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萧艾(明朝)》第174章


朱棣望着他,没有说话。
薛嵓背后直冒冷汗,“燕王殿下,您,您还是燕王殿下,藩地依然在北平,爵位,俸禄,一切照旧……”
“说完了?”
薛嵓干咽着口水,点点头。
朱棣眉眼轻扫他,“本王问你几个问题,劳烦薛大人指教一二。”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素来谴使,只身一人即可,为何你带了不下数十人?”
“额……他们,是保护微臣的安全。”
“可是自打进城,他们并不在你身边,而是在大街上到处散步朝廷派人来了,大肆宣扬本王欲罢兵的言论,这,又是为何?”
“燕,燕王殿下,微臣……是他们不小心说出来的。”
“薛大人不说实话,说明皇上没有言和的诚意,你可以走了。”朱棣一贯平静着声音。
“燕王殿下呀,微臣句句属实呀。”
“你说那些人是来保护你的,可是本王若想杀你,他们可保护不了,所以,你最好快点跑,不然本王会杀了你的。”
薛嵓吓得腿一软,连滚带爬的逃出去了。
看见他那样子,朱能忍俊不禁,“王爷,一个文官而已,何必这样吓唬他?”
朱棣闭眼道:“故意散布谣言,意在动摇我军的军心。用心险恶,本王小惩大诫而已。而且……”
“而且什么?”
朱棣微微一笑,“没什么,你下去吧。”
“是。”
朱棣拿起诗集。
而且,萧儿的意思很明白了,以死相逼,既是逼朱允炆杀了她,也是逼自己继续作战,绝对不能言和。如此,自己再无言和的必要了。江山可以打,朱允炆那里,除了萧儿,自己无一需要。
诚如朱棣之言,朱允炆的言和用心不诚,扰乱军心,拖延时间才是他的用意,因为薛嵓大人根本还未出大名府地界,朱棣已经接到战报了。
“王爷,辽东军在北平周边袭扰,据了解是,降将顾城投敌,故意引兵道北平的。世子还截获了一份顾城叛逃的书信,眼下那书信和顾城一同送来这里,在路上了。”
“顾城叛逃?”朱棣笑着摇摇头。
朱能皱眉:“王爷不相信?”
“还是等他来了再说吧。”
“是。”
很快,顾城被五花大绑的送来了朱棣跟前,同时交上的还有那份信。
朱棣并未看信,直接问道:“顾城,你叛逃了?”
“末将没有啊,末将冤枉呐,王爷,冤枉啊。”顾城跪在地上,满眼通红,大呼冤枉。
朱棣静心思索,再看他一番,当即上前为他松绑。
“王爷!”朱能等人拦道。
朱棣没有理会,扶起顾城,拍了拍他,笑道:“你可以回去了。”
“王,王爷。”顾城也惊住了,“您真的愿意相信末将?”
“难道你还打算向本王解释一番?”
“末将,末将有口难辩。”说着,顾城看向放在桌案上的那封信。
朱棣笑道:“那封信既然指向你通敌,本王多看无益,但是本王用你,自然愿意相信你。不仅如此,本王还命你带兵剿灭辽东军这次的袭击。”
“王爷,当真?您愿意让末将领兵?”
“有何不可?你本就是耿老将军的部下,就算真的背叛本王,也是对旧主的忠心,当然了,本王更相信你对本王的忠心。”
顾城跪地大哭,“末将,多谢王爷的信任,末将一定消灭敌军,证明末将的忠心!末将不会让王爷失望的!”
朱棣淡淡一笑,扶起他,“回去吧,反间计,或许其目的就是把你调离北平,他们才好乘虚而入,毕竟现在的北平,除了朱高炽,就是你了。快回去吧。”
“是!”
待顾城走后,朱能上前小声问道:“王爷,用不用派兵暗中盯着他,让他掌握兵权,毕竟太危险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是让他发现了,倒显得本王小气了。”
“可是,若他真的叛逃了呢?这封信,您连看都不看一下吗?”
朱棣伸展双手,扩了扩胸口,这些日子,伤好多了,“诬陷他的证据必然充足,烧了它吧。”
“是。”
没过多久,又接道战报:盛庸等人偷袭我们的粮道。
火真叫嚷着:“王爷,给我一队人,我去把那厮捉到您跟前。”
朱能道:“只怕他们是饿了吧,我们烧了他们的粮道,他们这是报仇呢。如今他们也只能是搅扰我们的粮道了,何必再需要您火真将军费力出兵呢。”
“啥意思?”
朱能道:“王爷,末将的意思是招降。”
“本王不这么想。”朱棣笑道:“无力再与本王交战,宁愿袭扰粮道也不退兵,他可不是李景隆,再说了,本王在济南,德州多次劝降,他都不肯,还是算了吧。”
“那王爷是想攻打?”
朱棣摇头,轻松道:“之前,薛嵓不是带人来扰乱我军军心吗?本王也学学这招。”
朱能会意,笑道:“王爷要用计?”
“你们说,皇上都派使臣来言和了,这盛庸还在攻打本王,本王岂能安心罢兵?他盛庸又到底是在听谁的命令呢?”
众将皆笑了。
火真摸不着头脑,“啥意思?”
朱能道:“王爷是要借刀杀人,借朱允炆的刀,杀他自己的人呀。”
可是这次朱棣低估了朱允炆,或者说,忘记了他身边有一个叫方孝孺的文臣,朱棣的奏折呈上君前,朱允炆的确诚意言和,想要召回盛庸,可是方孝孺认为还是留一手的好。一旦把盛庸召回,世人都会看清楚,皇上默认了燕王的做法,燕王的道路将会一马平川,再无拦阻了。
朱允炆同意方孝孺的意见。
朱棣见此,生气不已,若是借着朱允炆拿下盛庸,自己便再后顾之忧啦,如今只怕是又要颇费心力了。
燕军在大名府休整了两个多月,如今早已是夏时了,燕军再次南下,半个月后,来到河南的彰德府。
一路上大量焚烧朝廷粮草,目的就是要让盛庸他们粮草短缺,被迫投降。
很快,整个彰德府投降。
自此燕军又南下了几百里,逐渐逼近淮河。
道衍作揖,笑道:“当年起兵时,属下曾经说过的四步,济南,黄河,淮河,长江。咱们已经走下来一半儿啦。”
朱棣摇头,挑着眉笑道:“本王看是一大半儿,一来没有初起兵时的艰难,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慢慢打,二除了盛庸等人,咱们一路南下,几乎无人阻挡,地方守军不足为惧。”
道衍连忙摆手,“王爷,咱们只是刚进入河南地界,并未逼近淮河,而且京都尚在长江以南,咱们再往南走,丛镇小城居多,山水交替,咱们的士兵并不熟悉地形,所以,纵然前无大军抵抗,咱们的进军速度也不宜快,还有,济南蹦出个盛庸,那么别的地儿就会蹦出别的什么人来,也未可知呀。毕竟越接近天子脚下,朝廷细作和精兵也就越多呀。”
“本王明白。”
道衍颌首。
可是不多时,朱棣就接到了战报:盛庸等人向北进军,袭扰北平周边的村庄,时下正值耕种,可是他们祸害农田,百姓不得生计。
“简直是可恶!”朱棣大怒,“本王就知道一日不灭了他,就是后顾之忧。”
“北平目前只有世子和顾城把守,兵力不足三万,盛庸他们几路加起来,也有十万上下,顾城,”道衍考虑着,“他,对付辽东军,尚可,对付盛庸,他不行,所以,王爷您应速速回援北平呐。”
朱棣思索一番,抬手道:“让火真将军去吧,待三万军队,足矣。”
道衍眸子变得深邃,“王爷,属下以为您还是亲自回去的好,毕竟不单是解决北平周边袭扰的问题,盛庸,还是早除的好,至少不能再让他在我们后方胡作非为呀。”
朱棣望着南方,嘴唇紧闭,一会儿才缓缓道:“就让火真将军去吧。”
道衍不再劝,他和朱棣说话,想来点到为止。
可是情况还是超出了朱棣的预料,火真将军一方在北平周边和平安大军遭遇,鏖战不下,但是与此同时,盛庸已经在保定府的易州了,距北平不足一百公里的路。
如此,火真一路很有可能被夹击,朱棣没办法,只能挥师北上,回救北平。
☆、连环计
如今再跟在盛庸身边的,都是誓死效忠朱允炆的人,所以,两军再次遭遇,不是恶战就是硬战,
朱棣直接带兵攻击了驻守在保定府易州的盛庸的人马。
盛庸无力抵抗,退往西边的大同府一带,驻军遥望。
一打即退,复而又攻,朱棣实在无意周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