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澳洲》第424章


抱着这样的心思,刘易斯看着裁撤的相关解释。
根据上面的说法,为了促进南洋地区的发展,维护当地的长治久安。内阁决定,将原南洋海外领的行政体制,完全裁撤。下属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吕宋岛、棉兰老岛、苏拉威西岛、锡兰岛等军镇,合并改为十省。
分别是北马镇升级成的北马省、南马镇升级成的南马省、苏门答腊岛各镇合并成的苏门答腊省、东婆罗镇升级成的东婆罗省、西婆罗镇升级成的西婆罗省、吕宋镇与米沙鄢镇和巴拉望镇合并而成的吕宋省、棉兰镇升级成的棉兰省、交趾镇升级成的交趾省、苏拉威西镇升级成的苏拉威西省、锡兰镇升级成的锡兰省。
嘉定、仰光、孟买等租借市,则保持原有的行政体制不变。
这么一来,之前对军镇所作出的政策限制,就基本取消。居住在那里的百姓,也要听从大明移民司的指示,进行重新安置。不能排除,会对原住民进行迁移。
对于滞留在交趾省的清国移民,也会按比例,分流到新建的十省份。这是考虑到距离和资源的因素,作出的就近安排。
到底这十省份,地广人稀。环境承载力,也相对较大。再加上大明也需要对当地土著,进行稀释、同化。所以这次移民安排,就摒弃了先前优先迁入大明本土的原则。
这样的话,也节约时间,加快大清移民的安置。
看到这,刘易斯的心思,也活了起来。因为以往,南洋海外领是军管区。所以各方面,都采取军事高压态势。一切不利于当地稳定的私人或商业行为,都遭到禁止。
使得在这之前,南洋海外领的很多地方,都禁止外人涉足。
只有新山、坤甸、亚齐、马尼拉等少数沿海大城市,才准许商人活动。大明本土的报社业,也仅有《大明日报》,准许在南洋发行。
所以总体上,南洋海外领,是相对封闭、保守的。
如今撤领建省,这些地方的商业政策,也会和大明趋同。一些禁止的商业活动,也会得到准许。比如他的报社,就有向这十省份扩张的可能性。
也是明京这块地儿的报社太多了,行业内的竞争力,着实大。其它本土省份,又本着先来后到的原则,早被大型报社瓜分了市场。使得他不得不,在明京这块地儿艰难求存。
即使他另辟蹊径,其它报社,也很快借鉴过来。所以为了保持优势,他经常绞尽脑汁的想新点子。
现在有机会去别的地方发展,他的压力,也会减小不少。
………………………………
第五百五十六章 裁领建省(四)
当然,这只是他的设想。能否成为现实,还要考虑到很多外在因素。毕竟他能想到的,别的报社,不可能想不到。而且最重要的是,新十省什么时候开放报禁,都是未知数。
到底十省之地,有很多都是新附之地。大明在当地的驻军,也没说要调防。因此很难估测,会在什么时候取消军事管制。
不过无论怎样,他都会去这十省闯闯。并且他都想好了,要去的省份。
这样想着,他的嘴角也微微上扬。
一直关注他的小张,马上不明所以道:“社长,你在笑什么?”。
“呵呵,你想不想回家看看?”。刘易斯没直接回应,而是换个话题道。
小张顿时愣住了,吞吞吐吐道:“社……社长,我那房子没什么可看的吧?”。因刚拿大明户籍,又是单身。所以他也没啥积蓄,就住着大明特意给低收入者的廉租屋里。
这是大明为缓和社会矛盾,特意实施的房产政策。也是大明从建国之初,就确立了资·本主义政体。使得商业,成为大明最紧要的产业之一。商人,也如同过江之鲫,多如牛毛。
尽管这为大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好处。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这也造成了社会贫富,迅速拉大。虽没达到‘富者田连陌阡,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地步,但是‘富者腰缠万贯,贫者仅以饱食’的现象,还是相对普遍的。
再加上大明的物价,因战争的影响,出现了大幅度通货膨胀。华元贬值、物价上涨,使得民众们的生活水平,出现大幅度倒退。
所以现阶段,阶级矛盾有一定的上扬。
为了保证大明的长治久安,官方特意在这等困难之际,加大廉租房的供给量。好尽最大努力,保证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听到小张的回答,刘易斯就知道他会错意了。便没好气的拍了一下小张的脑袋,恨铁不成钢道:“谁说房子就是家啊?我说的,是孟加拉。”。
“这………”,小张略有犹豫后,才接着道:“前些年英人大肆购粮,致使家家户户,几无余粮。又恰逢天神发怒,千里大旱。我一家五口,都在逃荒时,尽皆饿死。
后来幸得河神垂帘,才让我遇得商船,保住性命。”。
那次旱灾,刘易斯也经历过。正是这个原因,他的一家老小,才都暴尸荒野。现在小张一说,他也悲从心来。
就安慰了几句,压住内心的情绪,应声道:“这次裁领建省,锡兰也囊括在内。虽距离孟加拉还有些距离,但是坐船十日,就足以来回。
所以我私心想着,将咱们报社迁移过去。”。
也是故土难离!好不容易和家乡隔着近些,他就想在锡兰落脚。
虽然孟加拉地区,大明也有租借市。可是当地的报社,也都由大明官方掌控。一般私营报社,是没有资格在当地办报。
因此两相比较,他只能选择距离稍远一些的锡兰。
“那社长,是要离开明京了?”,小张有些不可思议道。
“怎么?你不愿随报社离开?”,刘易斯眼见小张眉头紧皱,语气中带着不愿,就声音危重的反问道。
小张头一缩,有些畏畏缩缩道:“社……社长,不是我不愿,而是锡兰那地方,百姓缺少教化,十分愚昧。咱们在那儿发报,也没人看啊!”。
当初被商船所救时,路过锡兰。尽管那地方,也被英人占着。但因当地的宝石颇受世人青睐的缘故,使得英人,只想方设法的从当地索取宝石。所以并未像大明这般,对当地百姓,实行教化。就是发行报纸,他们也不认字儿。
而且当地,大多是衣不遮体,食不能饱的贫民。
与英人同样统治的孟加拉相比,更加不如。
他们若在当地发行报纸,估计闻者寥寥。
只是对于这个问题,刘易斯也不是没有考虑。而且他也不是看了报纸,而一时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
就无所谓的笑了笑,解释道:“你有所不知。锡兰被大明救于苦海后。当地百姓,已经不用受尽英人盘·剥了。且看大明历来对新纳之地的仁政,莫不是先行礼仪教化。
所以假以时日,当地百姓就会民智大开。”,这是锡兰纳入大明的统治后,他就探知的消息。也是从那时,他就有了,回到故地的打算。
毕竟他知道,以大明历来实行的重商政策,不可能对南洋海外领的诸多疆域,一直实行封禁政策。因为那都是一个个重要的商业据点!只要运作适当,就能成为财源广广的聚宝盆。
所以总有一天,这些地方会开放禁令,允许自由行商。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以致他的诸多构想,都来不及完善。
小张却是看不到远了,就很无奈的嘟囔道:“可是教化非一日之功!等他们开启明智,咱们报社,也该喝西北风了。”。《天下丑闻》报社,不比那些官方报社。
除了固定的受众,就没有其它途径,获取资金。
这赚不到钱,他们的报社,就养不起人,难以运转下去。
即使锡兰当地的百姓,会开启明智。但这早晚,实在难以预料。他们这么将报社迁过去,实在是大大的冒险。
小张也是仗着自己和刘易斯关系亲近,才敢这么不客气的说话。不然像平时,他肯定以刘易斯马首是瞻。
对此,刘易斯也理解。
到底这一步,风险实在太大了。且依照常理,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不过刘易斯在明京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好不容易在诸多报社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没这么傻的,做这样亏本的买卖。即使再思乡心切,也不会做出这么鸡蛋碰石头的事情。
就撇撇嘴,反问道:“我有说,现在就迁到锡兰么?”。
(感谢深红色的熊的月票,也感谢七月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