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闪耀》第2章


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朱德未能尽孝之憾
1944 年4 月l0 日下午2 时,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聚集了1000 多位来自各界的代表。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追悼大会。悼堂庄严肃穆,灵前烟雾缭绕,灵幕上“精神不朽”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悼念的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但她同时还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的母亲——朱德的母亲钟氏。 
钟氏,1858年生于四川仪陇一个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的流浪艺人家庭。19岁时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就在生朱德的前一分钟,钟氏还在灶前煮饭,等到婴儿落地之后,她便起身又回到灶间,接着把饭做完。晚年的钟氏虽知儿子已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却仍愿自食其力,不辍劳作。她唯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朱德一面。但因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钟氏在望眼欲穿的思念中于1944年2月15日离开人世,夙愿未偿。 
杨家岭的这次追悼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毛泽东为钟氏亲笔撰写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朱德曾深情地回忆说,“母亲可怜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朱德在那篇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说道。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这位叱咤风云的八路军总司令,这位铮铮铁骨的硬汉,写作这篇文章,不知泪掬几许。当几十年后,一名外国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陷入深深的回忆,许久说出:“在母亲去世前连杯水我都没来得及给她倒。” 
“母亲”二字在朱德的心中该有多重的分量! 
1937年,他在给川中好友的一封信中写道: 
“与龄老弟……昨邓辉林、许朋扬、刘万方等……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两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读这封信,真令人百感交集。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日夜操劳军中要事,却无暇顾及至亲至爱的母亲。历史不选择这样的领袖还选择什么样的领袖?!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又属于什么样的军队?! 
朱德热爱母亲,敬重母亲,把母亲当作做人的楷模。他跟着母亲养成了勤劳和俭朴的好习惯,学到了同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敢于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是母亲赋予了他朴实、谦恭、淡泊、胸怀宽广、坚韧不拔的个性。
二、大任
盛世辉煌与桑榆晚景
“当西方人还在荒野中迷失, 
灿烂东方已是田园衣锦; 
当十字架还是小树苗的时候, 
东方的巨木已落成辉煌殿堂……”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曾经承载过多少的辉煌与荣耀! 
自秦朝民族大一统,至西汉文景和唐代贞观、开元盛世,汉唐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后,中华民族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盛世——康乾盛世。美国学者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十八世纪中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32%,全欧洲也才23%。”直至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为世界其它地区望尘莫及,国势盛极一时。 
“然而,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从1662年到1796年这135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经文艺复兴之后持续二三百年的思想解放运动,最终促成了如火如荼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科技飞速发展,经济以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速度跃进。面对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的历史性大发展、大进步,康、雍、乾三朝却在盛世光环的笼罩下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甚至进一步闭关锁国,使中国社会更加趋向于封闭愚昧。自视为“天朝上国”的大清朝,在自我陶醉的“盛世”荣华之中,不知不觉地成了世界潮流的落伍者,所谓的康乾盛世最终沦为“落日的辉煌”!
屈辱与抗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响了大清帝国的第一声丧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列强像贪婪的野兽,不停地撕咬着中华民族孱弱的身躯。无数个不平等条约,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惨祸。 
苦难的民族呼唤着拯救命运的巨手。曾经创造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忍受压迫和奴役的民族,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为了救国,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苦苦探索,绵延不绝。林则徐、魏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颗颗救国丹心,表达了国人的自强不息,但他们更发出了“无力回天”的英雄悲叹! 
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光荣与梦想(1)
中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1886年),朱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户佃农之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1893年),毛泽东诞生;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1898年),周恩来诞生。紧接着,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不久,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06年秋,也就是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第二年,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曾留学日本、具有强烈民主革命思想的校长张澜和教师刘寿川等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革命军》、《天演论》等书籍在他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层层波澜,他开始逐渐向革命民主主义的方向发展。 
次年春,朱德如愿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在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不仅认清了清政府专制腐败,还认识到要“推翻清皇帝建立一个好的国家”,只靠读书救国和强身救国是不行的,他决定投笔从戎以便更加直接地拯救国家。1909年,朱德远涉云南,考入坐落在昆明市承华圃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扩建新军而建立的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始了他血与火的漫长军旅生涯。行前,他提笔写下了《赠诸友》: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这一年,他还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由于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讲武堂成为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1910年7月,朱德被选送到特别班学习。次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蔡锷麾下,开始了直接追随蔡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戎马生涯。 
在以后的8年间,朱德全身心地投入到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以及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之中。“誓拼热血铸中华”,“倾心为国志无违”,战功显赫,威震滇川,成为一位爱国名将。 
正当朱德吟咏着“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的时候,比朱德小8岁的毛泽东恰恰辍学在家。白天毛泽东同成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上帮助父亲记账。但是就在这时,郑观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