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第200章


“走咯爷们,咱们也吃饭去。禀了张信张大人,他老人家自有安排的——”
众人闻言也觉得在理,便一窝蜂地散了。
打发走了府外的军士,郑和悄步来到正殿,朝朱棣使了使眼色。朱棣会意,施施然地起身,全没了病态。只见他微眯了一眼张昺、谢贵二人,忽然狞笑起来:“二位,酒足饭饱了吧?”
张昺和谢贵正酒酣脑热,不知燕王怎么就忽然变了脸色,呆了呆,手中的杯盏也停了下来,愣愣地看着朱棣,不知发生了什么。
朱棣却猛地一摔酒杯,顿时从大殿的东西两道侧室里涌出数十名军士来。军士们又张玉、朱能领着,杀气腾腾地冲了过来。张昺、谢贵情知不妙,要摸腰间的宝剑,却哪里还有寸铁?顿时惊得跌倒在地,还没反应过来,已是被张玉、朱能一刀一个给杀了。
眼见轻易得手,朱棣腾地起身,扯下身上的袍服,露出铠甲来,一脚踢翻身前的酒案,拔剑在手冲军士道:“张玉、朱能、张武、柳升、陈珪、火真、谭渊、薛禄、薛贵,命你们分率一百人马,趁现在城里还没醒悟过来,即刻攻下九门,控住北平。”
众将早就磨拳搽掌地只等今日,眼见杀了朝廷的两名二品大员,不仅不慌张,反而觉得兴奋。如今得了朱棣将令,高声应了一声,也不多话,悄无声息地出了燕王府,分赴九门而去!
第五十五章 【一举两得】】
建文元年七月初四,燕王朱棣于燕王府擒杀朝廷派往北平的布政使张昺、都指挥谢贵,趁夜以早已藏在府中的八百勇士夺取九门,放邱福、火真等人辖下的军马入城,与都指挥张信里应外合,悄无声息地就控住了北平城。
北平城变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次日,通州卫指挥房胜率兵来归。又过一日,谢贵手下悍将马宣逃出北平后于蓟州起兵,就要来攻。燕王朱棣派出朱能领三千军马,轻而易举地就将马宣生擒了回来。一时间燕山各处守将大惊失色,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郭亨、永平守将赵彝、郭亮纷纷投奔燕王。
辽阳卫指挥叶大旺趁机与永平守将赵彝、郭亮里应外合,奇袭朝廷派往永平的守将宋忠。燕王朱棣的原两万亲军在乱军中将宋忠斩杀,重归燕王府麾下。一时间燕王朱棣又重新掌握了北平、燕山各处关碍,辖下人马增至十万有余。
偏在满城欢庆之时,通州军马来报,长兴侯耿炳文奉旨率三十万大军正杀向北平。众将杀意正浓,得了消息,不仅不慌,反而高兴,便要带兵迎战。燕王却在此时犯起了踌躇,毕竟自己不愿做乱臣贼子,便上书朝廷曰:“橚槫柏桂楩五弟不数年间并见削夺。虽其皆有愆过,未闻不轨之图,万岁可裁减护卫,轻可赐敕诫励,则朝廷于厚亲之仁惩过之义,两尽其美矣。吾从张、谢二人口中得知,朝中奸臣齐泰、黄子澄欲害我一家老小矣,方才起兵自保。望万岁亲贤臣、远小人,诛杀奸臣,以保我天家骨肉不自相残害,大明江山也可无虞。先皇在天有灵,也当欣慰矣!”
朱棣原想着自己的本章上去,朝廷必定重新彻查兵变起因。就算不查,也当迟疑用兵之事。岂料朝廷并不理会燕王奏折,耿炳文长驱直入,已至滹沱河处下寨,以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一军之饷。
大军压境,燕王这才醒悟过来,赶紧以张玉、朱能为先锋,自领兵马前去迎敌。到了中秋夜,朝廷军马不料燕军来得如此之快,兀自在军中饮酒作乐。张玉和朱能趁机领着五千军马杀了过去,尽克朝廷三万先锋军。败军刚回滹沱河大营报信,燕王朱棣已是领着众将又杀了过去。耿炳文三十万人马顿时乱作一团,自相践踏者无数,大败而去。耿炳文逃入真定城,闭门固守,不再出战。
真定城易守难攻,朱棣率军攻城三日不克,因担心北平空虚,匆匆还师,也不恋战。
耿炳文大败的消息很快传入京师,建文帝依黄子澄举荐,以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伐燕?。又令驻守在辽东的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是年九月,李景隆军至德州,收耿炳文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五十万,进抵河涧驻扎。
朱棣得知李景隆用兵的消息,不仅不惊,反笑道:“兵法有五败,这李氏全犯了,必败无疑”。
众将轻轻松松就击败老将耿炳文,心气正高,如今听燕王又下此断语,气势更盛。邱福因问:“殿下,不知李景隆的五败,是哪五败?”
朱棣一笑,侃侃而言:“政令不修,上下离心,此一败也;兵将不宜北战,粮草不足,此二败也;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此三败也;求胜心切,以致刚愎自用,此四败也;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不能团结一心,此五败也。试问如此大军,别说五十万,便是五百万,本王又何惧之有?”
众将听罢尽皆大笑,安心备战。燕王眼见军士斗志昂扬,也自满意。次日,为引南军深入,燕王以姚广孝助世子朱高炽,及五千军马留守北平,自己则亲率大军驰援永平。这还罢了,燕王临走时更将南边门户——卢沟桥的三千守兵尽皆撤回北平。
李景隆听说燕王率军赴援永平,心中大喜过望,果然率师直趋北平城下。
燕王世子朱高炽依着道衍和尚的设计,在北平城内外严密部署。城内的妇孺也自发上城守护。李景隆几次攻城,皆被击退。燕军趁夜于城墙泼水,因北边夜寒,积水结冰。及至次日,朝廷的五十万大军面对这一座冰城,也自束手无策。
此时燕王朱棣率领手下精兵强将直扑永平,江阴侯吴高自知不敌,不敢应战,退往山海关。燕军解了永平之围,却并不急于回师北平,反而率军直趋大宁?。
大宁乃是宁王朱权的封地。说起这位宁王,可是洪武皇帝膝下皇子中极出类拔萃的一个人物,只是因为年幼,没有显出来罢了。洪武十一年时,江南数月暴雨不止,灾民数十万流离失所、饿殍满地,洪武皇帝险些下了罪己诏以求上苍停雨。及至西宫杨妃忽然也诞下一位浑身冒着白光的皇子,暴雨方骤然停歇,一时间天下皆惊,奔走传诵,说得玄乎其玄。洪武皇帝亲往西宫查看,只见这孩子眉清目朗,隐隐透着仙气,与神庙里供着的太上老君竟然十分相像。朱元璋又是惊又是喜,竟动了另立储君的念头,给这孩子取名曰朱权,也便是如今的宁王了。而后又与功勋老臣不是太子派、便是秦王派、或是晋王派,怎么也轮不到这位宁王,朱元璋方才打消了念头。
可这位宁王长成之后,果然聪颖异于常人,智计也很出众,以善谋著称。至就藩大宁之后,宁王很快便收编了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戍卫一方,元人闻其名则避之。
建文元年,建文帝因忧心宁王倒戈燕王,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何许人,岂会不知朝廷的伎俩?情知自己一旦入京必定落得周王的下场,竟以军事为由断然拒绝。自守了大宁,坐山观朝廷与燕王二虎相争,只等时机一到便要出来收拾局面,用的是黄雀在后的计策。
燕王和道衍和尚就是瞧准了这一个空隙,计议之下深觉自己兵力不足,难敌朝廷一再派兵来攻,身后又有宁王这么一支雄兵窥视,总是大患。相较而言,如今李景隆攻北平,也只算得是疥癣之疾罢了。
燕王解了永平之围,便率兵从刘家口走走小路直驱大宁,诈称为朝廷逼得走投无路,特来求救。朱权眼见是个机会,却拿不准燕王是否真心来投,便只许燕王单人匹马入城。燕王无奈,却也只得从命,入内携宁王手大哭,痛诉前番起兵无奈。朱权也附和,朝廷为齐泰等一干奸邪小人把持,蒙蔽了天子,这才有了这许多骨肉相残的事。因而二人计议之后,宁王以兄弟情谊,允诺出兵帮燕王夺回北平,再联名上书朝廷请除奸佞。燕王又住了几日,方告辞二处,就要率兵直驱北平城。宁王相送直至郊外,岂料这正是燕王设计的好计策,早有燕军埋伏在两侧,一窝蜂地便冲了出来,挟持了宁王朱权。
燕王朱棣趁机收编泰宁、朵颜、福余三卫精锐之师,兵力大盛,这才快马奔回北平。燕军内外夹攻,李景隆一干久攻不下的乌合之众全然不是敌手,溃败而去,曹国公李景隆竟乘夜率先出逃,退至德州。次日,尚在营寨的军士听说主帅已逃,也自一哄而散,留下兵粮无数。
第五十六章 【燕王大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