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历史与登徒子》历史与登徒子-第209章


宁远公主没好气白了他一眼,嗔道:“大理国不是我大元疆土?他们怎地就不能来了!”
子玉笑道:“是,是为夫失言了还不成吗!”
宁远公主若有所思,忽然叽咕一笑,喜道:“人家知道大理人此来何为了,他们一准儿是送我未来的嫂子去大都完婚的!”
子玉听了自是摸不着头脑。
宁远公主看看山不怕,见他正自大快朵颐,埋头猛吃,只吃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压根儿就没在意他们的交谈。她很是兴奋地拽着子玉袖子,悄声笑道:“给你说给你说,十几年前我蒙古大军大举侵宋之战,你知不知道?”
子玉失笑道:“咱好歹是宋朝人呐,哪能不知道!嗯,那次你们灭宋不成,但却把僻远的大理国给灭了。”
宁远公主笑道:“那时还是我伯父蒙哥大汗在位,尽起国中精锐,兵分三路南下攻宋,东路由我父皇统率,西路由兀良哈台统率€€€€就是前几日你在襄樊见过的那阿术之父,中路也是主力由蒙哥伯父亲统,原拟一举扑灭宋朝……谁知东西两路都进军顺利,偏偏大汗亲统的主力在钓鱼城下死死被拖住,最后伯父伤重而亡,落得个铩羽而归的结局。”
“再就说西路兀良哈台率领蒙古铁骑绕道吐蕃攻入大理,势如破竹一般杀入大理腹地,俘获大理最后一代国王段兴智,大理国就此并入我蒙古疆土。这段兴智倒也识时务,归顺了我朝,亲自带兵去剿灭各地叛乱势力,伯父赦他前罪,让他当摩珂罗嵯€€€€也就是蛮夷大王的意思。后来段兴智战死,其弟段实继任,全力支持我父皇,父皇也对他相当赏识,父皇登大宝后封他为‘大理总管’、‘南蛮王’,许他段家世世代代永镇大理。”
“那段实有个小女儿,叫段什么的……嘻嘻,不记得了!与我四哥镇南王脱欢自幼定了亲事,去岁大理国朝贡使者进京时言及那段什么小郡主已经长大,今年便送来大都完婚,想必就是这一大队人马了,咯咯咯……你看呀你看呀,那顶黄幔轿子上有段家王族徽饰,一定是新嫂子来了,一定是……”
子玉听她叽叽咯咯说了这一大堆,像只百灵鸟儿似的,不免觉得好笑,嘻嘻道:“你哥娶王妃,你激动个什么劲儿呀!啊?哦,敢情小妮子春心动了,也想嫁人了。”
宁远公主粉脸红了红,吞吞吐吐道:“还不是……为了你,为了……我们……”
子玉奇道:“与我又有何相干?我又不认识大理段家的谁谁谁!”
宁远公主微微垂着螓首,默默无语,显得有些羞赧,也有些伤感。良久,才道:“你以为父皇真的那么容易准许我们的婚事么,别忘了,你可是个汉人!色目人都不可能当上驸马,何况是汉人!父皇虽然疼我,可……可你终究是个汉人!”
子玉听她一连三遍强调“汉人”二字,好像汉人就不是人似的,不由心下大为不快。
宁远公主拉着他的手,柔声道:“夫君呀,你莫着恼。父皇与段实私交非常非常好,当年结拜为安答,直至今日虽有君臣之分,可一直以兄弟相称,如今段实的女儿嫁入我们黄金家族,父皇一定非常开心,等他们成亲那天,我趁机向父皇提出我们俩的事,说不定父皇一高兴就同意了。他要是说什么也不准,那……”她咬着樱唇,眼神凄楚,模样儿甚是惹人怜爱,断然道:“那我们就私奔,找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要不去极西极西的地方,找我叔父旭烈兀大汗,求他收留我们。”
子玉听了心头有些感动,胸口柔情翻涌,“那我们就别去大都,你跟我回南朝,当汉人的媳妇儿。”这句话险些脱口而出,但一想到拯救祖国的机会就在眼前,又怎能因为儿女私情而轻易放弃。就算他能昧着良知,携美人回家安度最后两三年太平日子,到时候蒙古大军南下灭宋,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那时再想保家卫国可就为时已晚了。
宁远公主道:“其实,我父皇倒很喜欢汉人,他时常对我说,我们蒙古人打仗虽然天下无敌,可治理国家,还得依仗汉人的才智。就是我那些叔伯兄弟诸王们、还有那些个脑子不开窍的将领们,十个人中倒有七八个把汉人看得猪狗都不如,他们要是一致反对,父皇也没有办法。是以,我一直想让你找机会立个大功……”
子玉心头猛地一动,以漫不经心的语气笑道:“那样啊,让咱领兵东征岛国扶桑便是,倘若如愿一举征服扶桑国,如此大功,封公封王恐怕都不在话下,届时,应该配得上你这个公主了罢?”
宁远公主浅浅一笑,道:“你要不成为驸马,怎能容你领兵远征?你顶多当个百户、总把什么的小官,就算全军大获全胜,于你也没多少功劳可言!”
子玉一想也是,看来前路坎坷艰险,祸福未知,远没有自己此前料想的那般顺当。一时无语。
两人各有所思,都没了胃口,心不在焉地胡乱用些酒菜,神思飞驰,也不知到了何处。
不一时,一众强人酒足饭饱,拍拍圆鼓鼓的肚皮,俱是一脸无限满足之相,敢情他们好久没这么好好饱餐一顿了。
宁远公主一拉子玉,道:“走,去瞧瞧我新嫂子长什么样儿!”
子玉二话不说起身,这么好的事怎么少得了他。
一旁山不怕也起身,拉开嗓门叫声:“兄弟们,吃饱喝足、走咧!”一伙人拥着两人望楼下走。
子玉临去时不忘冲左劲刀抱拳拱拱手,左劲刀点点头,旁边蓝简行立时站起,含笑抱拳,笑道:“后会有期。”子玉连忙还礼。
一行人下得楼来,经过柜台时,掌柜的满面堆笑,双手捧着那张千两的银票,恭恭敬敬递给宁远公主,笑道:“你们的酒钱已记在蓝总镖头帐上,小店不敢再收半文,这张银票原物奉还。”他行此营生数十年,老于世故,自然明白一掷千金的主儿非富即贵,万万不敢欺他们过路客赖着不还。
宁远公主看也不看,随手接过便走。
第四卷 乘风万里定沧溟 第八章
一行人方出酒楼大门,就见对街柳树荫下围着一大圈人,人群里不绝有惨叫求饶声传出,也有人哈哈大笑。
子玉不由走上前,只见地下是两个蓬首垢面衣不遮体的乞丐,直被人打得死去活来,在地上滚来滚去,嘶声惨叫,身上尽的血殷殷的鞭痕。三人蒙古兵士手执马鞭,一面打一面哈哈大笑,每每一鞭打在乞丐身上,就带起一串细密的血珠。四周零零落落坐了些蒙古兵士,笑着拍手叫好,另外还围了些看热闹的百姓。
子玉回首看宁远公主,见她看了这一幕半点反应也没有,仿佛早就司空见惯了。
一声声惨叫撕心裂肺,子玉禁不住心中恻然,问一个旁观的老人家道:“这位老丈,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老者目光盯着满地打滚的两个乞丐,一眨也不眨,眼睛里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随口答道:“这两条是金狗,该!他们也有今天!”
子玉不解其故,追问道:“什么金狗?”
老者转头瞟了他一眼,道:“金狗不就是女真狗!想当年,金狗是怎样欺压我们汉人的,哼!他们也有今天,报应不爽啊!”
老者跟子玉说起缘由,原来那两三百名骑兵入镇后却不进店打尖,只在这家酒店周围坐下歇息,自有那三个年轻人预先定好的酒菜送到他们每个人手里。这些蒙古兵大鱼大肉吃得不亦乐乎,可就把镇子里的乞丐们馋得够呛,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终于有两个乞丐给饥火烧昏了头脑,爬过来拾蒙古人掉在地上的饭粒吃。
蒙古兵士吃饱了饭,正想活动活动筋骨,便操起鞭子把两乞丐往死里打,全当饭后消遣。其时金国覆灭不过十多年,全国各地偶尔还有零星反抗,蒙古人对金国遗民的防范未消除,是以,女真人的地位比汉人还要低下,如这等女真叫化子,贱命分文不值,大庭广众之下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就当打死一条狗,杀人偿命之说,在北国并不适用。
宁远公主在后面揪揪子玉衣袖,道:“没什么有趣的,我们走,去大理人那边,瞧瞧我嫂子长什么样。”
子玉正自气往上冲的当儿,闻言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