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3-钻石的历史》钻石的历史-第20章


反对钻石走私的呼声日益高涨。曾经向塞拉利昂雇佣兵部队出售军火的英国政府出于悔过之心向“寰宇证人”保证不再参与“战争钻石”的交易。戴比尔斯集团也见风驶舵地宣布,他们即将关闭设在安哥拉的收购部门,并对公开市场上流通的安哥拉钻石进行封禁。戴比尔斯在声明中说道:“戴比尔斯集团同世界人民一起对经受了30年战乱之苦的安哥拉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这份猫哭耗子一般的声明引起了强烈的质疑。约翰内斯堡《星报》的一位专栏作家在文章中说:联合国、美国国会、英国政府和“寰宇证人”联合出手才迫使戴比尔斯关闭了安哥拉分部。
就在人们对“钻石战争”的内幕越来越了解的时候,一个看似吹毛求疵的问题呼之欲出,那就是万一“战争钻石”的交易源头永远也堵不住可怎么办。这个棘手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焦虑,因为任何一颗钻石都可能是“战争钻石”。毕竟“战争钻石”在数量上庞大无比。在安哥拉政府腐败的环境下,政府军的将军们参与UNITA钻石毛坯交易的现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既然UNITA连敌军的买卖都要做,那么包括它在内的任何拥有钻石的军队怎么就不可能让手中的毛坯渗透到合法交易的钻石当中呢?考虑到钻石走私活动的高超技巧,这个问题简直问到点子上了。
《钻石的历史》 第三部分争夺钻石战非洲(3)
在典型的走私流程中,一组俄罗斯机组人员首先驾驶伊留申IL…76飞机前往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跑运输。IL…76是四引擎喷气机,有效载荷为52吨,在一次加满油的情况下能够飞行3,000英里。机组人员在索非亚签收UNITA订购的货物,比如一辆俄式T…62主战坦克。要买这样的东西并不难,人们在互联网上就能订到这些军火。索非亚的地勤人员会在载货清单上把坦克变成机械零件。塞在红包里的载货清单随后就递交到保加利亚海关。俄方人员就大摇大摆地把坦克开进喷气机的货仓。
这次航班既定路线的终点是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机组人员遂驾驶飞机到乌干达为飞机加油,然后飞回赞比亚。飞机到达赞比亚上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改道向西飞往安哥拉。美国的卫星在夜间无法探测到飞机的存在,于是便无法把它的行踪汇报给安哥拉军方。
俄罗斯飞行员进入安哥拉境内之后,就朝着UNITA事先指定的降落地点飞去。具体的降落地区在地图上很可能是沙漠,但实际上是由UNITA修护的跑道。或者UNITA就在某条道路的旁边开个岔路,用推土机把路面整平之后反复浇水,让泥土在烈日下干燥板结,形成一条新跑道。UNITA从来不把跑道加宽,因为只要再宽一点,那条跑道在太空中就不再是不可探测的目标了,计算机控制的空间卫星完全可以记录下这个变化。由于跑道狭窄,跑道两旁的树木就会把飞机的机翼刮下来,于是UNITA把跑道两旁的树木刚好修剪成两英尺的高度,从太空中看去,修剪过的树木和周围正常高度的树木没有任何区别,却正好能让伊留申飞机的机翼和引擎通过。伊留申喷气机的机翼高度和其他军用运输机一样与机身持平,以免吸入尘土及其他游离物质。
飞行员会按照预定计划迅速降低飞行高度,并在1,000英尺的高空发出密码信号。UNITA地勤人员接到信号以后就点亮一列降落指示灯,没有灯的时候就用火把,为了避免暴露目标,这些灯光上都加着罩子,只有从飞机飞来的方向才能看到。时速140英里的庞然大物呼啸着掠过灌木丛降落在土地上。飞行员启动反推力装置使飞机急停下来,减速的声音尖锐刺耳。交易本身遵循完善的协议,过程十分简单。长驻UNITA内部的交易商早就清点过了用于交换坦克的钻石,他们现在只要在飞机上复查一遍就行了,于是坦克隆隆开出,飞机载着钻石离去。
通过这种途径得来的钻石毛坯很容易就能进入合法钻石的范围。比方说,那架飞机可以在几内亚停留一下,于是那批钻石就流入当地的钻石交易中心,获得了几内亚的原产地证明。或者那些钻石可以被机组人员带到卢萨卡,掺在其他非洲钻石里,最后到达乌克兰首都基甫。乌克兰的钻石加工厂会把它们和俄罗斯钻石一起打磨。经过打磨的钻石基本上不太可能被人辨别出原产地。再或者那批钻石的目的地可能不是乌克兰,而是俄罗斯,在俄罗斯它们被混在俄罗斯出产的毛坯里发往安特卫普。要分辨和其他毛坯混在一起的某些毛坯的原产地也是徒劳。
(真正精明的钻石大亨,能够从一包钻石毛坯的抽样中判断出这些钻石是否来自同一地区,也就是说产自不同地区的钻石在颜色、形状和大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这些天然特征毕竟带有一定的含糊度,而且当带有不同特征的其地区的钻石毛坯混入一包货物的时候会使整批钻石的特征含混不清,让人无法辨认。)
利比里亚是非法钻石转运其他地方的天堂,那里到处都是安特卫普和特拉维夫的钻石公司开设的分部。在利比里亚的钻石“清洗”业中,“战争钻石”和从矿上偷出来的钻石掺和到了一起。西方情报机关确信:利比里亚是建立在毒品交易和钻石买卖之上的国际犯罪集团的核心所在。利比里亚与“战争钻石”之间的瓜葛,在2000年1月被非政府组织“非洲——加拿大同盟”揭批得体无完肤,该组织的研究人员在以前批评家的基础上提出了:彻底消灭钻石行业同战争媾和之丑恶现象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全体消费者联合起来抵制一切钻石产品。
在这样的声势之下,2000年初的钻石交易乱得一塌糊涂。新闻媒体轮番轰炸,穷追不舍。钻石行业不厌其烦地到处解释说“战争钻石”在所有交易品中连5%的份额都不到,但这个说法不但错得离谱,而且十分无耻。戴比尔斯集团已经预料到灾难性的消费者罢买事件一触即发,并且赶快同不干不净的钻石划清了界线。安特卫普的钻石交易公司在公开市场上停止了一切钻石毛坯购买行为,而且连来自罗安达的安哥拉“官方”钻石也敬谢不敏了。2000年3月,戴比尔斯集团在“赏光”出售的钻石匣子中加入了一纸声明,对客户保证他们所购进的钻石没有一颗来自联合国决议反对的战争交易。这个举动为最大的钻石企业树立了公开反对战争钻石的良好形象,并把曾经强烈谴责钻石行业的批评界争取过来成为了同盟,故效果极佳。不少业内人士,对戴比尔斯集团的可靠度上打了个重重的问号。他们抱怨说,伦敦的那批存货里,肯定包括当年DTC在公开市场上左右逢源的时候买进的“战争钻石”。戴比尔斯对此类指控一律否认,并反复强调其内部监督系统保证他们的产品身世清白。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对此保持怀疑的态度,由此可见非法钻石让广义上的钻石行业蒙受了多少耻辱,在这一点上,见多识广的观察家们怎能相信安特卫普等钻石中心流通的大量钻石一点问题都没有呢?但是疑心最重的人此刻也能看出,戴比尔斯集团这次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时刻处于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只有戴比尔斯才能调动起整个钻石行业的积极性。钻石交易商们是以“翻脸不认人”而出了名的,他们在买卖当中经常要迅速周转大量的钻石产品,成败常常就在一念之间,所以交割的一刹那往往是买卖双方争执的焦点。身在行业中的商人,对职业道德问题经常是装看不见。但是身为钻石大亨和传媒巨子的马丁·拉帕珀,却拒绝与别人同流合污。拉帕珀在自己创办的《拉帕珀钻石报道》月刊中,曾发表过一系列直抒胸抑的文章,把钻石战争带来的恐怖骂了个痛快。但是在钻石行业中,声音最洪亮的仍然是戴比尔斯集团。2000年6月,尼基·奥本海默给下属交易所一一致函,授意他们解雇一切从事“战争钻石”交易的雇员,事情的紧迫可见一斑。奥本海默直白地警告说“若不能立即禁止‘战争钻石’的交易,整个钻石市场的后果将受到不可预计的冲击。”
在接下来的7月里,国际钻石生产者协会和世界钻石交易者同盟在安特卫普的一次代表大会上讨论的全部议题都是与“战争钻石”相关的各类紧急事项。联合国大使福勒和英国外交部的几位高级官员也列席了会议。那次大会产生的提案涉及了一套旨在从钻石交易中剔除“战争钻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