拿下罗马尼亚已经不足以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了。
而突入罗马尼亚的苏联红军很有可能会在特兰西瓦尼亚山区受阻,很难迅速席卷中欧,而他们的后路又会被从波兰和西乌克兰出击的德国装甲集群切断。
所以罗马尼亚也不可能作为主攻方向。而剩下可以作为主攻方向的就是一马平川的波兰大平原了,从布格河畔到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只有区区660公里,而且全都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是装甲部队最适合的战场。
此外,波兰人和德国人之间的********始终存在。虽然现在德国也在波兰组织了人数超过50万的波兰防卫军,但是谁都知道这些波兰人是不会像乌克兰人一样和苏联拼死作战的。
……
“帝国元帅,您现在看到的就是特雷斯波尔环形要塞。”
在布格河畔,和布列斯特要塞隔河相望的地方,赫斯曼乘坐的大轿车正在一条环形便造公路上缓慢行驶。古德里安指着公路内侧显得有些空旷荒凉的,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土堆”地方,对赫斯曼说。
“最外侧是雷区和铁丝网,环绕着特雷斯波尔埋了几万枚反步兵和反坦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