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闪耀》第16章


摇5?月23 日,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33名苏联专家全部撤离,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这一手,完全打乱了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安排,尤其在原子能工业方面,留下了一大批半截工程。临走还扔下一句话,你们收拾这一堆破铜烂铁吧,没有我们,你们15年也干不出来。赫鲁晓夫说得更绝,没有苏联帮助,中国再过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而此时,整个国民经济也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导弹、核武器要不要继续搞下去?争议相当激烈。 
大家的眼光此时集中到了主管国家经济大权的周恩来身上。在经济困难时期,堂堂的共和国总理餐桌上也一样缺肉少油水,但周恩来的眼光却放得更远。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集中力量争取3至5年突破国防尖端的战略构想,原子弹要继续搞下去。这一些想法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支持,要自己动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把原子弹搞出来。年事已高的朱德,也十分关注原子弹的建设,之前他曾亲自到核试验基地看望官兵。这个时候,他也毫不犹豫地支持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决策。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历史竟是如此巧合,就在赫鲁晓夫下台的第三天,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原子弹竟然试爆成功了!后来,毛泽东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这样说:“导弹、原子弹有很大成绩,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着我们走自己的路,要给他一吨重的勋章!”当天晚上11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举世震惊。 
随后,震惊就象波涛,一浪又一浪地继续涌来。 
1967年6月17 日晨,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8个月,创造了核武器研制史上的奇迹。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西昌卫星城发射成功。尽管这是继苏、美、法、日本之后发射,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重量上却超过了苏、美、法、日四国卫星的总和。在研制速度上,从成功爆炸原子弹到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花了12年半,苏联花了8年,中国仅用了5年半的时间。
十、考验
“冒进”之争(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这是对三人多年以来合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建国后三人工作的一个安排。 
毛泽东、周恩来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合作关系。但在建国后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对一些事关经济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两人在思路和方法上的差异开始显露。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急于求成思想倾向的影响下,财政盘子定得过大,基本建设铺得过宽,导致这一年全国城镇人口从1950年的六千多万猛增到七千八百多万,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激增到两个亿,造成国家粮食供应的极度紧张状况。 
担任总理的周恩来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他指出,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随后,周恩来指导制定了一系列克服冒进倾向的措施,使得1954年和1955年的经济工作基本上沿着有计划的轨道稳步运行。 
到1955年,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好转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一些人的头脑又开始发热,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大大加快,“完全有可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在这年底,毛泽东提出了“加大速度,反对保守主义,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大成绩”的要求,并表示要以此为中心,“迎接八大,使八大开好”。 
面对毛泽东为“八大”确定的“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加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速度”的主题,周恩来最初是同意的。他表示“反对盲目冒进是对的,但又带来了副作用,必须打破这个副作用”。 
然而,在落实毛泽东主持起草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过程中,周恩来和陈云发现如果按照各部门提出的高指标安排工作,很多产品都将短缺,其中钢铁最为严重。在觉察到“盲目冒进”苗头时,周恩来开始着手防止。 
毛泽东对于当时的发展速度仍感觉“慢了一点”,并做了相应的指示,国家计委也按要求提出了高指标的15年远景计划纲要草案。 
在这种情况下,1956年的年度计划指标虽然被压缩了,但并没有把一些主要指标压下来。到4月份,冒进的后果开始出现了,财政紧张、生产物资短缺。 
令周恩来没有想到的是,4月下旬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追加基础建设预算20个亿。提议受到了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反对,一向尊重毛泽东意见的周恩来当场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会“造成物资供应紧张,增加城市人口,更会带来一系列困难”。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周恩来专门就此事找到毛泽东进行解释,并说,“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毛泽东决定下来的事情是很难改变的,但面对周恩来发自内心的话语,他没有反驳。很快,毛泽东离开了北京。 
这样,在周恩来等人的坚持下,1957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发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效益最好的年份之一。 
1957年11月,毛泽东第二次出访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大会。当时的苏联由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赫鲁晓夫说话很硬气,表示“今后15年不仅赶上,而且超过美国”。富于挑战精神的毛泽东当即表示“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就是在莫斯科期间,毛泽东审阅了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所谓的右倾保守思想。回国后,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对周恩来发了脾气,对两年的经济工作表示不满,并且要求召开再大一些范围的会议解决反冒进问题。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毛泽东在南宁主持了工作会议。与会人员都接到了12份作为批评对象的材料。在会议上,毛泽东单刀直入,表示“反冒进”这个词是政治问题,并指出“有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下50米”。毛泽东批评1956年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16日上午,毛泽东公开地在会上点了周恩来的名。“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毛泽东的一席话让周恩来感到了形势的严重。 
尽管心里不理解,但周恩来性格中组织性强的特点还是让他开始进行检讨。在检讨中,他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相忍为党,顾全大局是周恩来一向的作风。 
之后,在3月9日成都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批评了周恩来,3月25日周恩来再次做了检讨。为了把成都会议讨论的问题用中央决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再次进行检讨,大会还将这份检讨稿作为会议材料印发给代表。 
关于反冒进和反“反冒进”的争论似乎到此结束了。不过,周恩来在经济方面的发言权减少了,毛泽东开始更多地过问和主管经济工作。 
所幸的是,经过“大跃进”的阵痛,毛泽东开始亲自出来“解铃”。1960年6月,毛泽东在《十年总结》的讲话中说:“1956年周恩来同志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他还说,错误看来不可能不犯,如列宁所说,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哪里有完全不犯错误,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圣人呢?
“冒进”之争(2)
这是毛泽东的一种特殊的也是固有的承认错误的方式。
朱德看庐山风云
1959年的庐山会议早已云散雾开,今天再来回忆这场会议,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苍凉、悲壮与沉重。 
7月的庐山,万木葱茏,气候宜人,古迹胜景,神话传奇,给人平添许多雅兴。 
庐山会议开始定的基调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但在分组讨论中不少与会者强调了大跃进以来的严重问题,要求深入纠左;还有不少与会者则认为纠左已经过头,泄了群众的气。彭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