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毒刺传说》第482章


对地雷,杜词是很紧张的,不过,侦察兵说这一带没见鬼子使用地雷,可能上一次战斗是白天,明目张胆地从道路进攻,鬼子也没有想到这一点儿。
白天侦查,炮楼据点的日军只是加固了炮楼和周围的工事,并没有筹建更多的工事,设置各种障碍,因为,杜词的判断是,这些鬼子不是来守卫阵地的,而是来作为进攻兵力,前出到前沿阵地的,就是说,鬼子将要报复性的进攻,而不是来这里蹲炮楼玩。
想到这一点儿,杜词对鬼子的地面埋设的爆炸物的担心就减轻了一些。
前半夜的战斗,搅拌得鬼子心神不宁,给鬼子的印象是,新四军担心日伪军主力进攻,提前进行预防性的骚扰行动。
日伪军检查了上一次战斗的战场,正确判断了炮楼的失陷是从内部进行的,不是强攻前沿阵地,所以,对炮楼周围一百米之内的地理状貌,没有采取过多的措施,认为不必要。
汽油桶是杜词的秘密武器,还有一些被战士们扛着的东西,也是秘密武器,这一次,杜词可是下了功夫的。
敌人兵力众多,如果正面硬杠,估计对打一两天都未必能结束,如果敌人冲锋,火力压制,则自己的兵力完全是找死,只能使用秘密武器,逆转形势。
杜词从来不喜欢用优势兵力压垮敌人,那种战斗谁都可以,何必要他这样的高精尖人才?
上一次,新四军见证了他的能力,到是,那是一次欺诈行为,突然偷袭,并且,由于敌人的爬设置比较精细,杜词没有顺利偷袭,费尽心机,很是懊恼呢,希望这一次,不仅进一步征服新四军战士们的心,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威信,迅速将自己的战术技能都传授给他们,提升战斗力。
杜词可不希望有了自己的抗战,还要打八年,而且,还那么窝里窝囊的。
完全是教科书式的战斗准备,被灭掉了探照灯和手电筒的日军,只能躲避在炮楼里,忐忑不安地观察着,倾听着,警卫着,他们不知道对面围攻的是什么部队,到底有多少人,抱着什么心思,这种苦恼是很折磨人的。
因为胆怯,日军指挥官禁止士兵外出侦查,只是要求使用步枪朝外面间歇性地射击,火力警戒,反正,距离炮楼的院墙五十多米的地方,都被削掉了一切草木,土丘,如果新四军进攻冲锋的话,会暴露出来。
日伪军虽然进攻不足,守却有余,所以,希望用这种办法,立于不败之地,等天明以后再找敌人算账。
日军有明确的战斗计划,现在,不能因为敌人的袭击就擅自改变一切。
前半夜的时候,杜词也一直在试探和观察,发现敌人不敢出来,很高兴,这也符合他的预期,因为上一次战斗以后,鬼子必然受到很大震撼,不会莽撞接战的。
汽油桶,大量的炸药,这就是杜词的秘密武器,在南京保卫战中已经大量使用了,这是成熟的技术,而且,威力巨大。
本来,经过那条小河是个大麻烦,但是,汽油桶可以封闭以后在水上漂浮,轻易推选过去了,小河的水也不多,可以轻易跋涉。
当然,之前,杜词亲自过河侦查,避免遭遇敌人的伏击。
大约六十多米的距离以后,算是抵进阵地了,杜词立刻下令大家挖掘炮兵阵地,为了避免敌人发现,他们使用的是匕首,可以轻易挖掘,静悄悄的,先挖出自己隐身的地方,然后是稍大的单兵坑和战壕链接,最后,他反复计算感觉,确定汽油桶大炮的仰射角度问题。
在南京保卫战中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一些数据还是深刻的,所以,仰角和距离的关系,打击目标的高低,都综合考虑进去了。
后半夜尽管新四军不再扰乱,日军也没有派人侦查,指挥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为了部队的安全,没有主动搜查。
如果敌人搜查呢?当然麻烦了,杜词必须用侦察兵的战斗能力,干掉敌人。
在后方,杜词布置了一个班级的战士,还有一挺轻机枪,真有敌人侦查的话,马上让他们射击,恐吓敌人。
无论如何,杜词的心态都是不平静的,各种担心,直到所有准备工作按时完成。
一个汽油桶,有三个炸药包,那种包裹整齐,有专门******和引信的东西,可以说,大家都杜词极为敬畏,对这样的东西也很好奇,就连鱼叔和小海鼠都没有见过呢。
杜词最后往汽油桶大炮的后面填充了一下泥土,用手指夯实。
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接着,晨曦逐渐来临,杜词用肉眼盯着敌人的炮楼,终于下令:“点火。”
火镰点火,很落后,点燃以后,引信发出了嗤嗤的火花和燃烧的响声,随即,一片火光一闪,轰一声,将一个上百斤的大型炸药包轰出去了。
鬼子卫兵正在打瞌睡,上下眼皮一眨一碰的,走路都是机械的了,到那时,他们的脑海也是高度紧张的,听到熟悉的火药引信嗤响的声音,立刻鸣枪示警:“炸药,炸药!”
第六百三十五章 惨烈的屠杀
?日军立刻射击,好几个哨兵的枪声震耳欲聋,让清晨的寂静被彻底打破,日军还能瞬间根据听觉,是找到了方向,尤其是炮楼上的哨兵,对准南边开枪射击。
鬼子在炮楼四层的机枪瞬间开始扫射,打哪里,打多少不管,只要能将枪响起了,就能吓唬人,是心理震慑作用。
听到枪声,日军指挥官一骨碌从地上跳起来,拔出手枪,冲到了外面,其他日军士兵也纷纷呼喊:“战斗,战斗,敌人偷袭啊!”
日军指挥官是居住在院子里新盖的房子里的,刚出来,身边满是士兵,手忙脚乱,有的睡意惺忪,摇摇晃晃:“无耻的支那人,又来偷袭了,”
院落里满身是咒骂声,穿鞋子的声音,碰撞跌倒的声音,拉枪栓的声音,但是,也有一股巨大的爆炸声音,骤然掩盖了这一切。
鬼子反应很快,几乎闪电般冲出来了,而超级汽油桶臼炮的发射,则不能设置太短的引信,因为,发射的人要逃跑自保啊。
这种装置,有一定的危险性,万一发射的时候,因为炸药包裹形状或者其他差错,炸药包没有发射出去呢?或者发射得很低呢?或者稍一发射据爆炸了呢?
点燃引信以后,大家要的是撤退,顺着挖掘的沟壑猫腰逃走,而只有一个人还在,那就是杜词。
杜词将棉絮堵塞了耳朵,所有参战的战士都是如此,大家先跑了,杜词还在,等待着消息,观察效果。
当然,撤退的士兵并没有完全离开,只有二十米的距离。
好多日伪军都听到了大型炸药包发射的声音,那种大型物体飞行的声音并不刺耳,身上只有些迟钝,在炮楼上和院子里的日伪军,都莫名其妙,因为,这不是炮火。
杜词这边的炮击小组的战士,也隐蔽起来,观察,心里期盼着奇迹,希望能把鬼子的炮楼掀翻一个角落,或者炸得鬼子们哭爹喊娘。
“那么沉重的东西,能发射出去?”大家心里没底,又担心杜词的安全,心里七上八下。
更远的新四军战士们,因为知道攻击的时间,都很紧张,不知道杜词的秘密武器大家伙能有多大威力。
“要,飞起来了。”
“天哪。”
“真行啊,轰出去了。”
新四军战士们的要求很低,只要轰出去,砸到鬼子的头顶上,让敌人晕乎一阵,死个七八十来个人就行了,哈哈,咱们趁机撤退,神不知鬼不觉……
战士们心情很爽,可是不知道,如果真是那个效果,他们的排长同志就要骂娘跳脚了。
杜词还是盯着那个大家伙飞到鬼子的炮楼边缘,在院子里,几乎是砸在炮楼外壁上,才长出了一口气的。
轰!爆炸了。
一百五十多斤的土制炸药包裹,在引信触发以后,骤然爆炸,一片刺眼的蓝色闪电,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
日军指挥官和他刚出来的许多士兵,东洋人,支那伪军,还有汉城和高雄当地来的辅助士兵,都被这些闪电和雷声吞噬了。
炸药包击中了炮楼,准确,成功,爆炸的时候,巨大的威力,恐怖的气浪将整个炮楼的上面两层彻底崩飞,巨大的炮楼顶端顿时化成了一大片恐怖的岩石和碎土瓦砾的破片杀伤烟雾,向周围广大的地域刺杀。
炮楼顶端上的日军飞出去几十米远,摔死在地上,其实在摔死之前,已经被好多弹片射穿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