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思录》第4章


红卫兵们一致采取〃革命行动〃馆上朱德题书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的横匾被倒了过来,并覆之以〃批判馆〃三个斗大的字。
一九六七年一月八日,红卫兵们正式封闭了博物馆。
尽管红卫兵们〃以蓝天作纸,以大海当墨,也写不尽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巨大丰功伟绩〃,他们却还是创造出了一条口号来概括这一丰功伟绩
井冈山道路通天下,毛泽东思想照全球。
不久,它的每一个字,浇之以四、五公斤的红漆,施之以一丈余见方的面积,赫然矗立在井冈山的主峰之上……

整个八月是红卫兵的天下。
成千上万的红卫兵走出学校,拥上街头,掀起了全国范围的〃破四旧〃运动。在北京,红卫兵〃破四旧〃的〃战绩〃有:
枪支268支,子弹11,056发,黄金103,131两,白银345,212两,现金55,459,919元,文物玉器613,618件。此外更改了数不清的旧街名、旧牌号……
枪支弹药也许可以算是某种战绩,但抄家来的黄金、现钞等物,无疑是借〃革命〃的名义对人民财产的非法掠夺。
使红卫兵的形象在世界的眼里变得狰狞起来的,还有对人权、人格的粗暴蹂躏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三点半,燥热,憋闷。一队腰扎皮带的女红卫兵,高唱《造反有理》歌,冲进了北京市文联、文化局大院。先闯入编辑部,把稿子、刊物撕碎;又冲进文联会议室,一边嘴里嚷:〃养尊处优〃、〃精神贵族〃、〃裴多菲俱乐部〃,一边用手里的剪刀挨个把一张张皮沙发戳上些大窟窿……紧接着,她们从文联、文化局两个门往外驱赶〃牛鬼蛇神〃,大院里,四十几个人站成一圈,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老〃牛〃们一个个颈吊黑牌,弯腰九十度。二十几个女红卫兵则站在大圈外,手挥皮带往老〃牛〃们的脊背上骤雨般地抽打,一下,五下,十下……身上随皮带晃动、遮去了一切曲线的旧军装,灼热似两颗烧红了的煤核的眼睛,被仇恨扭曲的脸部,阴沉,麻木,像被雷电击中的枯木,因为竭尽全力而又力不可支,引起了咻咻喘气和眉梢处的阵阵悸动……一切青春的魅力,泯灭了!一切女性的特征,剥落了!活脱脱变成一台以皮带绞肉的机器。
当打到二十几下时,也站在圈里的老舍,皮开肉绽了,鲜血淋漓了,两腿麦秸秆一样在那里摇颤。他的眼镜早打飞了,他分不清站在圈外的是人,还是兽;分不清脊背上流的是血还是汗;他更分不清自己是在热爱了一辈子、也写了一辈子的北京城,还是在油锅滚滚、鬼影幢幢的炼狱……
下午四点半,老〃牛〃们被红卫兵押解到国子监街孔庙。那里已经堆满小山似的京剧行头刀枪剑戟,蟒袍罗衫。红卫兵们手持舞台用的木刀,勒令他们将这堆行头一趟趟搬去院中间。行头点着火后,红卫兵又要他们在浓烟中跪成一圈,并用木刀往他们的脑袋上砍去。突然,不知哪个红卫兵喊了一声:〃这老东西流血了,头破了,真他妈的太嫩!〃被称作〃老东西〃的,正是老舍,鲜血从他的头顶上,一串串沁出,顺着额头,顺着脸颊,又流进脖子里……
老舍没有揩去。过去,他用高度完美的语言,编织了那么多美好的愿望;今天,他以一片凝固的鲜血,为这些愿望赶织了一块红色的尸布。
他死了,二十五日下午,发现他死于太平湖。有人看见,老舍从二十四日早晨起,就坐在太平湖西岸边,直至下午,身子像一尊雕塑,眼睛里溢出一股奇特、梦幻般的光。也许先生是在和叠影于湖面上的屈原、田横五百壮士对话;也许先生的心,随着《四世同堂》里被迫穿上白布红字坎肩的祁天佑,在古城蠕蠕游街,尔后,一直跟着他走进了护城河……
一九六六年八月的这一场〃破四旧〃的〃红色恐怖〃,使远在太平洋彼岸的联合国也震惊了!
二十四日这一天,几十万红卫兵在苏联驻华使馆附近示威,〃打倒苏修!〃〃打倒勃列日涅夫〃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荡九霄。并将大使馆所在的〃扬威路〃改为〃反修路〃。
几乎在同一时间,溃堤般的红卫兵冲进了教堂,在中央文革和公安机关的支持下,驱逐了八名罗马修女……
联合国讲坛上,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惊惶万状地感叹:
〃那种在红卫兵们超乎常情、难以理解的制造惊慌和恐惧的活动中发泄的憎恨外国人的情绪,以及中国官方助长在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和颠覆的政策和教条,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动乱、最扰乱人心的现象之一了。〃

似乎这是旁枝野蔓的一节。
不。
要了解红卫兵吗?你还得了解站在红卫兵后面的那些有模有样的大人物。
要看红卫兵的悲剧吗?你不妨先看看那些大人物演出的一幕幕〃喜剧〃……
红卫兵动机与效果的分裂,大人物动机与效果的一致,由此可见一斑
在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程世清的亲自主持下,由福州、长沙、南昌、洛阳等地的军事院校的党史教员们搞出了井冈山博物馆新的陈列方案。
根据程世清的指示:〃位置不能一个个去摆,不能平分秋色,历史得为现实服务。〃新方案里,〃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更名为〃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的指导思想是〃三突出〃,即突出毛泽东思想,突出毛主席,突出林副统帅;陈列的内容由过去的历史为线索,改为以专题来组合: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贯穿其中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
对于程世清此人的〃魄力〃,江西人民的印象是异常深刻的,深刻到如同刀尖戳在心上的伤痕,至今难以抹去。这回,他又充分显示了他的〃魄力〃,要钱批钱,要人给人,从北京、南昌等城市请来了几十个画家和美工人员,从浙江东阳调来了一批曾为人民大会堂施工的雕刻工、石工、泥工,木工也是本省手艺最佳的,计一百多人,于一九六八年元旦刚过,齐集井冈山。他要求:〃忠不忠,看行动〃,〃劲往忠字上使,汗往忠字上流〃,一月施工,四月必须开展。
青铜般凝重的历史,轰然一声推倒在地,顷刻间,如一头瘦得只剩一身壳的、跪伏的病牛,任人宰割
八七会议的转折意义不提了;
南昌起义的巨大功勋抹煞了;
有关红五军的内容全部撤销了……
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四军的一张关于向赣南闽西进军的布告上,落款处署有〃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如何处理掉〃军长朱德〃这四个字,被列为几个重大疑难问题之一,提交纪念馆领导小组上商议。有人提出将这四个字折掉,然后翻拍成照片展出,因过于露骨未被采纳;有人建议用香火烧去,只要动作徐缓、细致,烧出来的小洞,颇像被虫子蛀出来的。此建议立即引起与会者的兴趣,有人补充,如果布告的四沿再烧去一些,可以分散某些观众的过分好奇,造成一种整张布告未被保存好的真实感……领导小组决定采用此种〃技术处理〃后,向程世清汇报,他当即表态:〃这样处理好!〃
朱德同志的扁担。井冈山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身为军长的朱德,也常常和红军战士们一起从宁冈挑粮上山。战士们见他军务繁忙,不要他挑粮,两次拿走他的扁担,他就在第三根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示意不准战士们再拿走。这是一个建国后便写进了小学课本、镌刻在一代代孩子们心中的故事。然而,这样一条扁担,也被进行了〃技术处理〃。作为实物,它被撤走了,在一幅油画里,却成为另一人手上的道具黄洋界的那棵槲树下,挑粮在此小憩的毛委员、林彪,与随行的军民们热汗洒云天,谈笑落寰宇。由此,〃林彪偷了朱老总的扁担〃,这又成了一个当今几乎全国老少皆知的笑谈。
油画《井冈会师》。远景是青葱的峰峦,欢腾的河水,盛开的杜鹃,悠悠的白云。两支部队在拥抱,欢呼……近景是一面闪动阳光的红四军军旗下,走着一身蓝布军装、风华正茂的毛泽东,稍后是眉清目秀、神情谦恭的林彪。据说,一次中央军委常委在京西宾馆开碰头会,会前,江青送来几张这幅刚刚印制好的油画,说是代表中央文革送的。老帅们坐在各自的椅子上看着,像看一幅华君武或是丁聪的漫画,一个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