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戒》第389章


最后十四阿哥再度提到那张纸条:“这张纸条来得十分蹊跷,但意义非同小可,不知道背地帮我的那位到底是谁。”
八阿哥道:“他既帮了一次,自然就会帮第二次,待日后事情明朗,他自然会现身相见。”
十阿哥道:“没错,他现在之所以不出面见十四弟,想必是身份有所不便。”
十四阿哥点点头,道:“那暂时先保持默契,日后必见分晓。”
八九十三位阿哥起身离开时,八阿哥突然想起来提醒道:“对了,十四弟,隆科多被刺客打成重伤,现在的步军统领换成了冯唐。”
十四阿哥道:“这时三位哥哥怎么看?”
八阿哥道:“我们认为那个刺客的目标并不是废太子,就是隆科多。”
“此话怎讲?”
“步军统领一职事关重大,隆科多偏偏在这时受重伤,这事怎么看都没那么简单,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谁下的手。”
十四阿哥道:“要想知道谁下的手,须先搞清楚隆科多是谁的人。”
“不是我们的人,也不是我们下的手……看手段像大哥,但大哥现在没必要这么做……”
“既不是我们的人,四哥也没必要。”说到这里十四阿哥猛然想到什么,道:“难道是冯唐?”
八阿哥也刚好想到此处,道:“现在只要弄清楚冯唐是不是老四的人,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嗯。”
如果冯唐是老四的人,那他打伤隆科多就能说得通了。
就在十四和八九十几位阿哥讨论隆科多和冯唐的时候,四阿哥刚好到了十三阿哥府上。
“老十四怎么样了?”
“已无大碍。”
十三阿哥笑了笑,道:“果然是装病。”
四阿哥不动声色道:“老八已无继位可能,他们将老十四叫回来也是意料之中。”
十三阿哥点点头,问:“对了四哥,那两头海东青查到是谁做的吗?”
四阿哥摇摇头:“还没有查出来,不知是哪位高人在背后帮我们。”
“那两只鹰都经了哪些人的手?”
胤禛仍是摇头,道:“据说最后是贾里玉呈上,我开始断定是他,不过让弘历问了之后,他否认了。”
十三阿哥想了想,笑道:“那多半就是了。”
“如果是的话,他何以不承认?”
“如果承认,就表示他要完全站在四哥你这边了,现在我们和八哥、十四弟那边的局势都还没有明朗,他贸然站过来,风险太大。”
胤禛道:“我在想另外一种可能,不过只是猜想了……”
“什么?”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是皇阿玛的意思?”
“皇阿玛?”十三阿哥神情一凝,想了好一会,道:“如果是皇阿玛,那四哥你……”
胤禛点点头,道:“我有这样的猜想倒不是毫无根据,前几日皇阿玛单独找我聊天,提到过一句话,我没敢过多猜测,说出来十三弟你替我分析一下。”
“四哥你说。”
“皇阿玛跟我说,你是百炼钢,但有时候也要绕指柔,贪官污吏该打还要打,但也要懂得安定人心……”
十三阿哥压低声音道:“皇阿玛这是在教四哥为君之道……”
胤禛点头,语气谨慎道:“我猜想皇阿玛已经有意将皇位传给我,不过这次十四弟回来……”
十三阿哥道:“老八不是四哥对手,十四弟也是一样。”
“不……”胤禛面色沉重地摇摇头,“原本我也这么认为,但隆科多一事让我信心动摇了。”
“隆科多?”
“这件事我准备登基之后再跟十三弟你说的,隆科多一直是支持我的。”
十三阿哥闻言愣了一下,心里对这个四哥不免又多了一成佩服,随即又变成忧虑,道:“如果隆科多也是皇阿玛的意思……”
胤禛重重地点头。
如果隆科重伤多也是康熙的有意安排,那就表示他在十四和四之间再一次犹豫了。
……
等到十四阿哥的身体完全康复之后,康熙在宫中摆了一场宴席,既为十四阿哥接风,褒奖他打胜仗,同时也有父子君臣之间聚一聚的意思。
宴席上面,康熙对十四阿哥不吝夸赞之词,听得诸位阿哥及各位大臣心领神会,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场宫宴即将进入最高潮的时候,康熙突然说道:“自大将军王归来之后,边疆战事日益吃紧,看来只有大将军王的威名才能镇得住他们,好在如今大将军王的身体已经恢复,不日即可启程,再为朕分忧。”
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在座众人无不惊愕,适才的“心领神会”顿时被推翻,他们发现自己终终究还是跟不上陛下的思路啊。
当然,满屋子最震惊的还是十四阿哥本人,他费尽心机地回来,就是希望自己能在那个最关键的时刻在场,但他万万没料到,皇阿玛还是要把他送走。
错愕之后是失望,失望之后是伤心。
然后他起身,谢恩。
“陛下,大将军王重伤初愈,再回战场,凶险倍增,臣愿保举一人一路随身保护大将军王。”
说话的是神武营将军兼新任步军统领冯唐。
康熙道:“爱卿要保举何人?”
“神武营总教头、南书房行走贾里玉。”
康熙怔了一下,点点头道:“准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红楼一梦(上)
之前在南书房,贾里玉为了套康熙的话,故意说自己想和十三阿哥切磋切磋武艺,后来康熙果然主动提起十四阿哥,并笑着跟贾里玉说,不要找身体不好的十三阿哥,要切磋就去找纵横沙场的十四阿哥。
当时康熙提到十四阿哥的语气十分欣慰和自豪,有一种在诸多儿子中,老十四最得朕心的感觉。
不过俗话说,天威难测,自古帝王心深如海,做事情往往虚虚实实,故意让人捉摸不透,贾里玉当初做皇帝虽然是玩票性质,但身居其位,对应的心态还是能轻易感受得到。
因此,为了测试康熙对十四阿哥的真正态度,他特地设计请回了十四阿哥,加入康熙最终决定留下十四阿哥,那就说明在老四和老十四之间,他仍旧没有打定主意,两人仍旧各有五分胜算。
如果康熙最终还是送走了十四阿哥,那就表示他下定决心要扶持老四,这个时候,贾里玉就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计划,那就是跟老十四一起去边疆。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是大将军王在外?
为了确保自己最终能跟十四阿哥一起去边疆,他特地找到冯唐,慷慨激昂地向他表达了自己想建功立业的愿望,阐述了自己一心征战沙场的决心。
在和贾里玉的聊天中,冯唐发现贾里玉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对兵法也十分精通,排兵布阵,岩演示战略,全部游刃有余。
这个发现让冯唐既惊且喜,贾里玉趁机说出自己的猜测:“如今边疆战事依然吃紧,如果我所料不差,等到大将军王身体康复之后,陛下多半还会送他回战场。十四阿哥千金之体,皇家血脉,重伤初愈的他再回战场,将会凶险万分,到时候还请冯将军向陛下保举在下,随同大将军王一起去往边疆,有在下随身护卫,可保大将军王万无一失。”
冯唐一听,哪有不赞成的道理,当即答允,表示只要陛下再度派遣十四阿哥去边疆,他会第一时间出来保举贾里玉。
宴席之上,康熙不出贾里玉意料地当场下旨,令十四阿哥三日后启程去边疆,继续督战,加封固山亲王,令南书房行走贾里玉随同固山亲王一道去边疆,封一等飞云卫。
那边十四阿哥正在黯然伤神,听到什么贾里玉要跟他一起去边疆,而且还是疑似老四的人冯唐保举的,正好想借此发泄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即道:“皇阿玛,边疆战事十分凶险,想来一个南书房行走未必见过那样的场面,一同前去的话,到时候儿臣反而要分心去照顾他,依儿臣之前,这个飞云卫还是不必了。”
康熙道:“皇儿切莫拒绝,正如冯将军所言,这个贾里玉不仅是南书房行走,而且还是神武营总教头,武艺可非同一般啊。”
十四阿哥道:“既然皇阿玛这么说,儿臣恳请当场试一试这位飞云卫。”
“好,速传贾里玉进来。”
旁边的执事太监立即高声宣旨,外面早有人飞奔而出,去神武营宣贾里玉,大约过了一刻钟,一身甲胄的贾里玉出现在大殿。
“见过陛下,恕微臣甲胄在身,不能行礼。”
康熙一贯把贾里玉当做韦小宝的替身,对他的礼仪问题也不大在意,摆摆手,道:“不必多礼,今日朕宣你来,是有旨意给你。”
贾里玉洗耳恭听。
康熙便把封他为飞云卫的事情说了一遍,贾里玉拱手感谢,然后又回头谢了冯唐。
接着康熙道:“战场不比京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