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谱》第114章


九天玄女问道:“敖广,你难道不知世间何等干旱?”
龙王道:“敖广知道,旱似火烤。”
“你既然知道,何不及时行云布雨?”
“回禀圣母,此事向来是雨部据情通知,才可以在指定地点行云布雨,若是没有玉帝旨意和雨部通知,小神怎敢妄为?请圣母明察。”
玄女无奈,和颜解释道:“本宫奉玉旨辅助世间,眼下正值春季,四方百姓急待降雨播种,你快随本宫行云布雨,以解天下旱情,至于玉帝和雨部,本宫自会承担责任。”
“谨遵圣母法旨。”敖广心想:既是圣母奉旨办事,毋容置疑,行云布雨本是自己分内之事。
可没走多远,他一摸身上惊呼道:“圣母慢走,只因为来得匆忙,出门时未带雨具,等我回宫去取,请圣母稍候片刻。”
九天玄女催促道:“你快去快回。”
敖广应声入海。果然,片刻后敖广复回,他与玄女圣母一道驾云到了凡间上空。
九天玄女俯视人间,对龙王说道:“就在此处降雨即可,雨量适中就行。”
龙王应道:“敖广遵旨。请圣母稍微靠后,小神要运功做法。”
只见敖广张开双臂呼风唤雨,喷云吐雾,一时间阴云翻滚,密布当空,就在辽阔宽广的九州大地,自东向西普降了一场透彻甘雨。
天底下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许多人浸泡在雨中尽情享受着雨水的淋浴,人们在雨中嘻笑着、欢呼着、奔跑着。
见人们这般兴奋,颛顼国君也与众人一起在雨中狂欢着,他用手扒开土壤看了又看,之后张开双臂仰头喊道:“够了!雨量够了!多谢苍天隆恩!”
随着呐喊声,雨渐渐停了,云渐渐散了。
雨过天晴,阳光格外灿烂明媚,高处的雨水仍在向低处流淌,水珠儿从屋檐上掉在地上发出“咚咚”地响声,仿佛铮弦奏出的美妙乐曲,又似乎是在催促和唤醒沉睡在地下的种子,让它们赶快破土萌芽。
总之,久旱逢甘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可爱。
再说,九天玄女在空中不停地观察着地下雨情,她估计雨水已经充足了,又听见颛顼的呐喊声。
于是,她向敖广说道:“看来此间雨量已经足够了,请龙王收云罢雨,多谢相助。”
敖广当即收了雨具,向玄女禀道:“小神向圣母报告雨情,只因天下久旱少雨,这次小神多用了些雨量,总共降水二尺三寸零四百五十六点。世间旱情完全解除。”
“如此甚好。”
“圣母还有何吩咐?”
玄女道:“请你暂回龙宫候旨,有事本宫会及时唤你。”
敖广答应一声,拜别了九天玄女自行返回了龙宫。
九天玄女就此返下尘埃,颛顼见了赶紧上前深施一礼拜道:“多谢圣母求得甘雨,今年有望丰收,民众无不欢欣。”
九天玄女望着远方,用手向四处指了指说道:“这才是刚刚开始,不出几天,这世间荒野就会变成一片绿洲。”
第四十七回 句龙被封土地公(三)
正如玄女所说,果不其然,她运用催生之法,使地下的一夜间竟破土生芽。
次日清晨,阳光普照大地,小苗绿茵茵头顶着露珠儿,显得格外精神。
几日后,春风送暖,田间禾苗茁壮茂盛;山上草木又吐新芽,草绿了,花开了,鸟唱了,整个九州大地又是一派生机,人们又开始了安定祥和的生活,人们笑了。
然而,玄女圣母却显得消瘦了许多,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红润与光泽,这些颛顼及文武百官俱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对玄女圣母的感激之情。
他们来到玄女住所,一齐行跪拜大礼,颛顼奏道:“圣母为天下苍生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我等恳求圣母多加休息,万不可损了仙体。”
玄女笑道:“请诸位平身,这点小事岂能损我金刚不坏之躯,尔等不必担心。”
颛顼又道:“启禀圣母,如今世上初见繁盛,我想去到处巡查一番,顺便探望一下四方灾情恢复情况,不知当否?请圣恩准。”
九天玄女闻听点头称道:“如此甚好。身为天下之君,理当去体察一下天下民情。由本宫在此,你便安心巡查去吧。”
颛顼决定要行走天下,去体察天下灾害恢复情况。
临行前,玄女圣母向他介绍句龙的情况,并嘱咐说道:“你这次巡视天下,务必寻得句龙,他可是当今万民楷模,使他归其正位,方使万民皆安。”
圣母谆谆叮咛,着实发自肺腑。这颛顼怎能不答应?又怎能不领情呢?
他请力牧和大鸿这两位老臣留在玄女圣母身边,这一文一武协助圣母处理日常诸事足矣。
他率领国相风后、先锋开路神将方相、灵官王善、速行神将韦瑅、术士神将伍胥以及药仙巫彭等人,打点行装,备足了食物,待一轮红日东升,便上路登程,开始了行步天下之壮举。
他们晓行夜宿,翻山跃岭,每经一处便停往脚步询查当地灾情恢复情况和人们生活状况,十分认真细致。虽然他们尽量避免暴露身份,但是人们依然在言谈中知得颛顼就是当今国君,对于国君驾临本地,人们无比欢喜,纷纷前来一睹国君尊容。
这日,颛顼带领大家又来到了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他们刚到村口,人们见一些外乡人来了,便非常好奇,把他们围在当中问这问那、东拉西扯却也十分亲热。
颛顼对于民众之热情很是高兴,他招呼众人席地而坐,拉起了家常,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不拘一格,无所不问,无所不答。
他也为民众讲些天上天下之大事奇闻,大家时儿静听,时儿开怀大笑,毫不拘束。
正当颛顼与众谈笑风声时,风后悄悄伏于他耳边轻声说道:“国君,请看那人是谁?”
颛顼顺眼看去,在人群中果然有个熟悉面孔,那人觉察到颛顼目光正向自己扫来,他忙低头掩面闪身躲在了人群后面。
颛顼叫来韦琨低声说道:“你看那人定是句龙,你盯紧了,看他现居何处。”
韦琨一看这人确实是共工之子句龙,他点头领命。
句龙发觉了颛顼等人都在注意他,便急忙溜出了人群,向村外山中走去。
可他又怎知韦琨已经悄悄尾随其后,远远盯住他不放。
句龙匆匆拐过一座小山丘,回头看看四下无人,便进了山坳上一座茅草屋内。
韦琨隐身在草木丛中,看得非常清楚,他断定句龙就住在此处,便返身回来向颛顼禀道:“禀报国君,句龙居所现已查明。”
颛顼闻报,告别了这方百姓们,他叫韦琨带路,迅速来到茅草屋前。
韦琨上前叩门,向屋里连喊几次均无回音,他推门进去,却见屋里竟无一人,便回身向颛顼禀道:“禀报国君,句龙突然不见了。”
颛顼向四周望了望急忙吩咐道:“大家速速寻找,切不可叫他走了。”
众人得令,分散开来,四处寻找句龙踪迹。
众人走后,风后向颛顼道:“看起来句龙已经察觉到我们发现了他,他是害怕才故意躲避起来。”
颛顼点头称道:“极有可能,他因其父之过怕受牵连,惧怕报复,所以不敢面对我等。”
他们君臣二人边走边聊,不觉穿过一片树林,他们同时看到在这片树林后面竟有一块庄稼地。
只见这片庄稼高度刚刚过膝,长势甚好,黑油油、绿茵茵的小苗郁郁葱葱,整整齐齐,被风吹过宛如绿海碧波,一浪追逐着一浪,泛起了层层波澜。
就在这绿海之中,颛顼与风后又同时看见一人正在弓腰耘作,此人正是句龙。
二人紧走几步来到句龙面前,使句龙吃惊不小,他急忙垂头躲避。
颛顼叫道:“句龙休走。”
句龙听见叫声,他头也不回站在原地不动了。
颛顼在他身后问道:“为何避不见朕?”句龙无语。
颛顼又道:“句龙,你实在让朕担心。你独自一人在外如何生存?这几年你受苦了。”
颛顼之言,顿使句龙泪如泉涌,他“扑通”一声跪倒尘埃,泣声说道:“国君,我替父亲向天下百姓陪罪了。”
颛顼见状,忙去上前扶住句龙并对其言道:“你这傻孩子,此话从何说起?赶快起来搭话。”
颛顼抚摸着句龙的头,并为其拭去脸上的泪水,他和颜说道:“你休得多虑,你怎能与你父相提并论?父之过岂可子承?今番朕来寻你,想特意请你回去,以辅助和料理天下诸事。”
“多谢国君厚爱,国君恩德句龙铭记于心,孩儿无德无能侍奉国君,务请国君见谅。”
句龙之言着实发自肺腑,他对颛顼这般宽宏大量,对自己如此真诚与关爱,从心底里存有一份感激之情。
可越是这样,他越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