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莫声谷》第319章


宋远桥已经止住悲声,一听张松溪的话,就知道里面别有玄奥,只是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宋远桥不好多问。
一行人安顿好了,为张翠山布置好灵堂。师兄弟几个才有时间,聚一聚。
宋远桥说道:“老四,你为什么说咱们宜静不宜动?”
张松溪说道:“大哥,这一次围攻光明顶,不说明教如何,我五大派其实也好不到哪里,不说起其他,咱们武当可是伤了元气了。”
宋远桥虽然已经不大管事情,但是一想到回来的这么多棺木,心中就微微抽搐。
武当派之中,就属宋远桥的所收的弟子最多,这才死去的弟子,很多都是宋远桥的,又怎么不让宋远桥伤心难过啊。
张松溪继续说道:“而其中四派也是如此。虽然光明顶之战,让五大派声威大震,但是各派元气以伤,今后一段时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之内,武林不会有什么大动静了,大家都在添伤口。而我武当派如何大举行动,还让其他四派有不好的联想。”
宋远桥主持武当多年,不用张松溪说的太仔细,就知道张松溪的意思,大家都在添伤口,惟独你武当大大出手,你武当是不是想在各大派都实力受损的情况的下,挑战现在的武林格局。
这大派决计不会允许的。
宋远桥心中默默想到,悲哀的想到却是不能如此。不仅仅是各大派的猜忌,更多的是武当派的元气大伤,也需要舔伤口。真真不是大举出动的时候。
莫声谷说道:“大师兄放心,等五哥的后事处理过后,我就去一趟大雪山,决计不会放过宗格巴的。”
宋远桥说道:“老七,老五的仇,只能拜托你了。”
此时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哭声,有人传话进来,却是殷素素到了。
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莫声谷,心中都有些不自在,殷天正是被逼死的,武当派也有一分,只是却不能不见。宋远桥说道:“走吧,去看看老五家里吧。”
第三百二十七章婚讯
第三百二十七章婚讯
殷素素此来与张无忌抱头痛哭一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张翠山后事之后,不管如何也不留在武当山。武当山上下也知道她有心结,无法可想。
莫声谷对张无忌说道:“决定了吗?”
张无忌说道:“师傅,父亲已经去了,让母亲一个人留在西域,我实在是于心不忍。”
莫声谷叹了一口气,母子天伦,实在是天经地义之事,即便是莫声谷也找不出话来阻止。不过莫声谷却不愿张无忌离开武当,一来张无忌的基础已经牢固,正是要突飞猛进之时,在莫声谷的身边,有莫声谷的指导对张无忌有莫大好处。二来莫声谷已经隐隐约约对破碎虚空有所想法,下意识为武当派准备下一个天下第一高手,这个人选就是张无忌,不过张无忌的性子骗软,再叫上殷素素的武功心机,张无忌必然被殷素素玩弄于鼓掌之中,今后能不能再归武当派,却是两说了。
莫声谷说道:“罢了,这是我整理我近一段时间所学,你拿去吧。”莫声谷从怀中掏出一本笔记出来。
张无忌那来一看,只见之中,容阴阳冰火两种真气于一炉,其中玄机深藏,出人意料之外。张无忌一看就放不下来,但也知道不能在莫声谷面前太过失礼,强忍着放下去,说道:“师父,这本秘籍叫什么名字?”
莫声谷说道:“本就是为了你草草写出来的,还没有起什么名字。你看着叫吧。”
张无忌眼睛一转,说道:“不如就叫冰火玄功吧。”冰火两字对张无忌来说,实在是有特殊意义,不过与这书中的奥义相合,这样叫也并不不妥当之处。
莫声谷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说道:“也好,不过这武功不过是初稿而已。今后你有空常来武当,有什么不解之处,可以来问我。”
莫声谷却不知道他这么一答应,从今以后西域武当又多出一门武当派没有的绝学出来。
张无忌说道:“是。”
莫声谷忍不不住叮嘱道:“记得,你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是我武当派的人。”
张无忌说道:“弟子不敢或忘。”
莫声谷一回首看着旁边的书架,说道:“走吧。”
张无忌有些不忍心,说道:“师傅…………”
莫声谷说道:“怎么还要我送你不成吗?”
张无忌跪在地上,重重磕了几个头,头也不回的走了。
莫声谷听张无忌走了之后。重重的坐在椅子上怅然若失。只听门一动,一个人走了进来,莫声谷头也没有抬,但是听脚步之声,就知道是段盼儿。
段盼儿说道:“无忌这就走了。”
莫声谷说道:“无忌,那小子走了也好,从今天开始,我就好好陪你和儿子。”
正如莫声谷的想法,自光明顶大战之后。江湖上一阵风平浪静,只有一些小门派还有所所动作,所有的大门派都在舔伤口。一时间武林之中,平添几分祥和之气。莫声谷虽然说在武当山上陪伴妻儿。却也没有一直不动,这一段时间之中,莫声谷去了一趟大雪山,不过大雪山已经贼去楼空。没有一个大雪山弟子了。这藏地莽莽,莫声谷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宗格巴的踪影,只等恨恨不已。
不过武林之中的风平浪静。天下争龙之势,却风起云涌。
杨无敌坐拥两湖之地已经有数年之久,今日明教再江湖上除名,明教再各地的势力彻底成为了一盘散沙。原本明教分裂三十多年之久,各处分坛,不是没有想自立门户的,不过明教老人尚在还能压下去,此刻光明顶一战,明教之中阳顶天时代的高手,全部丧尽。之后的日月神教,也不敢向中原插手,而是命令各地明教弟子撤出中原,各地分坛哪里会理会光明顶。根本不认日月神教为明教的继承之人。
一时间兵变不断,好像一夜之间,所有还挂着明教的旗帜的义军,都纷纷易帜。如此良机宋青书岂能不抓住。
宋青书立即劝谏杨无敌,重整水军,水陆夹击,顺流而下,以击金陵。
说起金陵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物,就是朱元璋,这个明教低辈弟子,在这一场大乱之中,一当即立断夺得了明教在东南一带的所有权力。成为天下霸主之一。
其实不应该说是夺得,因为这片基业就是朱元璋打下来的,不过朱元璋毕竟是借了明教的实力,一直在明教的旗帜之下,不敢逾越,此刻明教一灭,正如顿开金锁走蛟龙,朱元璋再无顾忌之处了。
杨无敌引兵东下,朱元璋毫不示弱,引军西来,在长江之上,两军好一场大战。
朱元璋的武功谋略是天下第一等人选,说实在的杨无敌虽然武功上胜过朱元璋太多,但是在行军打仗之上,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杨无敌登坛拜将,委任宋青书全权。
宋青书主持大军,与朱元璋陆上对峙,决胜江上。
两方水军各有十万之众,将整个长江塞满了,扎下水寨,大战数日不分胜负。
最后宋青书全军压上,与朱元璋大战潘阳湖。无数战舰相互碰撞,接舷厮杀。朱元璋水军善用火器,数败宋青书。朱元璋到了决胜之机,全军压上,以求一举击败宋青书。宋青书此刻却翻了底牌,他在洞庭湖之中,三年之功,终于建成了一首炮舰,就是一首炮舰。
这一首炮舰,两侧一共有一百多门火炮,为了这么一百多门火炮,宋青书可谓将数百万铜钱全部熔铸了。可以说这一首炮舰都是钱堆出来了。
这一首炮舰一出,所向无敌。在宋青书的坐镇之下,冲朱元璋的坐舰而来。朱元璋见势不妙,起身而逃,留常遇春断后。
常遇春果然悍勇无敌,但在火炮之下,没有一点用处,只是宋青书怜常遇春也是习武之人,亲自出手。将常遇春击毙。
潘阳湖大败之后,朱元璋虽然陆军主力未损,但失去了长江水道之利。
宋青书将朱元璋主力置之不理,先派舟师犯金陵。以水军牵制朱元璋主力,然后派船将陆军顺流而下,克金陵等数十城。
朱元璋根基已失,军心浮动,不得已率军南下。
宋青书尾随而击之,朱元璋大败,降者甚多。朱元璋不甘受辱,遂自刎而死。
杨无敌入金陵,遣军各略江南地。与张士诚对峙。在宋青书的帮助之下。范言奇一人独入平江城,杀张士诚于府邸之中,张军大乱,宋青书随即动兵,并张士诚之地。
此刻长江以南,精华之地,全部为杨无敌所有。但是杨无敌军中并非没有隐患的。
宋青书入杨无敌军中以来,下两湖,克朱元璋,杀张士诚,功劳赫赫。杨无敌的权威已经被宋青书撼动了,他们两人现在的关系有一比,就是李密与翟让。不过杨无敌无子,想将基业传给宋青书,此刻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