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谱》第104章


乖诘亍?br />
姚菊乘机抄起一根木棍好一阵乱打,直打得启善东倒西歪,连滚带爬逃之夭夭。
因此这几天来,姚菊心里不悦,一直呆在家中足不出户。
启善身上和脸上也多处受了伤,今天他伤痛刚刚见轻了,便又在街上滋生事端来了。
再说,引儿与姚菊斗法均未分出胜负,二人商定明日继续一争高下。
眼看天色暗淡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全都回家安歇了,用过晚饭后,人们也大都进入了梦香之中。
这天夜里,月色朦胧,一团团乌云象是一群灭世怪魔,趁着风势在天空中乱舞,断断续续飘零在茫茫夜空之中,不时的暗淡了天地之间所有景象。
突然,一个人影鬼鬼祟祟溜进了姚菊家里,只见他蹑手蹑脚来到窗前,侧耳听了好大一阵,确定屋里无异常,他便又悄悄到了屋门前,伸手掏出一把利刃,将门慢慢拨开,悄然进了姚菊房间。
你道这人是谁?正是那位泼皮无赖启善。
只见他轻轻来到姚菊床前,凭借着窗口透进的微光,他只看见床上隐约躺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认定此女必是姚女无疑,一时间好不惊喜,心里发痒,其兽性大发,本想扑上去乘机快乐一番,但又怕惊动了姚菊家人,以此导致事情败露。
他强忍住了**,瞪大了眼睛恶狠狠盯着熟睡中的女人,满脸横肉“嘣嘣”乱跳,手中的利刃也在瑟瑟发抖,他瞄准了那女人的颈部,一咬牙猛得举起利刃砍了下去。
可怜这女人未出半点声响,竟不知不觉中尸首两处。
启善一见姚菊头颅被他砍下,心里也着实有些紧张,他也顾不得许多,抬腿便向屋外逃去。
他神志恍惚地回到了家里,急忙将利刃藏好,之后和衣而卧,他竭力紧闭双眼,岂能安然入睡?
脑海里不断闪现出砍杀那女人时的可怕一幕……
直到黎明时分,启善才迷迷糊糊勉强打了个盹。
待他醒来之后,日头已经爬上了树梢,他翻身起来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
当他睁眼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睡在了村旁的毛草垛里,使他非常纳闷,竭力回忆昨晚的情形与状况。
自己明明回了自家屋里,明明睡在了自己的床上,可又怎么稀里糊涂的睡在了毛草垛里?
他又急忙寻找那把杀人的利刃,果然在他卧压之处,那把利刃依然血迹斑斑。
他盯着利刃,嘴里自言道:“这是何故?难道撞见鬼了?怎么回事……?”
一连串的问号在他脑海里闪现。
他赶紧把利刃掩盖好,把身上的杂草和尘土打扫干净,便迷迷瞪瞪向家里走去。
但他没走多远,却远远看见自家门前围了许多人,进进出出热闹非常。
他顿感心虚,以为昨夜之事被人察觉是自己所为,姚女家人找上门来了。
因此他不敢靠近,躲在暗处观察动静。
稍后,他却突然看见自家门口挂上了一条条的白布,心中暗自惊道:“不好!莫非老母病逝了?”
于是,他也顾不得许多,抬腿向家里奔去。
可他刚一进屋,就见老母趴在床上失声痛哭,再看那床上直挺挺躺着一个人,这是死人,而且用白布盖裹着全身。
他当然不知道死者是谁,上前向老母询问道:“娘,这是为何?此人是谁?”
老母睁开泪眼,见是启善,一边骂一边哭诉道:“你这逆子!这个时候才回来,你妹被人杀了……”
“啊!妹妹?她啥时候回家的?”
“昨天你妹回来看我,因我身体不适才留了下来,谁知今早起来,却发现她被人砍下了头颅,你妹真是死得好惨啊!呜呜呜……”
启善闻听,忙上前掀开白布仔细观看,果真是自己的小妹。再察看伤口,确定正是自己那把利刃所为。
顿时,启善瘫倒在地,耳朵里“嗡嗡”作响,两眼直勾勾望着妹妹的尸体,亦愣亦痴,暗自问道:这到底是怎么搞的?
自己明明杀了姚女,为何又变成了是自己的小妹?
昨夜明明进了自家房间,为何今早又变成了毛草堆里?
那把利刃明明擦得干干净净,为何早上一看却又是血渍斑斑?
……这一切他怎么也想不通,更想不明白,昨晚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不断闪现在他的眼前,他越想越害怕,难道真的有鬼作祟?想着想着,不禁毛骨悚然。
只听他大叫一声“天哪!”猛然一下子冲出屋外,吼叫着跑到了大街上,胡蹦乱跳。
从此启善疯了,这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四十四回 乔装改扮寻儿女(三)
说起启善杀妹这件事,只有一个人最清楚,这人就是姚菊。
自从那天启善对她图谋不轨,反被她重重打了一顿,而且脸上还带了伤痕。
那以后,她对启善格外防范,就在这几天,她总是觉得启善有些不太正常,看他五官带了“鬼脸”,想必这贼人已经心怀鬼胎,恶念上身了。
她暗暗算来,却突然算出启善要对她痛下杀手了。
她悄悄做了安排,便用“移花接木”以及“迷心障目”之法术,将其引入歧途,以此惩罚他邪恶之心。
对于这种做法她自然不会声张,她与平常一样,全当无事发生。
这天,她照常按时出门,若无其事地来在大街之上,应约继续与引儿一争高下。
她尚未坐稳,忽见昨天那位老乞婆来到她跟前,并笑眯眯地轻声说道:“姑娘真乃法术高明,本事了得,昨晚之事竟无人知晓。不过,老身要警告姑娘,此种法术切不可用在引儿身上,否则我不饶你。”
姚女闻听,大惊失色,看这老太太果然是非凡之辈,于是她赶紧施礼问道:“敢问前辈你道何来?不妨赐教。”
女娲此举并非有意暴露自己身份,昨夜之事,她又何曾不知?
由此可见,姚女有些手段,其道行不浅,可她并不知道引儿就是金童转世,是她的师弟。
女娲因此担心玉女会用这些手段对付金童,所以她只好在玉女面前略显神威,以示告诫。
她知道玉女现在已经察觉,并且知道她不是凡间人物,只是她尚未弄清楚女娲娘娘的真实身份,所以玉女也未敢下了定论。
女娲娘娘想借机试探,于是她面带慈祥地望着玉女说道:“姑娘聪明。据我所知,姑娘善知过去未来,能替人卜算出前缘后世,但不知姑娘知不知道你自己的前世今生呢?”
这时姚菊确信眼前这位老人绝非凡人,却又不知她是哪路神仙。
于是施礼说道:“小女不知上仙驾到,若有冒犯之处,望乞恕罪。”
娘娘闻言进一步表明道:“既然如此,我亦不必瞒你。姑娘乃是上苍玉女转世,那引儿则是前世金童投胎。因此,你二人斗法切不可伤及到对方。今天我将真相告知了姑娘,希望你就此收手,以免伤损大体。具体详情,三日内会有人向姑娘和引儿相告,切记。”
女娲道罢隐身而去,不见了踪影。
那姚女似在梦幻之中,她确信老神仙之言,不敢怠慢,急忙收拾东西回到家中。
单说女娲娘娘几经周折,终于在豫州寻到了阔别千年的一双儿女,心情自然欢悦。
那么,她既在玉女面前已经显圣,本该向玉女说明这一切,可她却总是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与其自己当面表明内情和母女相认,不如由他人向玉女和金童道明实情更为恰当。
她屈指算来,发现真武大帝距离此地最近。于是,她迅速驾动祥云飘向真武大帝的仙庭居所――武当山。但见这武当山上:
林木丛生,茂密青翠,冈峦迤逦,重重叠叠;
一条弯弯曲曲的迷津小径直通山巅;
那云海沸腾,波雾涟涟;
楼台仙阁,尽在峻峭之间。
登临望远,宛如身置海天之中,使人遐想万端……
再说,这武当山上住着的这位真武大帝,正是当年跟随地皇燧人氏住在“火云洞”里,并一起大乱了世间,后被九天玄女点化,被封为北方盗神的玄武真君。如今他落定武当山,玉帝加封他为真武大帝。
这是一段很长的故事,在此简介一下。
道教认为,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
三月三日中午,受太阳之精气,使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
他长到十五岁那年,玄武舍弃家业离别父母,前往深山幽谷访求修道之术。
终因诚意而感动了玉清圣祖紫虚元君,元君教他越海东游,乘大鹏鸟盘旋五万里入仙山武当山修道,历经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
当他五十六岁那年,九月九日清晨,一朵祥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