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档案-第二次大战盟军最高司令部内幕揭档案》第二次大战盟军最高司令部内幕揭档案-第79章


料,而且使之惊慌失措。恶劣的天气持续了一周多,时而雨雪交加,时而浓云低垂,时而大雾弥漫。正当满身血污的军队在比利时的乡村蒙头转向地陷入大规模装甲战之时,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斯大林冷漠地旁观着。
战后,美国的将军们越来越痛苦地认识到,他们未能及时侦破德军的集结。当美军官方历史学家,声望极高的福雷斯特·波格教授写作《最高统帅部》一书中暗示美军情报机构疏忽大意的阿登一章时,他把书稿送给布雷德利的前任情报处长埃德温·西伯特将军过目以征求意见。西伯特考虑到自己的名声,赶忙对波格说,情报机关当时有一个秘密的悄息来源,这一次却搞糟了。西伯特愤怒地说,如果波格的文稿出版时仍保留对他的批评,他将请求组织调查法庭来为他正名。波格遇到了阻碍,他认为西伯特是诿过于无能的谍报人员。然而西伯特指的却是“超级机密”破译手段,而波格对其中的秘密一无所知。西伯特等人秘密掌握的这一绝对可靠的情报手段“这一次”却使他们丢脸了。
“超级机密”并不是获得德军军事情报的唯一来源。第一军情报处的蒙特·迪克逊上校曾几乎已经发现了希特勒的意图,并且不只一次地提请霍奇斯注意敌军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情报处的报告,”第一军12 月9 日的日记中写道:“强调第六装甲军正在集结。。它的六个装甲师中至少有三个师正面对第一军的战线。俘虏提供的消息也表明敌军士气高昂,德国很快就要全力以赴地发动反攻。当时还有一种传说,德军炮兵部队将使用“气压大炮”,这是暗指“高压泵”。霍奇斯勉强承认,目前“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是一个行家正在指导德军的行动,而我没有把面对第一军阵线的那几个德军装甲师放在心上。”第二天,迪克逊提出第37 号军情报告,警告说第六装甲军已做好准备,它可能做出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来。但是,这些警告被忽视了,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也许是巴黎、卢森堡和凡尔赛那种气氛,豪华的
饭店,无休止的宴乐以及以及缴获的美酒使他们麻痹大意了。
至于“超级机密”,本来是可以再一次发挥作用的,因为德军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并非毫无破绽。可是“超级机密”提供的线索却没有得到重视与承认。11 月16 日截获了德军一份电报,其中提到战斗机正在莱茵兰中部集中,电文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但那个字眼儿只有在大举进攻或扫攻之前才使用的。“超级机密”破译的电文转送给了最高级司令官们,其中包括艾森豪威尔、布雷德利和蒙哥马利。12 月2 日窃听到,尤德斯泰特的B 集团军紧急要求战斗机向西线运动。当天晚些时候,另一份电报表明调动的德军士兵,包括元首警卫旅——希特勒的装甲禁卫军。其它被截获的电报表明,德军采取紧急措施为党卫队第六装甲军凑集了上干辆卡车,并对欧本、马尔梅迪和从列日到吉维之间的默兹河段渡口进行了空中侦察。在一份电报中伯林表示出十分焦虑的情绪,因为有一个师向西线运动的时间延误了整整十二十小时。“超级机密”获得的情报也清楚地表明,在第五装甲军和党卫队第六装甲军以及第七军之间存在着战术上的联系。
战后的第一年,已经成为乔治·马歇尔的继任者的艾森豪威尔在陆军部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声称,他和布雷德利在德军进攻之前几周讨论过这种可能性。出于明智,他“坚决反对”发表这份备忘录,“我曾从我的情报系统那里得到警告,有迹象表明将要发生一次进攻。”他写道,“布雷德利将军在敌人发起攻击的好几天之前,曾经在地图上描绘出德军可能渗入的路线,如果他们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能够集结大量军队的话。。我没有同意转入防御战的说法。”
这是不真实的。12 月12 日,刚从战场之外来到的卢茨曾向布雷恩·萨默维尔秘密地报告说:“有一件事对我来说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德军的进攻对前线的各个军是突如其来的。我穿越那些德军正在作战的地区只不过是在德军发动进攻之后二十四小时。被德国伞兵占领的第一批村镇中,有一个是我在不久前经过的。我被准许一个人乘参谋部的一辆小汽车通过这个位于卢森堡和斯帕之间的地区。我断定布雷德利的参谋部根本没有预料到敌人会在这一地段对他们发起进攻。”
更为了解实情的目击者是前线的战士,第一眼所看到的是对形势的更符合实际的观察。步兵看见一些坦克和穿着冬服的党卫军士兵踏着雪地向他们逼来。但是,当他们试图向营部报告的时候,发现由于炮轰和空袭,联络线路已多处被切断了。而军和集团军司令部则没有重视得到的报告。不轻信的将军们认为德军只不过是企囹阻挡美军向科隆进攻。霍奇斯,这位沉默寡言、说话谦和的将军,把敌军的行动称为破坏性攻击,是专门为了破坏他向鲁尔河水坝进军的作战行动的。
急如星火的请求从第一○六师传到斯帕的不列颠饭店。霍奇斯办公室的日志是不会突出他自己的弱点的,因而只是使用圆滑的词句写道:“这一天,将军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记录人员谨慎地补充道:“遗憾的是,在如此忙碌的傍晚,将军。。不得不去接待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处的A·E·格拉塞特中将。”格拉塞特和另外两位宾客是在敌军发动进攻后一小时从布雷德利集团军来到这里的。他们的到来无济于事,第十二集团军同样处于无法控制状态。布雷德利也认为敌军的行动是破坏性攻击,并且于12 月16 日平静地从卢森堡到巴黎去访问。他的巴黎之行可能是讨论重新部署军队的必要——后来艾森豪威尔对这次旅行就是这样解释的;也可能如凯·萨默斯比在其日记里所写的那样,只是为了“度过那个夜晚”。她的日记中还记载了第一天的混乱不堪和对全局缺乏认识的状况:“霍奇斯的第一军正在展开攻击,德军向前推进了一些。现在距卢森堡只有十二英里了。”
这段时间得到的所有情报都是严酷的。晚十点四十分,“超级机密”发出电报说窃听到敌军第二战斗机总队将于次日晨被派去“支援第五和第六军的进攻。”甚至关于霍奇斯正面对着两支装甲军这样可怕发现,也没有促使司令部作出任何紧急决定。布雷德利并未感到他必须立即返回卢森堡。他仍然留在巴黎与埃弗雷牧·休斯闲聊。休斯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布雷德利说德军已向霍奇斯展开了大反攻。但他对此很冷淡。从他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可以看出,他不认为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天黎明,“超级机密”传来了它截获施泰特在进行和开始前一天已电告其指挥官的那篇著名通报:“决定命运的时刻已经来临,强大的攻击部队正与盟军对峙。千钧一发,生死筱关。对祖国的崇高责任感要求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不是单纯的“破坏性攻击”,然而这给盟军直到最高统帅部的整套指挥系统也未能敲响警钟。
12 月17 日,艾森豪威尔的情报官肯尼斯·斯特朗将军签发了一周情报总结。后来这份总结明显地经过了窜改,它是写在几种质地不同的纸上的复制品。尽管如此,它在提到敌军发动进攻时也只说是“一场中等规模的牵制性攻击”,并且补充说现在对这场攻击进行谈论还为时过早。总结中承认,敌军发动这一进攻动用了整个党卫队第六装甲军,但同时却坚持认为进攻仅仅是为了“解除科隆—迪塞尔多夫以及萨尔等战区的压力。”艾森豪威尔在他后来口授的一项备忘录中说,“意识到这场进攻较之纯粹的局部攻击来得猛烈,”他催促当时还在巴黎的布雷德利去调遣第十装甲师从南边北上,并调遣第七装甲师从北边南下。布雷德利向巴顿传达这项命令。巴顿虽然不愿调出他的第十装甲师,但还是同意了。除此之外,布雷德利直到进攻后的第二天动身返回卢森堡时,仍然未采取果断的反攻措施。霍奇斯从一份截获的情报中得知,德军有七十架飞机停在科隆机场,准备把伞兵部队空降到他的整个防区。这位不走运的将军的日记记载道,他曾几次试图与布雷德利联系,但直到布雷德利终于在“那天晚上”回到卢森堡才联系上。当晚七点钟,布雷德利终于答应了霍奇斯关于派遣盟军最高统帅部的后备队第八十二和第一
○一空降师前往救援的急迫要求。第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