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1156章


,海潮不时倒灌若大的地区虽河流密布,却只有东北吴淞江一条主干道,因此台风到来,或秋潦发作之时,上游汛水滚滚而来,却不能及时泄,故内涝严重。
但五胡乱华之时,大批中原百姓南逃,许多人就来到了这一带,投奔于当地陆氏等豪门,成为他们的佃客与部曲,人烟渐渐稠密,也开始了第一次开发。
然后到了唐朝,更多地区涌出海面,不过由于这些地区高低不平,土地酥软,往往会引发海涌,因此唐朝官府西起海盐,东到吴淞江南岸,筑起了一道百多里的悍海长堤,同时置了一个县,也是上海地区第一次正式置县编制。
这是第二次开发,由是人烟进一步稠密,一些船舶溯着吴淞江而上,于青龙镇交易,加上这时上海地区的农业也开始变得发达了,由是青龙镇成了一个商业重镇。
但真正开发,乃是从吴越开始一直到宋朝,这是第三次大开发。吴越时,专门置了都水营使与撩浅军,疏浚吴淞江与治理淀山湖,置了多道陡门、堤防与灌溉沟渠。在这个基础上,宋朝进一步开发,创造了许多围田、柜田、葑田和架田。围田与柜田与圩田大同小异,葑田则是指在水面上种植茭、蒲等作物,架田是在漂浮的木排上种植庄稼蔬菜。此外又出现了涂田与沙田。再加上官府有意引进北方的小麦与南方的占城稻,到了这时,上海地区的农业才渐渐与渔业持平。人口也从宋初的一万来户,发展到了十万户。
对于一个县来说,十万户已经很多很多了,但也不能说这里人烟稠密到了极致,毕竟它面积太大了,又因为多淤积沃田,亩产达到五六石,所以它容纳的百姓远远还没有达到极限。
不过即便没有改变,它还在继续发展着,不仅这里是渔米之乡,东南还有诸多盐场,因为百姓富裕,商贸发达,造成酒业繁荣,于是宋朝于吴淞江一条支流上置了一个酒务,名曰上海务。
到了北宋末,宋朝置了市舶务,南宋进一步发展,于是在青龙镇直接置了市舶司,上海务改成了上海镇,上海镇便是后来的上海市区,南宋末年人口膨胀到了近二十万户,称为小杭州。
南宋什么样子,蔡确不知道了,他继续说道:“华亭虽好,仍只是吴淞江两岸。”
“蔡公,是指东南没有主河泄洪?”段天水问道。
蔡确点了点头,因为东南一带没有主河泄洪,所以即便宋朝大规模开发,东南仍多是湖泽地形,只有渔业与盐业,罕有农业。
同时江潮大,只有一条主河道涨潮退潮,潮水很急,船只行驶不安全,特别是笨重的大型海船不易行驶。即便小型船只,也只能驶入青龙镇停泊青龙镇位于青浦,离入海口远,受潮水影响稍小。
因此南宋虽于青龙镇置了市舶司,却一直达不到其他市舶司的高度。随着因为吴淞江的淤积,许多船只便转移到上海镇停泊,上海镇便渐渐取代了青龙镇的地位,随后禁海来了
蔡确说到这里,用笔于地图上画了一道线,段天水与张荐看着这道线,连连说:“妙,妙。”
“某让你们去华亭县,可愿意否?”
蔡确一句话,让两人脸上全变了颜色未完待续。
第847章 上海务(下)
这道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着原来的一些河流与运河,浚通太湖与淀山湖,因为就着原来的一些河道,工程量不算是太浩大,但它的出现,能有效地调节整个太湖流域的水位,大运河就在太湖与淀山湖之间,也就是这道运河同样与大运河相通,还有一个意义,那便是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从淀山湖开始,淀山湖眼下还不是一个整体,不过快成为一个整体了,沟通难度不大,然后折向东南,再折向东北。
恩,黄浦江,它就是黄埔江。
提到黄浦江,后人多产生两个想法,一是它将上海一分两半,浦东浦西,二是运输意义。
实际它真正的意义,乃是上海一道最最重要的水利枢纽!
有了这道运河,那么整个上海地区中南部洪水到来时,就能及时泄往长江大海。
提到了上海,则能提到黄道婆,正是黄道婆的棉纺技术,使得松江棉花得以推广,到了明朝中叶,因为棉花业,松江富甲天下。但世人往往忽视了一点,黄浦江!
黄浦江从永乐年间开凿,海瑞进一步浚修,这才成型。不过那时明朝禁海了,因此海运的意义不大,不过因为有了这条运河,整个上海地区得以完全开发,造就了棉业、农业、渔业与商业的发达,才造就了“富甲天下”。
蔡确这个主意是很不错的,有了这道运河,整个华亭县都会得以开发利用,并且调节了太湖水利,同时借助这道运河,可以修建一个良港作为新的市舶司,一能沟通大运河,二也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三可以绕过钱塘江潮之苦。它的出现,会为东南商业、农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然而利害关系太大了。
就象熙宁三年,郏亶上书言吴中水利,天下水利美不过水田,水田之美美不过苏州,然而因为豪强胡乱侵占,圈湖为田圈河为田,汛水不得泄,由是时常泛滥成灾,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地区。于是提议对低洼区进行改造,五里七里为一纵浦,又七里十里为一横塘,使塘浦深阔而堤岸高厚,由是江海之水不能倒灌民田,洪水得泄,不至于形成内涝。朝廷同意了,但因为豪强的阻挠,仅执行了一年半,便黯然离开苏州。
如果不变,往后还有的折腾,从宋末,到南宋,朝廷一直有意整顿太湖流域乱围的情况,可始终不能很好的执行。
这一地区有钱有势的豪强太多了,不要说别的地区,仅是一个华亭县酒务,一年便给朝廷带来近七万贯的收益。现在华亭县面积虽在东南最大,但还不是最好的地区。
再看两人的出身,都是举人,但宋朝举人同样是不值钱的,段天水虽协助程昉有功,不过现在闲赋在家,仅是一个平民身份。
张荐要稍稍好一点,原来在密州市舶司做得不错,朝廷置银行司与行务,由是进入密州行务担任了一名重要的幕僚官,又因为有功,被张商英赏识,调到京城银行司,但仍是一名幕僚官,其实就是一名稍稍重要的胥吏!
以他们的小胳膊小腿的,根本不能主持这样的大工程。
“苏州这一段与你们无关,某已将户部侍郎杨潜古调任两浙路转运使杨汲,治汴功臣,沈披调任苏州知州沈括哥哥,曾主持过万春圩与六门堰工程,郏正夫郏亶自江东转运判官调任秀州知州。至于你们,张荐,某想以你为华亭知县,段天水为华亭主薄。”
这三个都是有来头的人,也就是天坍了,上面也有人替你们顶着,而且这三人都是善长水利。
但最最重要的是官哪。
不是随便给一个差职,而是真正的知县与主薄,一个紧县的知县与主薄宋朝将县分为赤县、畿县、望县、紧县、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八等,不过赤县与畿县多指京师周边诸县,余下州府只有后面六等,紧县乃是第二等。
张荐颤着声音说道:“蔡公,我朝人材济济,为何让属下与段兄前去华亭,主持这样庞大的水利?”
事情还是郏亶引起的。
郏亶就是苏州太仓人,所以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曾著四卷吴门水利书,正好熙宁变法,大兴水利,于是熙宁三年他上书苏州水利六失六得和治田利害七事,熙宁五年以司农寺判官的身份提举两浙水利,但他还围为湖为河,惹怒了当地豪强,加上旧派大臣煽风点火,仅是一年来时光,罢官回家。
但他不服啊,于是在老家太仓开圩崖,实践自己的水利理论,当年便获得了大丰收。数年后,朝廷才再度录用,除他为江东转运判官。
去年他听到老家内涝的消息,再加上朝廷风气在转变,再度上书给蔡确,希望朝廷派人整修太湖流域的水利,否则太湖以后不是苏州之美,而是苏州之苦。
王巨离开京城前,与蔡确长谈了许久,两人议论了很多事情,蔡确便讲了郏亶的上书。王巨想都没有想,就给予了否决。
原因很简单,虽然郏亶治理太湖流域的策略不仅仅是还围为湖河,但主题思想就是还围为湖,这样才能增加蓄水功能与排涝功能,汛有所泄,旱有所灌,同时又能防止两大潮水倒灌之苦。思路是对的,但想让豪强大规模腾出围田,重新为湖为河,那是不可能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