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第47章


哭谏蒋介石无果
蒋介石平息了“两广事件”后,于1936年10月20日匆忙赶到西安,催逼张、杨督兵“剿共”。然后又匆忙奔走于洛阳、太原等地部署“剿共”事宜。10月29日,是蒋介石五十岁生日。张学良邀阎锡山同赴洛阳祝寿,借拜寿机会,当面向蒋介石陈说“剿共”是最不得人心的,应该停止内战和共产党一道抗日,并认为蒋下令逮捕上海救国会的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等是很大错误,要求释放那些爱国人士,当场受到蒋的训斥。
张学良指责蒋介石说:“蒋委员长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次日,蒋在洛阳军官学校纪念周会上讲话借题发挥说:“勾结日本是汉奸,勾结共产党也是汉奸”。散会后,一些人劝张学良不要再在蒋面前谈停止内战问题,张说:“我还是要谈,不过以后我要做什么,连我老婆也不会知道。”后来,他婉转地邀蒋到西安去听听群众反对打内战的意见。
12月4日,蒋介石带着满身杀气再回到西安,蛮横地要挟张、杨:要么督兵“剿共”;要么将部队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剿共”。并内定蒋鼎文为“西北剿共总指挥”,自己亲自督战。张学良得知后与杨虎城紧急磋商,张学良说,若服从蒋的命令,与红军的协商计划就会全部破坏,我们的实力皆将被瓦解。于是,他与杨虎城决定进一步“苦谏”;尽量说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7日,张学良到蒋的驻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口极谏,痛哭陈词,想以至诚感动和说服蒋介石。蒋介石却勃然大怒地说:“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会改变。”
12月9日,西安学生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周年大会和请愿游行。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张学良和蒋介石又发生很大冲突。蒋介石认为。对于那些青年,除了用枪打,是没有办法的。”张学良则认为。学生请愿的动机绝对是纯洁的。处理办法,只有和平劝导。他说;“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的,任何中国人的。我们的枪,所有中国人的枪,都是打日本帝国主义的。”下午,学生游行队伍向临潼出发,蒋介石下令:“如果游行队伍到临潼就开枪,格杀勿论。”张学良为群众的抗日热情感动,立即乘车在十里铺迎住游行群众。他说:“你们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很好。但你们不要去临潼,你们去了,一则不能解决问题,二则有危险。”最后他表示:“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致的,几天以后,我张学良一定用事实答复你们。我说的话一定算数,我可以拿我的头作保证,请你们相信我的话,还是回去!”从这以后,他又两次向蒋哭谏,均未动摇蒋介石的“剿共”主张。
发出兵谏指令
1936年12月11日晚上10时过后,张学良回到公馆。与往日不同,他昂首挺胸,双眼炯炯有神,威肃可敬,仿佛他的内心里已有重大的决心。
当时,张公馆里聚集了张学良部下中的王以哲、刘多荃、缪开源,唐君尧、白凤翔、孙铭九等亲信。
张学良以强有力的语气宣布道:“对蒋委员长,我数次谏言劝他抗日,但得不到他的理解。如此下去,我们东北军全体官兵,不,全体中国人民的誓愿就不能实现。因此我和西北军杨虎城司令商量决定,诉诸最后手段,敦促委员长下定决心。明天早上黎明时,我们开始行动。”
接着,张学良在各将军面前命令孙铭九:“孙大队长,你立即和白凤翔师长、唐君尧旅长去华清官,逮捕蒋委员长。谨慎对待人质,万万不可杀他。”孙敬礼答“是”,刚要出发又被张学良叫住说:“孙中校,明天我们可能见不到面了。弄不好或者你死或者我死。知道吗?万一这次行动失败,我们就没有前途可言了,只能成功啊!”
“张司令,本官一定完成任务,请您放心。”说完,孙铭九快步走出房间。
孙铭九中校去兵营作出发准备的同时,张学良向留在室内的亲信们详细讲述了兵谏计划。12月12日凌晨l时30分会议结束,也恰在此时副官报告孙铭九中校准备就绪。
张学良向身边的唐君尧旅长厉声命令道:“唐少将,立刻向临潼进发。华清官的行动开始时间是早晨6时。祝你成功。”
箭已上弦,一触即发。
12月12日凌晨5时40分,唐君尧率领的东北军近卫队第一大队出现在华清官周围。孙铭九中校在华清官背后的小山上布置了一个中队的士兵,自己带一个中队进攻华清官正门。
时针刚指向6时,唐君尧便命令身边的孙铭九,“时间到。开始行动!”
孙铭九点头,右手往前一挥,眨眼之间士兵们冲入正门。
门里有岗哨,几名蒋委员长的警卫队员正在站岗。天还很黑看不清楚,但卫兵们还是感到情况异常,刚问声是誰,接下来就是一阵枪战,几分钟后,东北军士兵冲入门内,在前院散开。
此时,驻在里院的蒋委员长警备队才发觉事态严重,一边猛烈射击一边叫嚷着往外冲。攻入者们架设机枪沉着应战,第二小队也接着攻入府内。防御一方伤亡众多,他们或慌忙后逃,或举手投降。
突破大门之后不足15分钟,东北军就完全控制了华清官。蒋委员长的警备队员被解除武装,集中在里院。俘虏中有负伤的钱大钧、蒋介石的亲戚蒋孝镇等亲信,却唯独不见蒋委员长的身影。
进入前院的孙铭九厉声喝斥士兵们:“站在那里干什么?给我冲进里院,搜查卧室!”
东北军的士兵早巳得知里院有蒋委员长的卧室。这些年轻的不速之客像野狼寻找肉食一样,很快找到了卧室。
卧室里空空如也。唯有铺开的被褥、锃亮的长筒皮靴、挂在衣架上的高级将领的军装,说明委员长刚才还在这里睡觉。孙铭九掀开被褥,确认还有人的体臭和热气,脸色大变,命令道:“逃得不远。仔细搜查!”
士兵们迅速向四方散开,搜索起来。蒋介石到底跑哪去了呢?
捉住了蒋介石
原来,12日凌晨,天色还未大亮,突然枪声大作,火光通明,蒋介石的美梦被打破了。其实,当听到第一声枪响时,蒋介石就条件反射似地起来了。到底久经沙场,稍有异常就能立即感觉到。
“有人吗?”
蒋介石喊道。与此同时一个卫兵从隔壁闯进来,满脸抽筋似地喊道:“委员长,正门方向传来枪声。请赶快准备!”
蒋介石估计已没有时间换穿军服,便穿着睡衣与卫兵一起翻窗往后逃。因为当时前面枪声紧,又直奔后门,想从后门跑掉。可是后门有铁将军把守,出不去,只好由卫士扶着爬上华清池后面的院墙,准备跳墙逃走,不料蒋介石这下却吃了个大亏。原来,华清池的院墙多为依山修筑,常常是从院内看不高,有些地势高的地方,从里面爬墙,真可谓易如反掌,可是从外面看,就显得颇高了。那时,天还黑洞洞的,加之蒋氏年过半百,眼睛也不那么好使唤了,所以在慌乱中爬上墙头,以为外面也和里面高低差不多,想不到一跳竟坠入一个丈把深的乱石沟中,只听他象猛然挨了一闷棍似的“哎哟”一声惨叫,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一名卫士连忙过去拉他,好半天才把他扶起来,问他哪里摔伤了,他只唉声叹气,喘嘘了好一会,才龇牙裂嘴地指了指他的腰和脚,原来是脊椎骨和脚都跌伤了,鞋也只剩一只,再也跑不动了。卫士只好背着他,继续往后山上爬。后来眼看搜山的部队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而那卫士也背得实在吃力,所以就让他在西绣岭虎畔石旁一处很浅的洞穴内躲藏起来。
东北军的士兵们在继续搜索┅┅。一直等待“扣蒋”捷报的唐君尧、孙铭九,此时脸上也显出了焦急的神色。6时30分,北国长夜终于宣告结束,一丝曙光照亮天际。
这时,唐君尧命令道:“老孙,委员长可能逃到外面去了。你去后山搜索,这里交我接管。”一想到西安城内正在焦急等待电话的张学良司令,唐就感到坐立不安。
孙铭九中校带领部下来到华清宫后面的骊山。骊山是一座平缓的小山。晨雾未散,天色微暗。孙铭九手持勃朗宁手枪,细细搜索,不放过任何一片灌木丛和岩洞。只要不骑马,在这短暂的十几分钟里,委员长是不可能逃远的。
孙铭九确信蒋委员长就在附近。他将两个小队的士兵分成几组,一起搜索。时间在不安和焦躁中流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