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第43章


了你的头呢?”
张辉瓒被小他好几岁的老乡问得张口结舌,脸色灰黄,半晌说不出话来。
毛泽东拉他坐下,向他宣传了红军政策,给他讲解当前形势和革命道理,并询问了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情况。张辉瓒则一再表示,只要红军免他一死,他情愿捐款、捐枪、捐西药赎命。
如何处理张辉瓒,是杀是留还是放,由于以前从来没有俘虏过这么大的官,红军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毛泽东和朱德都主张不杀张辉瓒,毛泽东说:“诸葛亮擒孟获敢七擒七纵,我们为什么连两擒两纵也不行呢我看不能一擒就杀。”
按照朱、毛的想法,把张辉瓒放到即将开办的红军学校当教员。有军就有校,治军先治校,国民党办黄埔,共产党就要办一个“红埔”。毛泽东在1927年11月下旬,就带领秋收暴动的部队在井冈山麓龙状元桥畔的龙江书院,创办了井冈山红军教导队;1928年春,朱、毛会师,红军教导队扩编为红4军教导大队。可教导队毕竟带有随营学校的性质,办一个正规化的红军学校才是朱、毛的理想。
而办红军学校此刻正缺少军事教员,张辉瓒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1931年深秋,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县的小布村,创办了中央苏区最高指挥学校——工农红军学校。不过,张辉瓒已经被杀多时了。
1931年1月28日,江西吉安东固区苏维埃政府召开公审大会,3000多人参加了大会。原定在镇里的广场,但因为参加公审会的人太多,会场临时改在小山坡上召开。张辉瓒被头戴高帽,五花大绑地从龙冈押回东固,被拖到一大群农民、乡镇贫民、手执红缨枪的年轻赤卫队员和身披征尘的愤怒的红军战士面前。
毛泽东本不想让张辉瓒去东固,但张辉瓒在距龙冈30华里的东固大搞“三光”政策,民愤太大,不让批斗群众不答应。
张辉瓒做的坏事实在是太多了。1929年他任南昌卫戍司令时,曾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000余人,人称“张屠夫”。一个月前,在“进剿“东固的时候,张辉瓒命令部下:东固已匪化,石头要过刀,板凳要火烧。40里内,凡10岁以上的男女老少,格杀勿论。不论民房公房,草屋土屋,在部队撤退前,一律烧光!凡可携带之物资、食物,全部带走!
东固是个南北狭长,东西扁圆形的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大涧,从四壁山岗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东固街上一片火光,听得到杀害平民百姓的枪声,以及受害者惨不忍闻的令人伤心落泪的啼哭声,呼救声。
有道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虽说毛泽东已经安排红8军军长何长工跟着去东固做群众的说服工作,可到了公审批斗会场,局面失去控制,根据地人民群情激愤,一片“剥皮”、“抽筋”的喊杀声。
会场维持秩序的红3军战士,也十分痛恨张辉瓒。就在刚刚结束的龙冈战斗中,红3军死伤3000人,当时没有那么多棺材,只好几十个人埋一个坑。红3军的战士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不愿被自己人当作AB团杀了,所以,打仗勇猛顽强。
在群众极其愤怒的声讨声中,张辉瓒终被当众枪决。
周恩来给朱德写信,让他释放张辉瓒
关于张辉瓒的被杀,有人归因于王明左倾路线。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左”倾路线开始统治中央苏区。但通过事后中央采取的措施来看,证实中央也并不想处死张辉瓒。
第18师在龙冈覆灭,师长张辉瓒被擒,在国民党军界掀起轩然大波,国民党南昌行营主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伤心地向蒋介石报告:“龙冈一役,18师片甲未还。”
张辉瓒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私生活算比较严谨的一个,与妻子朱性芳感情甚好。朱性芳此时正在汉口,得悉丈夫在龙冈战败被俘,急得坐卧不安,派人去上海寻找中共中央所在地,欲倾家荡产赎回其夫。
湖南军界的程潜、唐生智、何键、范石生也纷纷向中共传递信息,要求红军不要杀掉张辉瓒。蒋介石也许诺了许多条件,只要放回张辉瓒,国民党愿释放关押在白区的大批“政治犯”,而且由上海三家银行作担保,向红军赠送20万元现款和20担西药及其他枪支。
为此,蒋介石责令鲁涤平派省府秘书王信一前往上海,秘密与中共中央联络人员龚饮冰取得联系。
中共中央鉴于此种情况,决定同意谈判。张辉瓒在国民党湘籍军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其影响,可以做分化瓦解国民党军的工作。主持军事工作的周恩来派中央军事部副秘书长李翔梧为红军代表,派中共中央特科涂作潮为中共代表,随王信一去南昌谈判,并派通讯员去中央苏区,交给朱德一封信,要求做好放回张辉瓒的准备。鲁涤平已准备待张辉瓒释放回来,为他设宴压惊。
当时红军急需枪支弹药,红3军在龙冈战役前,3个人才有一支步枪。许多战士四肢打断了,没有麻药,是用盐水消毒,用钢锯截肢。
可惜,这些都晚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派往中央苏区的送信的通讯员没有赶在张辉瓒被杀前赶到。
朱德事后回忆这件事时,曾经痛心地说:“按说真不该杀张辉瓒。如果当时留着他,不但可以解决根据地的不少困难,还可以用他做人质,换回许多狱中的同志,可是把他杀掉之后,蒋介石为了报复,立刻处决了我们许多被捕的共产党员,其中包括几次起义失败后被俘的军官。”
张辉瓒没有保住,可这次战役中俘虏的18军无线电台报务主任王诤、译电员刘寅等,却让毛泽东当成了宝贝。
“要好好优待他们,做好教育工作,争取他们参加红军,为我们服务。”毛泽东吩咐。
后来,王诤、刘寅都参加了红军,以他们为骨干,成立了红一方面军无线电队,为开展无线电侦察、准确掌握敌军动向提供了条件,对以后的多次反“围剿”作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还成立了通信学校,为红军培养了大批的通讯骨干。
蒋介石写了“呜呼石侯,魂兮归来!”
张辉瓒被枪决之后,尸体被挂在东固“翰林第”附近的“连理樟”树上示众。说来也怪,“连理樟”已有600年的树龄,两棵树本已古枯。自从张辉瓒的头被悬挂于右边樟树的枝头之后,这棵树就活过来了。
不久,张辉瓒的首级又被割下来,订在木匾上,冒雨抬至赣江,顺流漂下。
驻守吉安的国民党第七十七师哨兵在神冈山附近江面上发现一样东西在漂流,远远望去,像是有面小红旗在飘动。哨兵把船划拢去一看,发现是颗人头钉在木板上,血淋淋的。
驻守吉安的国民党哨兵发现后,用渔船捞起,马上交鲁涤平辨认。鲁涤平痛哭流涕,一面电告蒋介石和军政部长何应钦,一面将尸首护送南昌。
接下来,张辉瓒可以说是极享哀荣。他的头颅运到南昌后,鲁涤平命所部买了几段整块大楠木做棺材,聘请了南昌最有名的雕刻专家,按比例雕手雕足做身子,穿上中将军服,将头装上去,接着棺榇用蓝缎包裹入殓。
1931年2月下旬,鲁涤平在南昌成立“张公治丧事宜事务所”,于3月初举行了公祭活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发布公告:
陆军第十八师师长兼湖南省政府委员张辉瓒,于民国二十年一月二十八日,在江西东固殉难。灵柩将于三月九日抵省。议决二十九日公葬岳麓山。敬希赴省会悼念为荷!
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
张辉瓒的灵柩移九江经水路运至汉口,转火车到长沙,送到长沙小吴门火车站。全城10万人参加了公祭,沿路摆设了祭坛、祭幛。鞭炮齐鸣,纸烟缭绕。中午一点钟,何键致祭完毕,张辉瓒的棺材便用中山双杠,由128人杠抬入城,最后安葬在岳麓山半山处。
蒋介石亲拨巨款,修建了牌坊、寺庙及圆形水泥墓。墓前竖立的青石碑正面刻有蒋介石“魂兮归来”的题字,背面刻有张辉瓒生平简介和家属姓名。
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张辉瓒墓被红卫兵摧毁殆尽,只留下残迹。
传张辉瓒在征剿毛泽东前,曾写《过金井故里有感》诗一首:
溽暑遍征意若何,卅年心事梦中过,
思亲直觉今犹昔,杀贼差能少胜多;
自笑尘劳侵鬓发,尚返归汁理渔蓑,
黄莺寄迹依稀认,立马桥头感逝波。
从诗中“自笑尘劳侵鬓发,尚返归汁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