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第169章


这动情的话竟让董小宛呜呜地哭出了声!她贴在福临的胸前哭诉道:“妾身怕……怕被放在炉火上烤呀!” 
“唉,想不到让你如此受苦受累,朕心何忍?她们,皇太后和太后,为什么就不能容你?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宫里宫外都反对我们?”福临突然大声狂吼了起来,愤怒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里久久回响着。 
“我是天子,可也是个人呀,为什么不能追求人间的真爱?母后,我是不是你的亲儿子?为什么你看到儿子幸福快乐而大发雷霆呢?满朝文臣,朕是不是你们的君主?为什么你们对朕的谕旨要群起反对呢?朕到底有什么错?谁能告诉我?对了,小宛,咱们一起去万善殿,现在就去!我佛慈悲,唯有佛门才能让我心安,让我得到清静!佛祖,保佑我和小宛,弟子行痴乞求你了!” 
42.多情天子痴情和尚
红颜薄命的董小宛,终于撒手西归。顺治万念俱灰,剃去自己那条辫子,诸般烦恼,都在一声佛号中隐入虚无…… 
不幸的事接踵而至,于是宫里宫外有人悄悄传言:当今皇上与下贱歌妓的婚姻触怒了天廷,天神发怒了,要惩罚大清国的皇帝和他的臣民! 
到了顺治十六年,起初倒是喜事不断。前方的胜利消息像雪片似地接连飞来,举朝上下一片欢腾!多尼、吴三桂、赵布泰等四路大军会师,所向披靡,一举收复了云南!永历小朝廷在中国已无了立足之地,只有李定国带着残兵败将奉着它逃到了缅甸。西南诸省平定,统一大业终于完成了!而朝中原先由于皇上撤议政改内阁造成的矛盾和龈龋,此时也化解了。可是,今年开春以来,皇贵妃董小宛就病倒了。她先是咯血,后来就吐血,大口大口殷红的鲜血从她嘴里往外冒,而她的脸色则一天比一天地苍白,不知看过了多少太医都不见起色。跳神、拜佛、求上帝保佑,可一切的努力似乎都不起作用,董小宛已经病入膏肓了! 
忧心如焚的福临万般无奈之中,一次次地求神拜佛,把一线希望寄托在了佛祖的身上。爱情的力量是惊人的,而得之不易的爱情更令人珍惜,甘之如贻。福临自从得到了董小宛这个红颜知已后,格外勤政。这种真爱就像一团火,使少年天子那颗长期得不到爱而渐趋冷酷的心,重新温暖燃烧起来,愈烧愈燃,而这种爱,福临在母后那里从未体尝过。董小宛的爱,使他从冷漠无情的天上落到了人间,让他感到了生活的美好,董小宛成了福临的一切,是他活着的惟一爱的支柱!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承乾宫浮上了一层使人心醉又叫人感到沉重的暗红色。多日来躺在病榻上似乎奄奄一息的董小宛突然睁开了眼睛:“太阳快要下山了吗?” 
她的声音尽管微弱,却十分清楚。侍女们高兴地一声欢呼,围在了董小宛的身边,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喜鹊。“娘娘,您好些了吗?”“太后送来的汤药真管用!”“娘娘,您想吃些什么?”“对了,娘娘,要不要我去告诉皇上,免得他牵挂?” 
“别吵了。”董小宛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扶我起来,我想弹支曲子。这黄昏的时候过得最快,一转眼天就黑了,很沉闷的。” 
董小宛果然见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居然也没咯血!宫女们给她披上衣服,扶她坐到了琴旁,董小宛凝神想了想,伸出了青筋裸露的双手,拨动了琴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闹愁。此情无代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宛,爱妃!菩萨显灵了!”福临等董小宛弹唱完,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笑着喊着跑了过来。 
董小宛的眼睛一亮,苍白的脸上现出了两朵红霞,她也笑了:“陛下!”话音没落,眼泪却如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上滑落。 
“别哭,别哭!再哭,朕也要流泪了!”福临揽过了董小宛,可董小宛却一指正中的御座,柔柔地说道:“皇上,好多日子没给您请安了,请上坐受妾身一拜!” 
“来日方长,以后再拜不迟!”福临不愿意放开爱妃。董小宛咬着嘴唇,干瘦的面颊上显出了一个时隐时现的酒窝:“皇上!小宛的日子怕是不多了,妾身实在是……舍不得皇上呀。”说完偎在福临的肩头,恸哭失声。 
福临的眼圈红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忽然长叹一声:“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一切为有法,如梦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小宛,我的至爱,我们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你不可能先我一步而去,我愿与你同年同月同日死!你与我二人永不分离。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恸哭不已的董小宛从福临那颠三倒四的话中似乎体会到了什么,她抬起了泪眼:“皇上,你身为一国之君,大清国不能没有你呀!答应小宛,请你答应!无论怎样,皇上都应该以国事为重!小宛请皇上多多保重!” 
“朕心愿已了,这尘世再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云贵已经平定,郑成功的水师也已被击溃,成不了气候。朕的江山已经一统,就是见了列祖列宗,朕也可以瞑目了!哈哈哈哈!”福临突然爆发了一阵怪笑,吓得宫里的使女们直哆嗦。看来皇上倒像是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呢。 
清顺治十七年(1660)秋冬之交时节,北京城笼罩在一派萧杀惨淡的气象之中。 
就在爱妃董小宛弥留之际,顺治帝也已经因哀痛和绝望过甚而陷入了精神恍惚、举措茫然的失常状态,而这一切,做母后的孝庄太后却没放在心上,因为她最关心的是董小宛的死活。 
皇三子、皇四子染上天花,后宫朝中乱作一团;郑成功一度兵围南京,再一次震惊了朝野,人心惶惶;京畿一带蝗灾,灾灾闹饥荒,京城里的乞丐越聚越多……为什么这些恶兆接踵而至?一心参佛的皇太后忽然明白,这全是那个贼人董小宛带来的! 
中国人古来就有这样的观念,认为浪漫邂逅而来的婚姻必大为不祥,不是蛇在引诱女子,而是女人本身即为蛇蝎!本来是平平静静的后宫和朝野,因为儿子福临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董小宛这个歌妓而变得波浪迭起。朝中的王公贵族以济度和富寿为首,竟暗中纠集力量,准备废掉福临!幸亏老臣索尼打探到了消息并及时禀告了太后。孝庄太后能够理解王公大臣们对福临的失望,她本人也是恨不得猛煽福临几个耳光,让他清醒一下。可,这个儿子一心一意迷上了那个美女蛇,闹得不理朝政,寻死觅活,一有空就往烟花柳巷里钻!这成何体统? 
万般无奈之下,太后答应了福临的要求——这哪是要求,根本就是要挟?没想到董小宛入了宫,宫里反而更不平静了,她居然野心勃勃要当皇后,怂恿福临停止了中宫笺表!孝庄太后又惊又气,一下子病倒了。思前想后,她终于做出了决定:除掉董小宛这个灾星!于是,太后突然改变了对董小宛的冷漠和歧视的态度,常常送参汤给她喝,这一喝董小宛的病就愈发地重了,终于一病不起了! 
当然,孝庄后此举也曾有过良心上的不安,正因为如此她才吃斋念佛,一天到晚呆在佛堂里闭门打坐,口里称着“阿弥陀佛”的孝庄太后心中很明了,儿子永远斗不过自己的母亲,只要董小宛一死,宫中又会平静如常。唉,她怎么就生出这么个任性倔强做事不顾任何后果的愣头青的儿子?真是造孽哟! 
董小宛终于撒手西归!闻听噩耗的福临一言不发,将自己关在了养心殿东暖阁,挥毫泼墨写了一天一夜。这情景令他想起了在西山参禅时诗兴大发的情形。他不停地写,泪水和着墨汁滴到了纸上: 
恼恨当年一念差,龙袍换去紫袈裟,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生在帝王家? 
——福临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传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避风转,此已非常身。 
——陶渊明 
渐趋镇静下来的福临不再闹着要寻死觅活的了,他将一腔哀拗之情转化成了巨大的怒火,他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